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好萊塢喜劇界的頂梁柱,無外乎這幾個人:
金 · 凱瑞,亞當 · 桑德勒,本 · 斯蒂勒。
論喜劇界的成就和地位,首推金 · 凱瑞。
但就近十年的票房號召力來說,金 · 凱瑞已經落後於後兩位。
亞當 · 桑德勒發跡於美國王牌綜藝《周六夜現場》,憑《超齡插班生》成功擠入好萊塢。
此後出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初戀五十次》《人生遙控器》《最長的一碼》……
先後十次獲得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的喜劇男演員。
本 · 斯蒂勒,不同於亞當 · 桑德勒的單兵作戰,他身後有個眾多一線喜劇明星組成的爛仔幫,而他就是爛仔幫幫主。
號召力不凡,連鋼鐵俠小羅伯特 · 唐尼、阿湯哥都甘願在他的電影裡當綠葉。
代表作《拜見嶽父大人》《博物館奇妙夜》,都是拍瞭一部又一部,賺得盆滿缽滿。
魚叔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兩個喜劇巨頭,亞當 · 桑德勒 & 本 · 斯蒂勒第一次聯手主演的電影——
《邁耶羅維茨的故事》
The Meyerowitz Stories
本片提名瞭 2017 年戛納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片中的狗狗 Einstein,更是因為這部電影獲得瞭 "戛納棕櫚狗獎"。
魚叔查過瞭,確實有這個獎,已經第 17 屆瞭。
首次獲得棕櫚狗獎的明星狗,出自 2001 年的《周年聚會》。
有意思的是,兩個喜劇之王聯手打造的《邁耶羅維茨的故事》,竟然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一部傢庭片。
他倆飾演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扮演他們父親的演員,比他們還大牌,達斯汀 · 霍夫曼。
相信大傢都不陌生,早在 1967 年,他就憑借《畢業生》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
後來和梅姨合作《克萊默夫婦》,如願以償拿下第 52 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和阿湯哥合作《雨人》,再次奪得奧斯卡影帝。
在《邁耶羅維茨的故事》中,他飾演邁耶羅維茨,一位紐約老藝術傢。
前三段婚姻讓他有瞭三個同父異母的兒女。
大兒子丹尼,小兒子馬修,和女兒琴。
奧斯卡影後艾瑪 · 湯普森飾演他的第四任妻子,也是子女們的繼母。
她是一個神叨叨的女藝術傢,成天酗酒。
父親一直希望自己的三個孩子能成為藝術傢。
可陰差陽錯,他們三個人一個都沒能成為父親想要的孩子。
桑德勒飾演的大兒子丹尼待業在傢,無所事事。
剛離婚,有一個馬上要去念大學的女兒,經濟很拮據。
斯蒂勒飾演的小兒子馬修則事業有成,但婚姻同樣失敗。
女兒琴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電影制作人,從事著一份毫不起眼的工作。
他們的父親年輕時在藝術圈名噪一時,但之後因為在大學長期教學,慢慢在藝術圈沒瞭名氣。
最近,他們想給父親辦一個作品回顧展。
與此同時,父親的好朋友艾爾傑也要在紐約舉行作品回顧展。
想當年,父親的名氣遠在艾爾傑之上,可如今艾傑爾已遠遠超越瞭他。
這讓父親心裡很不是滋味。
事實上,他真的過氣瞭。
就連前來看望父親的一對同性情侶,名義上是參觀藝術品,到頭來也隻是為瞭買他的房子。
而對他堆滿房子的藝術品,沒什麼興趣。
現在這棟房子裡,住著父親和丹尼。
丹尼因為離婚,暫時寄住在這。
平時,父子倆會一起打臺球。
一起看喜劇電影。
一起彈鋼琴唱歌。
還一起去紐約參加艾爾傑的個人展。
但他們被堵在瞭門口,就連自報傢門後,對方也不知道父親是誰。
幸好艾爾傑及時趕到,把他們兩人帶瞭進去。
然而,在這個藝術展上,父親的心裡落差很大。
要知道,當年他也是名噪一時的藝術傢,現在在這裡,根本沒人重視他。
父親受不瞭這種場面,半路跑瞭。
在路上,他還不忘對艾爾傑的藝術造詣大發言論,說艾傑爾最終也隻是成為瞭一個小有名氣的二流藝術傢。
也許作為藝術傢,他曾經成功過。
但作為一個父親,他是失敗的。
丹尼和琴兩人,從來沒有得到過父親的愛。
母親更是說,因為學習瞭父親管教孩子的方法,而離開瞭兩個孩子。
他是偏愛小兒子馬修的,但這種偏愛,也讓馬修感到不適。
一頓大吵後,父親就住院瞭,慢性硬膜下血腫。
原來不久前,父親曾摔瞭一跤,但一直沒有去醫院。
馬修聞訊趕來,但惦記著城裡的公事,隻能扔下父親,匆匆離開。
在住院途中,父親又不幸感染瞭敗血癥,生命垂危。
因為病情十分嚴重,醫生甚至給瞭子女們一個臨終對話集錦。
為照顧病人,也為瞭不錯過臨終的道別。
大傢因此一起住進瞭父親的傢裡。
也因為這個機會,大傢開始在相處中,慢慢敞開心扉。
在父親的個人作品展上,由於他臥病在床,隻能由三個子女代為參加。
孩子們發現,他們的父親雖然在藝術圈逐漸暗淡,卻深得學生喜歡。
甚至影響瞭很多學生的一生。
經過這次聚會,大傢開始重新審視和父親的關系。
想起曾經這位父親的" 壞 "。
也開始埋怨自己對父親的不夠好。
慶幸的是,父親的病情出乎意料的有所好轉,很快就出院瞭。
他希望丹尼留下來照顧他,但丹尼還是走瞭。
正如他當年狠心離開丹尼一樣。
整部影片臺詞密集,是典型的話癆電影。
父親和孩子們聚在一起,爭吵又和解。
不負責任的藝術傢父親,各懷心事的兒女們,幾十年的情感問題,在影片中緩慢展開。
有人說,這部電影很像伍迪艾倫的話嘮電影,其實還真不太一樣。
這部電影更多的是以微小的細節和溫情打動人。
雖然兩位喜劇影帝,在這部電影裡正經瞭一回,但也隱隱保持著一種喜劇的節奏。
影片最後,年輕時狠心離開孩子的父親,在年老時,也被孩子拒絕瞭。
說實話,這個結局,挺好的。
不是每個過錯,都可以得到原諒,哪怕你現在成瞭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