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神破天荒地說一部自己心水瞭很久的國產劇。
縱觀這些年國產劇的發展,可以說爛劇占據瞭半壁江上,從演員到劇名,長期刷屏霸占熱門。
好劇呢,比起來可以說是默默無聞,無人問津。
何況我們這樣更喜歡美劇的人,往往是接收不到國產好劇的消息的。這樣好劇總是被埋沒,我是看不下去瞭。
我因為喜歡三國文化看瞭這部國產好劇,個人覺得不錯,豆瓣 8.4 分,大傢可以看看。
一直以來,《三國演義》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神壇級別的故事,除瞭 94 版三國,沒有任何一部三國題材作品能夠觸動到我。
然而這部《軍師聯盟》視劇別出心裁地以司馬懿的視角展現歷史,一改以往三國影視劇聚焦曹操、劉備的傳統視角,
這樣的安排意外地將三國的故事請下神壇,變得沒有那麼難以接受瞭。
再加上一眾演員出色的演繹,即便故事有很多情節和人設大大偏離瞭史實,我們也因為劇情的精彩,不自覺地忽略掉。
有人說,這部劇是男人之間的宮心計,是男人之間的智謀角逐,小神深表同意。
於和偉的曹操粗中有細,霸氣中盡顯智慧,深得人心,
甚至有些蓋過吳秀波主演的司馬懿,二人鷹視狼顧的交鋒至今難忘;
翟天臨的楊修堪稱腹有詩書氣自華,與司馬懿針鋒相對又惺惺相惜,臨刑前與他辭別的一杯酒賺盡眼淚;
劉歡的曹叡竟然是個攻於心計的女裝大佬,將自己的病態內心世界演繹得如此令人心疼;
王洛勇的諸葛亮風度翩翩盡顯軍師本色,反而讓我們感覺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太仙太完美,這個諸葛亮才更加真實。
其飾演者王洛勇深情朗誦的英文版《出師表》簡直不要太深情,感染力極強!
再諸如像司馬師 / 昭兄弟、辟邪、何宴等一眾年少角色也各有千秋,或忠或陰或奸或邪,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劇中的諸多細節和鏡頭語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比如張郃死的時候,其中一個鏡頭是張郃率軍追擊蜀軍,進入一片樹林時,鏡頭卻給瞭蜘蛛網一個特寫,
這也與劇情相呼應,暗示張郃已經進入瞭蜀軍佈下的天羅地網;
隨後,張郃果然中計,身陷木門道無法脫身,最後被蜀軍萬箭穿心身亡,
不過鏡頭沒有直接拍攝他倒下的畫面,而是大刀跌落,一支箭恰好紮在瞭大刀旁邊,
鏡頭也隨之從彩色慢慢變成瞭血色一片,以此暗示張郃中箭身亡。
雖然畫面沒有太多沖擊,但這樣的處理舉重若輕,更能凸顯戰況慘烈。
街亭一戰中,魏軍夜襲蜀軍,一夜的廝殺後天色漸漸轉亮,
既預示著魏軍的大獲全勝,也交代瞭隨之而來的炎熱天氣,引出馬謖帶領的大軍斷水斷糧,恐難長久支持。
另外,諸葛亮向來是羽扇綸巾,坐在四輪車裡永遠都胸有成竹,扇扇子的樣子簡直仙風道骨。
當他老去後,身體無法再承受日夜辛勞的負荷,最終在戰場上,壯志未酬的他停止瞭搖動這把扇子,鏡頭沒有切換到諸葛亮的特寫,
而是對準瞭這把扇子,以小見大,讓人心疼不已,甚至更加淚目。
棋子的出現也總是充滿隱喻。
這個道具第一次出場是曹操拿它丟司馬懿,結果地上唯獨一枚白棋翻過來瞭,
與司馬懿一回頭的“鷹視狼顧”相互呼應,預示著其有反骨,日後必反曹魏;
另外,曹丕召見柏靈筠時正在下棋,其實也寓意柏靈筠不過是他的一枚棋子,即便進入司馬傢,也擺脫不掉政治任務;
曹氏宗親目無天子讓曹丕十分憤怒,回到後宮後,他看到郭照在下一盤殘棋,
於是抓起棋子灑下去,巧妙破解瞭皇後的殘局,還預示著他下定瞭重新洗牌、推行新政的決心。
除瞭道具,許多人物看似不經意的肢體動作也有寓意。
比如《軍師聯盟》中,曹操其實對兩個兒子的偏心已經很明顯瞭,
不過,看到曹丕滿身傷痕的來給弟弟求情,曹操畢竟也是一位父親,難免會心疼,於是回身把歪瞭的燈芯撥正。
看似是不經意的動作,或許也是想借此告誡自己,不應該在兩個兒子中間有所偏袒吧,
鏡頭的特寫也預示著太子的人選由此塵埃落定。
以小寓大的手法還在楊修被行刑時出現過。
當時一隻蝴蝶落在瞭斷頭臺上,楊修竟然看著蝴蝶笑瞭,完全沒有臨死之人的樣子。
隨後他輕輕將蝴蝶吹走瞭,煽動翅膀的蝴蝶正是昔日月旦評上楊修的暗喻,
楊修吹走蝴蝶這一動作,也代表瞭其內心希望從官場鬥爭中脫身、縱情於山水間的願望。
而司馬傢族滅曹爽全族時,小孩子的這一幕鏡頭特寫簡直讓我們心碎瞭一地,不敢看第二遍。
小烏龜“心猿意馬”可以說是最搶鏡動物演員瞭!
無論是名字寓意著與司馬懿“二馬並行”,還是其肯隱忍、長壽的特性像極瞭司馬懿,
都讓它的每一次出現調節氣氛,也深扣主題。
然而即便如此,這部劇依然面臨著巨大的爭議。
這是一部以司馬懿為主角的電視劇,它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劇中的司馬懿與史實之間的矛盾。
凡拍歷史劇,想要把歷史書中的文字描述以聲畫的形式影視化出來並非易事,尤其是三國那段歷史更是眾說紛紜。
可有時候想想,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我們如今看到的歷史也未必是真實的歷史,想通這點其實也就沒那麼苛求。
更何況《軍師聯盟》結合瞭《三國志》和《晉書》,對歷史進行大膽地改編和潤色,旨在呈現一個戲劇化但不失史實依據的司馬懿。
當我們沒那麼糾結劇情是不是符合史實時,追劇的過程就變得十分享受和舒心瞭。
這樣一來,諸如像柏靈筠這樣的原創劇情過多的歷史人物就變得沒那麼多餘瞭。
坦白地說,我入坑時間跟大傢比起來要晚許多,大傢開始追《虎嘯龍吟》的時候,我連《軍師聯盟》還沒看呢。
隻是偶然地看瞭一眼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空城計”的對決,劇集對空城計全新的解讀實在讓我眼前一亮,
從此淪陷瞭進去,開始瞭瘋狂補劇模式。
全劇自始至終貫穿首尾的主旨似乎都在問那個問題。
依依東望,望的是什麼?
我們從司馬懿的話語中,大概能瞭解到依依東望就是一個人畢其一生的抱負。
按照劇中的設定,諸葛亮滅大魏並非不可能,可是有瞭個司馬懿就很難辦瞭;
而司馬懿這邊,他想滅掉蜀國也很困難,隻因有瞭個諸葛亮。
二人雖未謀面但惺惺相惜,彼此都將對方作為自己的一生之敵。
一生之敵必是知音,因此諸葛亮的琴聲,就是他在向司馬懿傳遞心聲。
梁甫吟 原聲帶
劇中對空城計的展現形式用瞭非常有意思的“意念對決”,在兩人的意念對決中,
司馬懿坦言,依依東望是畢其一生的抱負,
諸葛亮竟回道:“謬。”
他質問司馬懿,“你不考慮你的兒子嗎?”
這一句話讓司馬懿心中一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對依依東望的定義。
這時的諸葛亮賭對瞭,賭對司馬懿能夠考慮到“兔死狗烹”之玄機。
對於任何人而言,他在這種情況下打贏諸葛亮都是名垂青史的功績,誘惑非常大!
可唯獨司馬懿特別。
一旦諸葛亮死瞭,曹叡勢必要“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輕則罷官,重則滅族。
司馬懿最初入仕,為的是“保我司馬一傢之安康”,如今卻為瞭成就自己的功名,置司馬傢族的安危於不顧。
這樣的功名並不是司馬懿的初心,不是他要的依依東望。
在《軍師聯盟》中,楊修臨刑前對司馬懿說:
“你我最大的不同是你能忍,我不能忍。如果你忍到瞭最後,到時候你來告訴我,此時走和那時走有什麼不同。”
其實在這三國亂世,諸多謀士將才都不過是權謀詭譎的鬥爭中的棋子,他們的生死從來都由不得自己。
如果司馬懿殺瞭諸葛亮,他將要面臨的結局與楊修無異,成為政鬥的犧牲品。
或者說更像是嶽飛,抗金衛國換來的不過是含冤而死。當然,司馬懿無論如何是不能跟嶽飛相提並論,領悟精神。
我們說回楊修,如果司馬懿此時沒有忍住眼前勝利的誘惑,那麼他死後見到楊修,恐怕也是要被他恥笑的。
在空城計的意念結界中,還出現瞭老年司馬懿,
老年司馬懿摸著烏龜心猿意馬,顫顫巍巍地說道:
“依依東望,望的是時間,望的是畢其一生。”
換言之,時間才是司馬懿的依依東望,忍一時進退,隻待真正的時機。
於是,當司馬懿聽到諸葛亮那一聲斷弦之音時,猛然醒悟迅速調轉馬頭退兵,選擇瞭像心猿意馬一樣,龜縮隱忍,因為時間才是司馬懿的利器。
司馬懿無疑是智慧的,他看清楚瞭自己人生的時局,所以諸葛亮感嘆,司馬懿的退兵對蜀國並不是好事。
比起司馬懿,諸葛亮的境況恰恰相反,他並沒有太嚴重的後顧之憂,皇帝對他高度信任和依賴,以至於司馬懿都懵逼,還有這樣品種的皇帝?
可是,諸葛亮沒有健康身體,他的依依東望是興復漢室,而時間是他最大的敵人。
也因此,諸葛亮頻頻主動出擊,向魏國發難,因為他熬不起,兩人雖是對手卻又惺惺相惜,有時雙方智力交鋒之時總會平添幾分基情。
劇中司馬懿與諸葛亮陣前舌戰這場戲既幽默又凸顯瞭二人的性格特色,十分值得回味。
雖然劇情幽默,但這場戲側面也反應瞭司馬懿很瞭解諸葛亮,
他知道自己越不出戰,越能忍,以大魏的國力和自己的身體消耗你,就越能成就你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把諸葛亮逼急瞭,甚至為瞭羞辱司馬懿不敢出戰,送他蜀錦女裝。
可司馬懿呢?
他坦然地穿上瞭諸葛亮送的女裝,在渭水邊,在諸葛亮的面前,朗誦著諸葛亮的《出師表》,氣得諸葛亮吐血。
一生的敵人,一生的知己。
司馬懿一生最大的利器便是時間,他憑借著這個熬死瞭曹操、曹丕、曹叡、諸葛亮。
熬到最後,他終於等來瞭真正的時機,此時,司馬懿的依依東望,望的是人心。
是啊,此時的他已時日無多,他不再需要望時間,需要望的是人心。
於是,司馬懿由別人的手中刀終於成為瞭持刀人,成為瞭那豪傑輩出的三國時代,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曾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說,“看瞭這部劇,我寬容瞭自己的人生。”
若我們能像司馬懿,看淡人生起伏,不執著於一時得失,也便有更多的心力去提升自己的硬實力。
依依東望,每個人各有不同,關鍵在於,我們的心、我們的眼界、我們的格局。
我想,這就是我愛這部劇最大的理由吧。
我依依東望,望到瞭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