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姬》之後,最高級的科幻電影!

03-20

北美院線最火的電影,除瞭《黑豹》,就是《湮滅》。

目前《湮滅》的豆瓣評分為 7.6,由挑劇本一直很在線的娜塔莉 · 波特曼領銜主演。據說該部電影的原著故事曾打敗過大劉的《三體》,是科幻屆有名的巨星。

曾執導過《機械姬》的導演亞歷克斯 · 加蘭改編的也很有新意。雖然全片看起來很像是在保鮮膜裡發生的故事,但因為克魯蘇神話和嵌合體兩大元素的加入,讓電影有瞭很多可解讀的空間。

本期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湮滅》會在老美那邊如此之火吧!

爛番茄和豆瓣的評分都還不錯!

【下方有劇透,謹慎觀看哦!】

三年前,一部《機械姬》讓編劇亞歷克斯 · 加蘭以導演的身份一炮而紅。

此前,作為編劇的加蘭交出瞭《特警判官》《別讓我走》《太陽浩劫》《四度空間》《驚變 28 天》《海灘》等多部電影組合起來的混合成績單,有好也有壞。

唯有《機械姬》的橫空出世,才讓他有瞭被人記住的資本。

不同於其他多數編劇出於各種目的而嘗試不同題材創作的動機,加蘭一直遊走在 " 科幻界 ",多年的編劇經驗為他導演身份的轉變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機械姬》劇照

好萊塢有不少編而優則導的例子,比如《邊境殺手》和《赴湯蹈火》的編劇泰勒 · 謝裡丹,他以導演身份執導的《獵兇風河谷》,就屬於口碑頗佳的獨立影片

編劇出身的導演都有著嚴謹的劇情結構,穩健的敘事節奏等優勢,加蘭也不例外。

比如《湮滅》的主場景有五處,每處場景都承擔著重要的敘事推進與線索解密的功能。隨著場景的自然轉移,驚悚感與懸疑感也逐漸升級。

其次,《湮滅》倒敘與插敘交錯的敘事方法,與《降臨》的文本結構相似。前者為觀眾留下細枝末節的線索以供解密,後者與主題緊密貼合。

《降臨》劇照

電影《湮滅》改編自美國作傢傑夫 · 范德米爾的三部曲小說《遺落的南境》,該系列曾在 2015 年打敗瞭大劉的科幻神作《三體》,獲得瞭當年星雲獎最佳長篇。

由此可見《湮滅》原著小說的地位之高,讀者群之廣,也可窺探改編難度之高。

但加蘭並不怕砸瞭原著招牌,他還沒讀完小說就大膽進行瞭改編。據他的原話表達就是,他想將電影改編為 " 書中的夢 "。

所以在進行改編創作時,加蘭也主要將故事集中在瞭三部曲的第一部《湮滅》。重在 " 埋坑 " 而不是加以解釋,導演更想講一個完整的改變與重生的故事。

《湮滅》拍攝片場的娜塔莉 · 波特曼和導演加蘭

如果說《機械姬》講的是人類企圖 " 控制 " 人工智能,但卻反過來被人工智能利用弱點 " 入侵 " 的故事,那麼《湮滅》的科幻意義又上升瞭一層,講的是生命與生命間的相互 " 控制 " 與 " 入侵 "。

《機械姬》中,人類的弱點是渴望愛與被愛。而在《湮滅》中,人類被外星生物利用的弱點,則是不知生命無目的的 " 無知 "。

《湮滅》劇照

電影上映前,原著作者傑夫 · 范德米爾在看完影片後的采訪中表示," 這是一部令人稱奇的影片 " ,充分地表達瞭對加蘭電影改編的充分認可。

要知道,原著小說《湮滅》受到瞭非常深刻的克魯蘇神話的影響,想要完美展現這種元素風格,難度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從電影成片來看,克魯蘇神話的元素還是非常豐滿的。

所謂的克魯蘇神話,指的是美國小說傢霍華德 · 菲利普 · 洛夫克拉夫特創立的傳說體系,也是其所著的小說名稱。

克魯蘇神話體系有專門的主題——在宇宙中人類的存在,沒有絲毫價值,並且人類所有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人類經常要依靠宇宙中其他更強大的力量生存,而人類自己卻不自知。

霍華德 · 菲利普 · 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克魯蘇神話體系

同時代的科幻作傢中,隻有洛夫克拉夫特傳達瞭宇宙神秘性這個概念。

在克魯蘇神話誕生的年代,科技日新月異,愛因斯坦發現瞭相對論,天文學有瞭重大進步,人類陷入瞭無限膨脹的優越感中。

可接下來的經濟危機、二戰、核危機與望遠鏡的改良讓人類探索到瞭宇宙更廣的范圍,也更加明白瞭自身的微不足道。

克魯蘇神話顛覆瞭 " 人類是最強大物種 " 的傳統社會觀,展現瞭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卑微與渺小。

《湮滅》作為導演加蘭自我表達的媒介,傳達瞭其對人類發展的憂慮和人類起源的反思——細胞作為生命體的基本形式,其存在的任務便是不斷分裂繁殖。

生命的存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是人類強行賦予瞭所有生命體以意義。也許這種賦予強制性的無知,終會招來人類的 " 自我毀滅 "(self-destruction)。

這種程度的深沉思考,在科幻和哲學意味的雙重加持下,也讓《湮滅》的上映經歷瞭一番波折。

和眾望所歸的《黑豹》簡直沒法比,就一個字," 慘 "!

《湮滅》

《湮滅》其實早在 2016 年就基本制作完成瞭。派拉蒙在進行瞭內部試映會後,很多人看完都一面懵,紛紛覺得,這是個大悶片啊,觀眾怎可能看得懂這裡面的深奧意思呢!

這些反饋導致派拉蒙像泄瞭氣的皮球,一下子就沒瞭自信,《湮滅》由此悲劇瞭,本來是暑期檔、聖誕檔的有力種子選手。

結果卻被早早地賣給瞭流媒體巨頭 Netflix(昨天就已經上線瞭)隻在美國、加拿大上映,國內院線是否上映,還需要再等等才能知道。

事實證明,派拉蒙低估瞭觀眾的理解力,也低估瞭影片的呈現力。

加蘭為觀眾奉獻瞭一部驚悚與奇美交織,科學與人文並行,具有生物廣度與哲學深度的奇觀大片。

它作為一部貼著 " 燒腦 " 標簽,擁有超多解讀空間的科幻片,從生物學、哲學、心理學角度都能傳遞出當代價值。

《湮滅》拍攝現場

那麼,《湮滅》到底講述瞭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電影中是這樣的,一顆外星流星擊中瞭美國一處海岸燈塔後,產生瞭如流動彩色琉璃般的屏障,形成瞭被稱為 "X 區域 " 的空間。

由娜塔莉 · 波特曼等各領域專傢組成的全女性小隊,頂著此前數支小隊進入 X 區域卻隻有一人生還的壓力,再次走進這個區域。

怪事接二連三發生——

隊員們記憶喪失,在同一分支結構上生長的不同種類的花,人形植物,會發出人聲的熊等;

被屏障圍住的這個 X 區域,就像不同維度的空間,不僅能夠折射光與氣流,也能折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的 DNA。

科幻版女子特工隊

從本質上看,《湮滅》還是一部關於 " 外星人 " 入侵的影片。

從《黑衣人》中外星人能入駐人體控制人類,到《銀翼殺手 2049》中與人類共同生活的 " 復制人 "。隨著科幻類型的不斷發展,外星人已經能熟練地混跡於人類群體當中不被發現。

而這一次,《湮滅》直接省卻瞭外星人形體的描繪,以細胞這個生命基本形式,完成瞭外星人對地球的 " 入侵 " 與對人類的 " 改造 "。

加蘭在視覺上的打造,也讓《湮滅》的視覺感官和鏡頭呈現力非常有意思,讓科幻的本質回歸到瞭畫面沖擊力的表達上。

同時,他還引申出瞭 " 嵌合體 "(chimera)的概念。

所謂嵌合體指的是含有其他生物體細胞的生物體。在影片中重點表現的是,人物體中融入其他生物的基因,並發生變異。

現實社會最早被媒體報導的 " 嵌合體 " 人類,是荷蘭運動員 Foekje Dillema。最初拒絕她性別測試,但卻在 1950 年被爆出同時具有男性與女性的染色體,是一位 " 嵌合式女性 "。

同一時期的 1953 年,英國也出現瞭一位攜帶其雙胞胎兄弟基因的女性。

Foekje Dillema

可怕的是 2017 年,一個人類與豬的嵌合體生物被創造瞭出來,雖然外觀上還是豬的樣子,但它的體內已經具有瞭 0.001% 的人類基因。

這兩天微博上熱傳的人臉狗,是不是想起來愈發覺得可怕瞭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