直說瞭吧,李易峰沒有毀掉《心理罪》,這件事,無論對《心理罪》還是李易峰,都太重要瞭。
票房,首日 6450 萬,不是《戰狼 2》的對手,但是在幾部新片中排名第一。
口碑,豆瓣 5.7,對於一部國產懸疑片來說,還行,評價,是典型的兩極分化。
有些之前很看輕這部電影的,把狠話收瞭回去,也有很多之前很期待的,表示自己吐血三升。
不看好《心理罪》,很正常。
超級 IP+ 鮮肉男主 + 一直不怎麼給力的國產懸疑片,聞起來,就是滿滿的撲街的味道。
但從品質來看,在流量鮮肉 +IP 大片的撲街潮中,《心理罪》並沒有成為又一波後浪。
在國產懸疑片因品質和成色不足而被觀眾看輕的時候,《心理罪》把懸疑犯罪片這個冷灶,燒出瞭爆款的味道。
從品質上看,《心理罪》應該比你的心理期待值,表現得更好一些。但離真正的懸疑片佳作,可能還有很多部《白日焰火》的距離。
正如李易峰在片中的表演,幾乎可以說是打敗瞭過去所有的李易峰,可是廖凡一場欲哭還休的哭戲,還是可以完爆他的表演。
《心理罪》的價值,是它為國產懸疑犯罪片的發展,又打開瞭一扇門,開拓瞭新的格局。
這個思路就是,用走 " 心 " 來代替走腎。
真是可惜,對於李易峰的演技和國產犯罪懸疑片來說,《心理罪》隻差一點,就能打破觀眾的成見。
就差一口氣!
總算,看到一部沒對付事兒的國產犯罪懸疑片
必須承認,《心理罪》是近年來最不浪費觀眾時間的國產懸疑犯罪片之一。它不會像《戰狼 2》一樣讓人燃到骨子裡,但足夠把觀眾牢牢釘在座位上。
這當然首先是因為,它有一個夠牛的底子:雷米創作的原著—— " 十年來最經典犯罪 IP",《心理罪》系列。
原著最經典的地方,就是普通的犯罪小說問的是他怎麼犯罪的,但是身為刑法學老師的雷米問的卻是:他為什麼殺人?也就是——犯罪心理。
於是導演謝東燊面對的第一個難題,也是最大的難題就是——怎麼不把原著拍砸?因為隻要不拍砸,電影,就贏瞭一半。
謝東燊搞砸雷米瞭嗎?還好,他沒有。
因為改編尺度的原因,電影並沒有選擇《心理罪:畫像》真正的故事,而是選擇瞭其開篇的引子—— " 血之魅 "。
這個故事,有連環殺人案,有 " 人血牛奶 " 的噱頭,也有正邪對立,還有兩個主人公初登場就已經開始的一系列較量和對立,以及,角色方木的成長。
作為今年兩部《心理罪》,以及未來可以預見的兩個《心理罪》系列的開篇,不能再合適。
可最關鍵的依然是:導演怎麼講這個故事。
一開場,就把整個故事和所有角色,帶入危局。
命案發生,警察與法醫來到現場,鮮血、疑點、追擊 ……
兩個男主角——廖凡飾演的刑警邰偉,與李易峰飾演的犯罪心理學天才方木,和觀眾一起,被高速拽入這個故事。
廖凡在一開場的追逐感,貫穿全片,兩個性格、查案方式截然不同的人,被引入瞭一場與兇手的追逐戰中。
接下來,一連串詭異的命案,接連發生。
受害者的血液中,都含有罕見的 α 因子。怎麼查?整部《心理罪》的絕招就是——心理畫像。
經典美劇《犯罪心理》中,每一集,都會為觀眾演示一遍什麼是心理畫像——
依靠犯罪現場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筍,分析出罪犯的年齡、性格、職業、成長背景,並且推理兇手下一步的行動。
通過心理畫像,方木判斷:兇手體型偏瘦,有嚴重的心理障礙—— " 吸食別人的血液,是為瞭消除對死亡的恐懼。"
廖凡追查之下,果然找到瞭 " 兇手 "。可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果然,新的受害人又出現瞭。 兇犯不僅依然在暗處行兇,更將屠殺的爪牙,伸向瞭方木的女友。
故事的發展,推動著角色的嬗變,曾經目空一切的天才,從崩潰到振作,決定復仇。
這個案件之後,方木,才從這部電影開場時的陽光少年變成後來的悲情天才方木。
整個故事,從開場到終局,始終揪著觀眾的心,掐著觀眾的喉嚨,不讓人喘一口氣。
案件懸疑、角色較量、心理畫像全熔於一爐。
所以,故事的情緒始終是緊張飽滿的。而且最難的的是,一直到終場,都沒泄氣。
推進故事加速、加速、再加速的,不是憑空緊張的配樂,而是個 " 查案 - 破案 " 的過程、 " 正 - 邪 " 二元對立本身制造的張力。
作為一部犯罪推理類型的電影,劇情、節奏,《心理罪》交足瞭功課。
影像和視覺呈現,也沒有對付觀眾。 可以說,是一場真 · 推理迷的視覺盛宴。
在華語罪案電影裡,我還很少見如此直接呈現血腥與黑暗的作品。
導演對包括廢舊電梯、廢棄醫院、孤島這些經典驚悚場景的運用,再加上大量對血液鏡頭的特寫,都看得出攝影、色調、場景和道具上的用心。
這種視聽設計營造的氛圍,也使得觀眾代入感很強。有幾場驚悚的片段,直接把我周圍幾個看片的妹紙嚇到捂眼。
就連對反派的設定,也拍出瞭吸血鬼式的奇幻感。這裡,其實也有視覺設計的功勞。
還有些心機鏡頭,非常有想象力,比如方木的內心掙紮和被催眠治療的過程,讓人想起《記憶大師》裡的記憶迷宮。
新鮮血液溶入牛奶的鏡頭,也被拍出瞭暴力美學的感覺。
不能說,《心理罪》拍得多完美,但這種認真講故事,還能講得帶感,紮實拍好每一個鏡頭,還能用鏡頭傳遞出暴力美學的能力,正是國產懸疑推理片缺少的東西。
不對付,是一種態度,能讓觀眾感受到你不對付,是一種能力。
總算,看到一個表演沒有對付觀眾的李易峰
我知道,很多人對廖凡和李易峰的雙男主搭配都非常擔心,柏林影帝廖凡當然沒問題,可是李易峰,會不會拖後腿?
還真沒有。
必須說,這部戲李易峰的表演,真的贏瞭過去所有的李易峰,包括《老炮兒》中那個角色同樣壓抑的李易峰。
很多人還記得,《老炮兒》裡,李易峰一旦和馮小剛演對手戲,幾乎都是被壓著演的。
但是在《心理罪》裡,李易峰居然能演出和廖凡旗鼓相當的感覺,這當然和馮小剛的戲霸道,而廖凡更習慣遷就對手的戲有關。
但是肯定,也和李易峰自己的進步有關。
導演,是真的敢冒險,雙主角,演技厲害的那個,從頭到尾都在動武,演技弱的,從頭到尾都在演文戲。
好在,這一次的李易峰,終於演出瞭角色的成長過程——
從一開始的恃才傲物到模擬犯罪者的陰森,再到後半段,他的性格缺失引發瞭大 boss 的 " 懲罰 " ——女朋友被殺。
那場情緒崩潰卻還要做犯罪人心理畫像的哭戲,幾乎可以說,是李易峰最有層次感的一次演出瞭。
從眼淚奪眶而出,到無助抽泣,再到整個人都崩潰掉,情緒呈現非常連貫、完整,是真的用心在演。
這樣的演出,終於帶出瞭角色的不同層次,還有成長,方木這個人物,就立起來瞭,而且還讓人期待,他在下一部中會變成什麼樣子。
需要指出的是,李易峰表演的進步,離不開廖凡的——托襯。
整部戲的表演,就是一場邰偉和方木的角力。 也是廖凡和李易峰演技的交鋒與互補。
角色,一個理性,天賦異稟年少輕狂。 一個感性,火爆敏感嫉惡如仇。
廖凡的表演,一方面最好地突出和豐富瞭李易峰的表演,也給李易峰的表演,留下瞭餘地和空間。這樣的對手,真是演技的神助攻。
反倒是廖凡自己,在這部戲中的表演,精彩有餘,驚喜不足。
那種表面火爆其實內心敏感的刑警,這種角色設置,對於廖凡來說,還是太容易瞭,也不太好發揮廖凡的全部演技。
實際上這部電影的廖凡,更多是打戲。但是廖凡硬是將打戲,演出瞭——演技。
那些拳拳到肉的動作,都成為角色的宣泄。
據說,廖凡也是為這些打戲也是拼命,一場泥地追兇的戲,他在泥漿裡摸爬滾打,拍瞭五個通宵,還不斷要求對手 " 打得稍微狠點 "。
而隻要哪怕有一個完整的展現演技的機會,廖凡的演技就會瞬間發出光來。
那場喝酒談心的戲。邰偉向方木吐露自己藏瞭多年的 " 心理罪 "。
看廖凡演技的手段:一舉杯,一滴淚,一抬手,快速擦去,情緒從爆發到收斂,不到半秒,一個外冷內熱的角色形象,沖破熒幕而出。
還有一場《白日焰火》式的跳舞戲,半醉半醒,宛若孤狼,角色的孤獨感和寂寞感,都出來瞭。
這特麼才叫演技。
不能說,李易峰進步不夠大,但是要和老戲骨真正站在一起,李易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種戲骨式的演出,電影裡還有一個——謝君豪。
我第一個感覺是,都 50 多歲的人瞭,醉酒仙怎麼可以還這麼帥?這種帥,是一種攝影機前的光彩。
有種演員,往鏡頭前面一站,那種光芒,就會自動流淌出來,謝君豪,就是這種演員。
就算是演個變態,甚至角色設計上,也明顯有問題,謝君豪還是可以賦予角色一種變態的美感,太厲害瞭。
最可惜的,是萬茜,不是說她演的不好。實際上,是非常好。萬茜個人氣質就有一種凌厲感,演起法醫來更是氣場十足。
而且,真的是好美啊,怎麼有這麼美的法醫。
可就是——並沒有什麼戲可演,角色的主要戲份,都在開導李易峰飾演的方木上瞭,甚至整個角色,都變成瞭方木的倒影。
落到角色身上的能出活的戲,幾乎沒有。其實以萬茜的演技,再高難度十倍的角色,她也接的住,可惜這個角色,還是太簡單瞭。
但是說到這裡你該明白瞭,有這麼厲害的廖凡謝君豪,有就算沒有發揮也表現夠穩的萬茜,這些演技派的演技,實際上對李易峰的表演,構成瞭一種眾星捧月的效果。
而李易峰這次的表演,又是真的用瞭心,這部戲的表演,就算立足瞭。
可惜,及格的《心理罪》和李易峰,離高手還遠
比起漫天的 IP+ 鮮肉的電影類型,懸疑推理依然是市場的珍稀物種。
大眾對國產懸疑片真的無感?
郭京飛的《暗黑者》,張若昀的《法醫秦明》,陳若軒的《心理罪》,這些由流行的國產懸疑小說改編的網劇的數據和口碑已經說明瞭一切。
實事求是,正是網劇相對的大尺度,保證瞭這些爆款的出現。
到瞭大熒幕,從創作上看,導演和編劇顧小白選取瞭 " 人血牛奶 " 這個其實在原著中並沒有費太多筆墨的案件,並且原創瞭大量劇情,但是總體上依然保持瞭影片的懸疑感。
這件事,必須點贊。
但為什麼隻是一小步的突破呢?因為編導終究沒有能夠,再走遠一點。 這或許也是,影片口碑參次不齊的原因。
《心理罪》不是一部不走心的蹭 IP 之作,它的專業制作和用心,值得觀眾的尊重。但是,觀眾的批評,不冤。
影片的不足,分三個維度:懸疑,人性,情感。
懸疑,尤其是推理部分,說實話,剛剛及格。
《心理罪》屬於典型的本格派推理,好的懸疑片,都是步步設局,一步步引導觀眾進入迷宮,直到結尾和盤托出,讓觀眾恍然大悟,這正如圍棋裡的神之一手——
通篇佈局,最後一手,扭轉乾坤。
《心理罪》的聰明在於,不斷設置小的懸念,帶動故事節奏,讓觀眾深陷其中,但比起優秀的推理片,仍有不小差距。
最缺乏的,就是那種畫龍點睛的神之一手的瞬間。
更大的問題,是其中的推理破綻還是太多。方木到底是怎麼推理出犯罪人細節的,被拍到神乎其神,但假如不能讓觀眾信服,神推理,就變成瞭方木和編導的自說自話。
接下來,是人性之不足。犯罪的部分,穩,但是穩過頭瞭。在那些經典犯罪片的靈光中,我們總能看到人性的共性——犯罪伎倆再神奇,也隻是伎倆,重要的是為什麼犯罪?
而《心理罪》削弱瞭懸疑燒腦橋段,尤其是後半段中動作戲和對罪犯的抓捕行動完全取代瞭推理。
這樣的拍法,當然是為瞭尋求犯罪題材商業性的突破,但可惜,這種穩健的商業打法,終究還是沒為我們展示:人心的鬼蜮。
最後,是情感。好的懸疑片,最終都是好的情感片,《嫌疑犯 X 的獻身》最動人的是情感,《金田一事件簿》最動人的,也還是情感,情感,是東方推理片特有的東西,是血腥、殘酷、兇殺的粘合劑。
於我看來,這正是《心理罪》丟失最嚴重的一塊短板。
因為你看不到人和人的情感,所以你很容易對方木的痛苦無感。
這種分裂的深層原因,也許是創作團隊所敘述故事的不信任——既然不相信觀眾會隻為瞭一個懸疑故事進影院,就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對於犯罪類型片進行全新的演繹,加入更多的商業元素來彌補類型的受眾局限。
看上去,有道理。影片同時融合瞭犯罪、心理、動作、懸疑等元素,配置瞭李易峰廖凡這樣的實力 + 偶像陣容,影片的品質,不丟人。
這樣的商業化嘗試,的確為影片最大程度打開瞭懸疑類型片的票房空間。
更難得的是,影片一方面保住瞭 IP+ 流量,一方面也體現出對觀眾智力和品味的尊重。
但是——這樣的步步為營精心計算,拍出來的電影,難免隻是及格,卻難脫俗。
到最後,《心理罪》是為國產懸疑推理片,又艱難地往前推進瞭一小步。
這一小步,就是示范瞭國產懸疑片,在不引進國外 IP 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本土故事,完成一場鋼絲上的舞蹈。
可為什麼,隻有一小步?因為到最後,影片成為國產懸疑片對經典懸疑片一次最成功的模仿,卻終究難以跳出自己的舞步。
它差的那口氣,是正宗的懸疑與推理之外,人性與情感的神之一手。
《心理罪》對國產懸疑片的探索,就像李易峰進步的演技一樣,值得觀眾為之鼓掌,卻還遠不到,大團圓結局的時刻。
怎樣做,才能讓觀眾對國產懸疑片和鮮肉的偏見煙消雲散? 這道懸疑的謎底隻能是:將缺的那口氣補上,讓自己成為真正的高手!
今年,還有一部鄧超版的《心理罪》,而李易峰廖凡版的《心理罪》,聽說,也有續集。
能不能更進一步,補不補得上這口氣?
這個謎題,還沒到揭曉的時候,你得往下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