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傢長買學區房的故事,這片把中國傢長看哭瞭

11-08

近年來,印度電影可謂爆款頻出,《我的個神啊》《誤殺瞞天記》《摔跤吧!爸爸》等均是口碑和票房佳作,收到觀眾熱烈反饋。

寶萊塢崛起多年,這些影片的制作工藝已相當成熟,觀賞性很強。而更為不易的是,它們均能反映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引發人的強烈共鳴。

今年 5 月,當《摔跤吧!爸爸》席卷中國院線之際,這部更現實主義的《起跑線》出現在印度觀眾面前。

起跑線 Hindi Medium

( 2017 )

導演 : Saket Chaudhary
主演 : 伊爾凡 · 可汗 / Saba Qamar / Jaspal Sharma
類型 : 劇情
制片國傢 / 地區 : 印度
語言 : 印地語
上映日期 : 2017-05-19 ( 印度 )
片長 : 132 分鐘

評分:豆瓣 8.3 IMDb 7.9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即使越來越多的學術論文揭示瞭它在教育實踐中的誤導作用,將其稱為 " 教育謊言 ",這句話仍在許多傢長心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信奉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的傢長的故事。

其實概括起來整個故事很簡單: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拉吉和米圖,為瞭讓女兒皮雅進名校上學做出一番努力。復雜的是他們努力的過程。

首先,為瞭進入名校的學區范圍,他們搬離瞭居住已久的社區,離開瞭友善的鄰居們,住進瞭學區房裡。

隨後,為瞭融入周圍的上流環境,也讓女兒皮雅與精英傢庭的孩子們成為朋友,夫妻倆開始擺脫之前的生活習慣。比如,不再叫妻子的昵稱;比如,熟悉白鱘魚魚子醬的味道。

但精英階層面對新晉中產時,總是帶著一股不屑。因此,當拉吉隨著皮雅最愛的歌起舞,孩子們跟著玩鬧,旁邊的大人都一臉尬笑。皮雅也因為說印地語而不是英語,被孩子們孤立。

" 媽媽說,不要說印度語 "

這裡插一句,電影中還有許許多多強調英語重要性的橋段。

英語本是印度的 " 殖民地象征 ",如今早已落地生根成為印度的第二官方語言。如今,印度的英語人口僅次於美國。

要在印度社會生存,英語除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還是強而有力的武器。他們學習英語不僅是為瞭跟外國人交流,更是為瞭跟本國人溝通。英語是印度企業的基本溝通媒介,熟諳英語是在印度升官發財的必備條件。

——孫志超

米圖在說服丈夫時說," 在我們國傢,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大概是很好地概括瞭英語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

接下來,拉傑又清晨趕到學校門口排隊拿招生表格。但他們這些沒有背景的傢庭,即使拿到表格也要還經過 " 觀察 "。

貧富差距是片子外在的表現。拉吉和米圖為瞭讓皮雅通過貧困生審核,舉傢搬到貧民區。片子花瞭相當大的篇幅講述他們如何適應貧民區裡灰頭土臉的日子。

而他們的窮人鄰居們,大多世代為貧,艱苦樸素。面對新來的拉吉一傢,他們相當排斥。當然其中也不乏好人,但就像他們自己說的," 我們身為窮人,隻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瞭 "。

窮人終日辛勞也無法離開社會底層,他們便也寄希望於 " 起跑線 ",希望通過政府的照顧政策,讓孩子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改變命運。

<img _width="100%" class="img_loading __bg_gif" data-="" data-order="7" data-ratio="0.421875" data-w="320" data-cke-saved-src="http://rawres.myzaker.com/rawpic/20171108/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pfZ2lmL3JkNldPUHJEVjFzektMa3VJb0RjcWxyQ0VNTFV2OFB3OFBMaGtlR3laNWp3ckhNSHFoRU82ckdONE1PcW5pYUwxRVcwaWFldjlBQzhuVUhHMmVETG1KZ2cvMC9naWY_6b3a465ea3d814cab7889cff2f6cbfdd.jpg" src="http://rawres.myzaker.com/rawpic/20171108/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pfZ2lmL3JkNldPUHJEVjFzektMa3VJb0RjcWxyQ0VNTFV2OFB3OFBMaGtlR3laNWp3ckhNSHFoRU82ckdONE1PcW5pYUwxRVcwaWFldjlBQzhuVUhHMmVETG1KZ2cvMC9naWY_6b3a465ea3d814cab7889cff2f6cbfdd.jp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height: 282.656px !importa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order: 1px solid rgb ( 238, 237, 235 ) ;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670px !important; background-image: url ( " http:="" zkres.myzaker.com="" img_upload="" cms="" data="" article_img="" 12262="" up_12262_15101126755939.jpg"="" width="100%">

階級固化(以及更深層次但沒挑明說的種姓制度)是片子內在的主線。

拉吉和米圖作為新晉中產階級,一直試圖融入精英社會而不得,同時他們也無法適應窮人社區。一場招生讓這種無法相容的階級暴露無餘。

這條 " 起跑線 " 已經不單單是孩子即將接受的教育,更是孩子所在傢庭的階級。電影中不止一次提到窮人的孩子沒法應付名校環境。

那位手撕總理辦公司推薦信,怒斥行賄傢長的德裡文法學校校長,表面戴著維護公平正式的面具,內心裡卻覺得來自上流社會的孩子能帶來大量財富、資源,而招收貧困生無利可圖。

嚴重的貧富差距,嚴重的階級固化,崩壞的教育機制,崩壞的競爭機制。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社會不可避免地向 " 啞鈴型 " 滑去。

影片的最後,安排瞭一次理想化的對現存機制的集中開火。拉吉當著校方和傢長的面,講述瞭他為瞭讓女兒贏得這次起跑線上的競爭而做的一切,並決定讓孩子退學。

許多人說,《起跑線》就差這 10 分鐘就可以封神瞭。

其實個人還挺喜歡這個結局的。已經講瞭 120 分鐘的殘酷現實瞭,花 10 分鐘增加點正能量也情有可原。畢竟如果電影都不能讓人聊以慰藉,現代人也活得太 " 喪 " 瞭點?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