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這一點,《三體》還難產到現在

08-16

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想象力。

先輩們早就準備好瞭《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供我們後人翻拍成電影電視無數遍。

現在也有《仙劍奇俠傳》、《花千骨》形成影視大 IP。

我們有奇幻、魔幻、玄幻,卻偏偏沒有科幻。

兩年前就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影版《三體》被寄予厚望,然而卻難產到現在。

「中國科幻片時代」的口號都喊瞭好幾聲,但那塊幕佈卻遲遲沒有拉開。

甚至聽到不少聲音說:

中國還沒有能力拍科幻片。

可是這個「能不能」又要如何評判呢?

拍科幻片首先離不開特效和錢。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到今天,特效的水準、資金的投入早已足夠撐起任何一種類型片的發展。

可唯獨科幻片連起步都很艱難。

且不說國內的特效水平近兩年已經有瞭顯著提升,就算真的供給不足,也隻是影響到超級大片的制作,並不足以成為整個類型空白的原因。

因為有大量的例子證明中小成本依然能拍好科幻片: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月球》、《K 星異客》……

《月球》

《彗星來的那一夜》

這些中低成本的影片大多是實景拍攝,特效場景不多。但是嚴謹的邏輯和非凡的想象力下面都是硬科幻的內核。

難道是創意匱乏?

那也是無稽之談。去看中國歷年的銀河獎獲獎作品,都是大把大把等待開采的劇本資源。

這時候,既不缺特效也不缺創意,更不差錢的中國卻始終拍不出好的科幻片,就顯得有點難以捉摸瞭。

中國的科幻片,好比中國的足球,為什麼就是扶不起來?

王小波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中說過,搞電影的沒見過科學傢,而演電影的人總覺得科學傢非瘋即傻:

中國的銀幕上也出現過科學傢的形象,但都很不像樣子,這是因為搞電影的沒見過科學傢。演電影的人總覺得人若得瞭博士頭銜,非瘋即傻。實際上遠不是這樣。我老婆就是個博士。她若像電影上演得那樣,我早和她離婚瞭。

中國出不瞭科幻片的原因:科幻二字,缺一不可。

科,即科學智慧,是創作人員的硬指標。

幻,即幻想力,少瞭想象力的科幻片就成瞭科教片;

但少瞭科學的支撐,想象力就隻能是天馬行空胡吹牛,讓人不能信服。

好萊塢的科幻片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一大原因就是團隊背後的硬科技支撐。

所謂科幻,就得有「科」也有「幻」。

諾蘭拍攝《星際穿越》,背後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傢基普 · 索恩率領的科學團隊在支持。

電影裡黑板上的公式都是真的

因此才能夠在熒幕上呈現出瞭一個有史以來最精準的黑洞模型。

這個模型是 30 個人、數千臺計算機一年的工作成果。

而基普 · 索恩早在 1997 年就產生瞭把「蟲洞」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想法。

他的科研理論直接影響瞭在當年推出的科幻影片《超時空接觸》。

庫佈裡克在執導《2001 太空漫遊》時,由當時美國人工智能的領軍人物馬文 · 明斯克擔任科學顧問。

影片中的登月艙設計跟後來的阿波羅號如出一轍。

由於過硬的科幻內核,絕大多數的觀眾在看第一遍時都是一臉懵逼。用原著作者阿瑟 · 克拉克的話說:

如果你看懂瞭《太空漫遊 2001》,那是我的錯。

為瞭紀念小說和本片,美國航天航空管理局將一顆火星命名為「2001 火星漫遊」。

15 年的《火星救援》被認為是最符合科學的科幻片之一,裡面的大量設定都是基於真實的研究成果。

比如劇中的宇航服是參考瞭 NASA2030 年之後真實任務使用的太空服為原型,每套至少重達 40 磅。

火星表面沒有液態水,馬特 · 達蒙從火箭燃料中分解出氮和氫,利用氮氣與氧氣混合燃燒生成瞭水的做法,也是完全切實可行的。

另外這部電影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移動時間的準確度,也是下足瞭功夫。目前航天太空科學的一個殘酷現實是:的確需要八個月才能從地球抵擋火星。

歐洲太空總署火星計劃的專傢評價:

這不隻是一個故事,作者有認真去做瞭真正的計算。

還有長盛不衰的《星際迷航》系列,能夠在廣大極客間風靡,背後定然是幹貨滿滿。

據說在《星際迷航》的專門技術手冊中,甚至能看到制作者為「進取號」的翹曲飛行編寫的基本公式。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優秀的科幻作品都是具有超前意義的。

一百多年前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早已實現,而很多科幻片中的黑科技也正在逐一成為現實。

《太空漫遊 2001》在 1968 年上映,那時候人類尚未登上月球。不過就在幾個月後,美國阿波羅號登月。

《藍色多瑙河》成為瞭 NASA 每天用來叫醒宇航員的音樂。

影片中出現的可視電話、平板電腦,在今天都是日常用品。

又比如《星球大戰》中的全系投影,也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活。

還有那些尚未廣泛應用的,也已經在研發的路上。

《阿凡達》裡的戰鬥機甲。

韓國公司已經造出瞭類似高達機器人「METHOD-2」。

斯皮爾伯格的《少數派報告》,堪稱是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樣板教科書。

在 2014 年的時候,谷歌已經推出瞭首輛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樣車。

《星球大戰 5:帝國反擊戰》中,盧克 · 天行者在與達斯 · 維達交戰時曾不幸失去右手,而電影中的高科技為他接上瞭高仿真度的 1:1 義肢。

而在現實中,一款類似的智能義肢技術,已經在 2014 年的時候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投入臨床使用。

此項目最初是供伊拉克戰爭中的傷殘軍人用,後來得到瞭普及。

這款義肢也叫「盧克手臂」,是對《星球大戰》的致敬。

還有《回到未來 2》中的懸浮滑板,像魔毯一樣可以懸浮在空中。

也已經研制出來。

2015 年 10 月 21 日,雷克薩斯公佈瞭一款懸浮滑板。

在這部 1989 年上映的科幻片裡,主角馬蒂穿越到未來的日子,正好就是 2015 年 10 月 21 日!

回到未來裡最酷炫的科技,真的就在這一天實現瞭!

奇幻、魔幻、玄幻隻需要想象力,而科幻還要有科技精神的支撐。

就這一點,中國還拍不好科幻片。

拍攝一部像《星際穿越》這樣的電影,一個電影團隊,不亞於一個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

電影的工業化,不僅僅體現在分工上,也要給它裝上智慧的大腦。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