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開始進入尾聲,回顧這一年的國產電視劇,有讓業內外都拍案叫好的《軍師聯盟》,網絡上爭議不斷的《我的前半生》,當然還有像《河神》《白夜追兇》這樣當仁不讓的網劇。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讓人失望的,選秀一般在觀眾的視線裡輪番上演。而《情滿四合院》更像是一匹黑馬,在網絡上並沒有多少宣傳、營銷,卻以 8.3 分的高評分和高收視成為加入今年的口碑收視雙豐收的大軍。
制作是四合院的磚瓦
1:1 實景搭建的四合院
提到導演劉傢成,或許不少觀眾還是有些陌生,但提到《鐵齒銅牙紀曉嵐》幾乎沒有誰不知道。和其他導演不同的一點是,劉傢成擅長也更傾向於表達關於北京的一切。早年的《傻春》《正陽門下》都是京味兒十足的作品,《情滿四合院》作為他京城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從開始實現創意到最終衛視播出,整整花瞭八年時間。
劉傢成導演
年代劇在目前的市場並不吃香,即使觀眾們已經開始接受非 IP 零流量的電視劇設定,但這樣的劇在資本市場上並不輕松。投資者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依然傾向於明星更多、題材更出名的作品。《情滿四合院》和這二者都不沾邊。
但劉傢成就是不信這個邪。
也正是他的這種堅持,《情滿四合院》某種程度上為國產劇的制作提供瞭一個更健康、更合理的樣本。同時擔任制片人和導演,劉傢成肩上的擔子非常重,尤其在遇到投資方撤資這樣的重災的情況,但他還是堅持瞭下來。
劇組花瞭兩百多萬 1:1 實景搭建瞭四合院、商場、街景,所用建材大多數都是舊市場淘來的貨,為的就是在鏡頭前一切看起來不那麼新。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總投資的 30%,全組都住在一個小小的招待所,連何冰、郝蕾都沒有特殊對待,這幾乎是國內屈指可數的案例瞭。
當劉傢成在接受采訪時候開玩笑的提到以前自己隻做導演,制片人隔幾天就叫苦:" 導演,錢不夠花瞭怎麼辦 ",結果自己當瞭制片,錢不僅夠花,到最後還剩瞭兩百萬。而劉傢成把這兩百萬花在瞭後期制作上。
當其他電視劇還是微博買熱搜的時候,當觀眾在吐槽某些劇摳圖的時候,當某些劇單集投資 1000 萬最後還依然五毛特效的時候,《情滿四合院》用僅僅四千萬的投資,做出瞭這樣的成績,狠狠地打瞭市場一記耳光。
沒有大 IP,沒有流量小生,從頭到尾有的隻有導演的死磕和演員對自己工作的敬畏,從播出開始到結束,沒有在微博或其他平臺做過一次營銷,收視卻穩步上升,從剛播出排第六的成績一路上升到第一。
《情滿四合院》的成功是一次關於國產電視劇如何成功的新的嘗試。光是片酬不超過 30%,導演 100% 參與拍攝這兩點,就已經為今後的電視劇立瞭一塊新的標準牌。這部關於老北京四合院的故事,是劉傢成導演一磚一瓦蓋出來的,制作上的死磕,正是這座四合院的根基所在。
內容是撐起四合院的 " 傻柱 "
何冰 飾 何雨柱
在目前的電視劇競爭力度下,一部超過 30 集的電視劇還能維持住觀眾,要麼就有粉絲粘性高,演員號召力強,要麼就是劇情抓人,讓人欲罷不能。《情滿四合院》明顯是後者,作為一部年代劇,《情滿四合院》完整地描述瞭傻柱這個人物的大半生,他對寡婦一傢的熱情、關愛,他在鄰裡關系中扮演的 " 冤大頭 " 的形象都是觀眾們爭議的點,人們在質疑這一形象的現實意義,真的有人會這麼傻,這麼善良嗎。
何雨柱和秦淮茹(郝蕾飾 )
而導演劉傢成卻認為傻柱這個人物正是他要表達的精髓所在。劉傢成出身於北京一個普通市民傢庭中,在他的幼時生活裡,出門遇到鄰居瞭,都是 " 吃瞭嘛您 "" 上哪兒去吶您 ",仿佛都是一傢人一樣熱情。但現在大傢即使都住在一棟樓,拿個快遞在電梯裡遇到都互相不說話,漸漸習慣瞭這種相處模式的現代人自然會懷疑傻柱這個人物的現實意義。
《活著》裡的福貴,一輩子沒什麼出息,人們一邊同情他的一生,一邊恨鐵不成鋼。但作為一個地主傢的兒子,一個從小錦衣玉食的少爺,福貴的一生早就有瞭屬於他的基調,即使民國到來,人人平等,老百姓都在為新中國奮鬥努力的時候,留在福貴基因裡的隨遇而安依然驅使著他。
福貴一輩子沒能再讓傢人過上錦衣玉食的好日子,他們在大時代的浪潮裡,有時笑著,有時哭著,有時餓著,有時飽著。傻柱也是一樣,他的傻是屬於那個年代的,何冰扮演的傻柱,有其聰明所在,也有傻氣,還有偏執,更多的是一種堅持,是根植於時代背景下對 " 做好人 " 的堅持。
《情滿四合院》真實地向觀眾傳遞瞭四合院裡的人間百態,前院、中院、後院的親密接觸,人與人相處的互相約束、糾葛。傻根和秦淮茹的感情,傻根用大半輩子建成的 " 幸福傢園 ",傻根一傢在四合院的點點滴滴,其實就是一部個人傢庭史。成千上萬個傢庭就是這樣,在長輩的奮鬥中逐漸過上的好日子,就是這樣在社會主義的帶領下,有瞭屬於每個傢庭獨特的幸福傢園。
人們對生活的窺探欲遠大於其他,尤其這類有一定情感共鳴的劇情,更能擊中觀眾內心的突觸。正如人民網的評價:現實的溫情,才是暖心的靚湯。《情滿四合院》講的是生活裡的冷暖,傻根是你也是我,是每一個為傢庭、為傢人努力的人。這一點上,劉傢成導演不僅表達瞭北京的某個四合院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表達瞭某個我們都懷念的年代。
12
本公眾號已入駐以下平臺,關註瞭解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