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分鐘售罄,烏鎮戲劇節為啥火成這樣?

08-30

內有 " 晚起的鳥兒依然有蟲吃 " 之購票小貼士

今年是烏鎮戲劇節舉辦的第五年瞭,昨日開票,才一天,就幾乎場場售罄。比起往年,火爆程度有增無減。年輕導演丁一騰的《竇娥》更是創下 8 分鐘內售罄的記錄。

多數舞臺劇已經全場次售罄

烏鎮戲劇節之所以會一票難求,靠的不單單是幾部舞臺劇的吸引。烏鎮本身就是一個旅遊熱門地,地理位置又緊鄰藝術、娛樂演出消費主力擔當的 " 長三角包郵地區 ",戲劇節期間它被打造成一個戲劇愛好者、文藝青年們的狂歡節,而且長達十天(10 月 19 日 -29 日),這就創造瞭天時地利的條件。加之黃磊等明星級發起人的扶持和不遺餘力的宣傳,便是人和。而從劇票定價來看,兩三張《戰狼 2》電影票的價錢,就可以看到一場從歐洲跨洋過海遠道而來的國寶級藝術表演,也確實不算太高的門檻。

往年的烏鎮嘉年華街景

買瞭票的可以進劇場看戲,而沒買到票的,即使走在劇場外,鎮的露天廣場上也隨處可見正在上演的戲劇表演——年輕的戲劇人們自發報名、經主辦方篩選之後,便憑著一腔熱情投入到表演中去,最終將為來訪的觀眾、遊客獻上 1500 多場演出——這種活力讓人隻有聯想到每年 8 月份同樣是遍地有演出的愛丁堡藝術節,似乎才能與之媲美。還有 " 小鎮對話 "," 大咖對談 "," 青年競演 " 等等排隊入場先到先得的免票項目,以及隨時與那些藏匿在大街小巷裡、與普羅大眾打成一片的名人大咖們的偶遇,這些都是讓烏鎮戲劇節對觀眾們產生巨大吸引力的原因。

愛丁堡藝術節街頭的表演藝術傢們

眼下除瞭少數幾部戲還有少量餘票之外,便還剩下一個不得已的購票途徑,就是上網尋求轉票。不論是求票,還是買錯票求接手,都不難在豆瓣小組、閑魚 APP 等線上平臺找到與你需求互補的人,隻是恐怕難免有買到假票的風險需要承擔。不過依每次電影節或戲劇節的個人搶票經驗來看,大多數文藝、戲劇愛好者的素質還都是不錯的。當然去到戲劇節現場當天再買票也是一個選擇,隻是每日保留的當天票量更加有限,能否排得到就要看運氣瞭。

今年的劇目中,既有田沁鑫、查文淵、馬玥這樣的本土青年導演分別為我們帶來的《狂飆》、《第十二夜》、《大餐》等等;

《狂飆》:與即時攝影的影像相結合

《第十二夜》:改編自莎翁喜劇、采用 " 全男班 " 陣容

也有來自俄羅斯一流劇團、改編自普希金小說的《葉普蓋尼 · 奧涅金》,和澳洲頗有聲望的 " 烏合之眾 " 劇團帶來的《聖女貞德》,以及來自立陶宛的《海鷗》、愛爾蘭的《海選哈姆雷特》、德國的《影子》、羅馬尼亞的《小王子》、巴西的《水漬》等等等等。

《水漬》:" 美妙地呈現瞭一個因頭部重傷腦積水而精神錯亂的女人的感人故事 " --《紐約時報》

《如果沉默知曉》:全劇沒有使用語言和文字,卻 " 詩意非凡、張力飽滿 " -- 瑞士《行動報》

而《竇娥》這樣傳統經典的老故事能夠在開票之際如此廣受歡迎,則也許說明瞭,觀眾們對於熟悉的題材總是有所偏愛——和影視劇中經典老片總是不斷得到翻拍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總是以為觀眾們都愛追求新鮮和陌生,但現實也許是人們依然同時本能地對陌生心存障礙,而在情急之下總是傾向於抓住熟悉像抓住一塊浮木。

《竇娥》

如果說看一場電影是一次旅行,那麼看一場戲劇演出也許更像一次冒險。

主創們就在臺上,離我們一步之遙,一切都在即時地發生,臺下的我們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與表演者一同締造一個烏托邦一般無比美妙的臨時的戲劇空間。

與電影可以不斷回放有所不同,劇場裡上演的每一刻都稍縱即逝,不可復制。也許這就是戲劇最獨具魅力的地方吧。單從一年比一年加倍火爆的烏鎮戲劇節來看,也許舞臺劇這一最古老又總是最先鋒的藝術形式,將會漸漸變得不再小眾,而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