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燒 18 萬美元,這片看完覺得浪費錢

08-30

周末的蟬主做瞭件挺後悔的事,看瞭場大導演的電影,讓蟬主覺得爆米花都不好吃瞭。

捱完倆鐘頭之後,我覺得我又被大牌導演騙錢瞭。

看的就是這個,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目前豆瓣打分是最高的,7.1。

IMDb6.7 分,

爛番茄直接不及格。

看完電影之後,蟬主突然覺得自己在看一部 2 個小時去挑逗觀眾,但就不給你一個擼點的 AV。

憋到結束,就結束瞭。

是的,蟬主要開始懟瞭。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還是有值得表揚的地方, 比如它精致如風景畫一樣的畫面,配上一副自帶的 3D 眼鏡,絕對值回票價。

畢竟這部耗資 2.1 億美元,平均一下就是這每秒浪費 18 萬的科幻電影,也就在視覺上做的好一點,讓你沒有辦法拒絕這部故事情節一般的電影,被冠以叫做“大片”的榮譽。

你們可以感受一下。

尤其那段在荒漠裡百萬間店鋪的世界,他們一共拍瞭 28 個月,而且還隻是為瞭這段鏡頭。

畫面有時候讓戴著 3D 眼鏡的蟬主有點暈之外,其實還是挺好的。

但故事線索就實在是一個冒險遊戲的情節。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這部電影來自於呂克貝松小時候的漫畫書《星際特工》改編的。

從 1967 年開始,到 2007 年的 40 年間,《星際特工》漫畫出版瞭 21 集,單行本的銷售已經超過 250 萬冊。

這部漫畫給法國人民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就在 1970 年的新生人口裡,就有上千的男嬰和女嬰就被爹媽用漫畫裡主人公的名字 —— 韋勒瑞恩和洛瑞琳命名。

呂克貝松也不意外,在 10 歲的時候,呂克貝松他爸就給他買一本叫《Pilot》的雜志,而《星際特工》的漫畫就在這本雜志裡連載。

所以在電影片尾之後,呂克貝松還打上 ‘ 獻給我的爸爸 ’ 這樣的字幕。

雖然在原版的漫畫故事裡,內容線索很長,故事也極具深度,漫畫書裡探討瞭像是工業對人的影響、女性主義、環保主義、言論自由等等。

但在《星際特工:千城之星》裡,蟬主在電影裡隻看到一個很簡單故事情節。

以下是 4 句話劇透:

男女主角領任務,任務完成並回到大本營

男主角不見瞭,女主角去追;

女主角不見瞭,男主角去追;

最後一舉搗毀壞蛋陰謀,

男主女角摟在一起用舌頭狂甩對方嘴唇。

這個 20 分鐘就能說完的故事,我硬是看瞭倆鐘頭。

我看完之後差點沒有辦法把他,跟他的《這個殺手不太冷》聯系在一起,深度呢,內涵呢,說好的“呂克貝松看完《阿凡達》之後大受刺激,還把劇本扔垃圾桶裡重寫瞭”,這就是重寫的劇本麼?

看完想逃跑

其實在看瞭那麼多商業大片之後,蟬主也明白現在的商業片導演們的一個套路瞭。

首先,找一個能拍爆米花的大!I!P!

就像是《極限特工》這類的商業片一樣,隻要有飛車,有爆炸,有功夫,有肌肉有美女,然後在放個一句話就能扯完的故事,就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商業電影。

畢竟這些花的錢越多,但回報也越高,沒有人在乎內容是不是好,隻求在一個多小時裡能逃避現實就行瞭,所以用科幻類的題材拍電影也是最容易拍出高大上的感覺。

但現在已經是 2017 年,而不是 1997 年,20 年過去瞭。

《第五元素》雖然是呂克貝松 97 年拍的一部超牛逼科幻片,但是用當年的故事套路,再加上 20 年後的視覺效果,就想再次成為一個時代的輝煌,已經是不行瞭的,頂多就隻能再出來一個《第六元素》。

但就算是 20 年前,《第五元素》裡的外星人唱歌劇這一段就已經足夠讓我記住 20 年瞭。

你們感受一下

如今再玩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單一線條的故事情節,就真的不好玩瞭。

然後,這樣的商業片還要緊緊抱住中國爸爸大腿!

近幾年來抱中國電影市場大腿的導演真的不少瞭,在《星際特工》開場還沒有 10 分鐘,就有中國宇航員出現,大概 30 分鐘之後,在空間站飛船進站時還有中文提示。

可能快睡著的時候,我看到吳亦凡,和亞洲面孔的配角。

堅持一下就快看完瞭!

這樣撩觀眾,可以說是撩得非常刻意瞭,雖然這成為瞭進入中國市場最快捷的一道大門,但也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是不是大片都要開始刻意的討好中國市場才能賺錢!

這種半土不洋的腔調,隻能說是一個商業片的基本操作方式,但不能說這是一個合格的商業片應該有的套路,用多瞭真的沒快感。

大牌導演的崩潰

最近的大片市場,在蟬主來看並不樂觀,大牌導演的崩塌,讓蟬主對“大牌”這兩個字感受不到希望。

就像是剛上映的埃德加 · 賴特《極盜車神》。

在 4 年前的血與冰淇淋系列最後一部《世界盡頭》上映,算是他的三部曲完結。

電影依次是:《僵屍肖恩》《 熱血警探》《 世界盡頭》

這三部電影不論是從導演的拍攝角度、剪輯方法,故事的敘事風格來說都非常有導演的個性,也是蟬主硬盤一直不舍得刪的幾部電影。

而《極盜車神》的故事,雖然在音樂和故事情節發展上相互配合,還是保留埃德加的風格。

但總覺得差點啥,想來想去,估計是差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而呂克貝松就更別提曾經的輝煌瞭,至今《這個殺手不太冷》依舊是許多年輕導演參考、學習的對象。

《碧海藍天》更是讓所有人都沉入瞭導演營造的深不見底海洋的安逸,和純粹又安靜的愛情之中。

有網友評價說,我可以回答那個最愛的電影的問題瞭

這些電影是有力量的,是能讓人記住一輩子的。

而這些都不需要幾億的成本就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似乎現在投資越大,反而越說不好一個故事 ?

就像是去年的《長城》,大前年的《九層妖塔》,我們開始懷疑張藝謀“尚能飯否”,懷疑陸川的《可可西裡》和《尋槍》是不是他拍的。

這麼瞎搞,就因為能多賺點搭上自己辛苦賺回來的口碑麼?

能一直保持自己水準的導演,真的太難得,他們一方面要想著如何迎合觀眾的胃口,一方面又要想著怎麼才能賺錢。

我真替他們累得慌。

現在說初心二字,有時候覺得挺虛偽的,錢,誰不想賺。

但是總是不希望曾經在影壇上留下歷史的導演們,別再透支自己在觀眾心裡的信任度,好好的研究研究怎麼拍再好一部電影,而不是市場需要什麼,就拍什麼。

答應我,下次別再騙我瞭,好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