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好劇真的多到追不過來。
內地網劇紛紛崛起,魚叔前段時間介紹過的《無證之罪》、《白夜追兇》,到收官也始終保持著高口碑。
而《使徒行者 2》的回歸,又讓港劇再掀一個小高潮。
除此之外《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短暫的婚姻》又開辟瞭港劇的新風格。
可是,曾經霸屏一時的臺劇,近段時間的表現始終不溫不火。
上一次引起大范圍關註的臺劇,還是由楊丞琳主演的《荼蘼》。
不得不說,臺灣偶像劇的時代已經過去瞭。
不過,魚叔最近又挖到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臺灣新劇——
麻醉風暴 2
Wake Up 2
已經刷完的魚叔表示,這就是今年最好看的臺劇。
豆瓣評分 8.8。
但遺憾的是,目前該劇已經完結,卻還隻有 460 人評價。因此魚叔必須好好推薦一下。
《麻醉風暴 2》是 2015 年迷你劇《麻醉風暴》的續集。
不過兩者是相對獨立的故事,沒有看過前作也不妨礙理解。
第一季的口碑也不俗,豆瓣 8.5。
作為一部迷你劇,更是在金鐘獎上大放異彩,橫掃 4 座獎杯。
但是比起前作,《麻醉風暴 2》表現更加成熟優秀,不愧是醞釀瞭兩年的良心之作!
說實話,對醫療劇十分鐘情的魚叔,一開始對這部臺劇充滿懷疑。
畢竟在印象裡,它很可能是這樣的。
但是,《麻醉風暴》真的可以稱得上驚喜!
雖然也是愛情 + 職場的故事結構,但是感情線的比重非常輕。
而且毫不掩飾地直面臺灣不合理的醫療制度。
《麻醉風暴 2》延續第一季「人球案」展開。
多年以前,一名車禍重傷患者,被幾傢醫院拒收,耽誤瞭搶救的最佳時期,在救護車上不治身亡。
所謂人球,就是人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這本是院長的決定,但為瞭平息輿論,讓兩位值班醫生承擔全部責任。
兩位背黑鍋的醫生在醫界再難翻身,其中一位跳樓自殺,另一位隻好改行賣保險。
後一位醫生的扮演者是,吳慷仁。
魚叔十分看好這位演員,非常有潛力,可塑性極強,表演天然不油膩。
去年,他就憑借年代劇《一把青》,斬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
而《麻醉風暴》,也讓他斬獲瞭金鐘獎迷你劇最佳男配角。
他所飾演的「人球案」背鍋醫生,在同事自殺身亡後,利用醫院使用過期藥物的蔽病,揭示腐敗體制,成功向院長復仇,並最後自首。
這一季,他出獄瞭。
監獄生活讓他褪去瞭當年的戾氣。
這一次,他不再是以復仇者的姿態出現瞭,而是變革者。
當年的復仇,終究是個人情緒的宣泄。
他能把院長拉下馬,卻無法結束這漫漫黑夜。
出獄後,他聰明瞭許多,也清醒瞭許多。
他知道隻有對醫療體制的全面改革,才能終結腐敗。
雖然他已經不能再以醫生的身份工作,但是,他卻利用輿論,非常有技巧地將真相展現在瞭公眾面前。
掀翻瞭腐敗的權貴大船,推動瞭醫療改革。
說到這裡,魚叔就要提下臺灣不合理的醫療制度。
在臺灣,每到評鑒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醫院都會想盡辦法確保自己不被降級。
為此,醫院不得不花錢做門面工程。
購買昂貴的醫療設備充門面,砸錢公關獲得輿論支持,還需要塞錢給政府官員打通關節。
這給本就資金緊張的中小醫院極大的壓力,不得不縮減開支。
怎麼縮減開支呢?
第一季,醫院靠使用過期藥品來省錢,最終鬧出人命。
這一季,省錢的擔子直接落到瞭醫生頭上。
臺灣的健保制度中,每個病人都有一定的 " 健保點數 ",如果超過點數,費用就會由醫生承擔。
因此醫生們不得不花時間,計算各種省點數的醫療方法。
比如本該做 CT 的,為瞭省點數,就隻能照個 X 光瞭事。
醫生要做的,不僅僅是看病,還要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下,用最少的資源救人。
這看起來不像是在考醫術,而是數學。
而病患在很多情況下,也沒辦法得到最為恰當的治療。
但也有醫生例外,不在乎點數。
這就是「人球案」中得不到救治的病人的兒子,熊森(李國毅 飾)。
多年後,他如願成瞭一名胸外科醫生,勵志讓每一位病患得到及時的治療。
父親的死亡,讓他更加清楚,刻板的醫療制度不僅不會救人,還會殺人。
因此作為醫生,他根本不把制度放在眼裡,一切以救治為先。
多花的費用,他自己付,每月獎金扣光也無所謂。
在手術中發現瞭新的腫瘤,為瞭不讓病患多挨一刀,他自己承擔風險做瞭這個額外的手術。
白天,他是一名雷厲風行的醫生,晚上,便化身為針砭時弊的說唱歌手。
這一設定和前些天魚叔推薦的《產科醫鴻鳥》的男主有些相似。
作為說唱歌手,他把醫院亂象寫進歌曲,引發更多關註。
因為年輕,也因為沒有後顧之憂,這讓熊森可以堅持做他認為對的事情。
第一季的男主角,麻醉醫師蕭正勛(黃健瑋 飾),依然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
他在看透腐敗的醫療制度後,遠赴中東,成瞭一名戰地醫生。
但因為親眼目睹同伴和小朋友在爆炸中喪生,決定返回傢鄉。
可一回到臺灣,又目睹瞭一次自殺式爆炸。
戰地醫生的經驗,讓他能夠清醒沉著的面對這類突發事件。
他及時給病患做瞭創傷分類,加快瞭診療的進度。
因為在這次爆炸案的出色表現,他被醫院聘請為 " 創傷小組 " 主任,成瞭熊森的上級,一起共事。
第二季不僅向腐敗的醫療制度開刀,更將矛頭對準瞭政府。
政客們為瞭刷政績,斂財,讓一款早就被美國淘汰的麻醉藥 AM2 上市。
導致許多病患出現不良反映。
受害的傢屬手握證據,卻被政客們硬壓瞭下來,無處投訴。
而憑借 AM2 大賺一把的制藥廠,又再聯合政府和學術界,制造另一個 " 藥界神話 "。
這樣一個巨大的政治泡沫,卻沒有人敢拆穿。
因為,所有碰過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熊森的父親,也就是 " 人球案 " 的受害者,他不是死在刻板醫療制度下,而是死於政治陰謀。
當年的他,是唯一一個願意揭露 AM2 的政府人員。
他死於一場人為的車禍,當初沒有醫院敢接收他,也是受到瞭 " 上面 " 的指示。
當年接收指示的院長,最後決定向媒體坦白時,也死於車禍和爆炸。
而背鍋的兩位值班醫生,一個自殺,一個入獄。
連當年準備發行相關新聞的印刷廠,也在一夜之間遭遇火災。
唯一活著的證人,AM2 藥品檢驗員,已經被逼得精神失常。
受害者孤立無援,而他們的遭遇無人敢問津。
終於,累積已久的矛盾,用最極端的自殺式爆炸的形式發生瞭。
接連出現的爆炸案,都在指向被衛生部門極力隱瞞 AM2 事件。
揭露真相困難重重,知情人士接連遭受意外,原始資料無處可尋,還隨時有著性命之憂。
而且除非找到能一鍋端的絕對證據,否則在官官相護的紙牌屋,不過又是棄車保帥的套路,洗牌重來太容易瞭。
本劇中,受到過腐敗醫療制度迫害的蕭正勛,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堅守醫道。
幾年前,他就差點因為醫院的腐敗背瞭黑鍋。
為瞭最求純粹的醫療工作,他當瞭戰地醫生。
而戰地的工作經驗又讓他深刻明白,團隊的重要性和醫療資源的可貴。
雖然他也不在乎醫院的條條框框,但他還是會盡量節省醫療資源,以求物盡其用。
比起熊森,他更加成熟,對腐敗體制的厭惡,並沒有改變他做醫生的方式。
他不會與制度為敵,他明白規則的重要性,也堅守著心中為醫的準繩。
他回歸瞭醫者最初的身份,治病救人。
在劇中,憨厚的他也成瞭醫生的標桿。
2015 年《麻醉風暴》的播出,引起瞭臺灣相關方面的關註。
也承諾將著手對形式大於內容的醫院評鑒制度進行簡化。
這是影視劇對社會起到的積極意義。
今年《麻醉風暴 2》又剖析出瞭更深刻的問題。
醫療體制到底由誰制定,為誰制定,受誰管理?
所謂健保制度,到底保證的是誰的利益?
《麻醉風暴》給人最大的震撼在於,讓每個職業,各盡其責竟然那麼難?
一名醫生,不僅得醫術高超,還得精於計算。
一位院長,不光懂得如何處理行政,還得馳騁權力沙場。
一名記者,不止是報道真實及時的新聞,還得學會如何制造爆點。
甚至很多時候,本末倒置反而能一帆風順。
這是個多麼荒唐的世界。
我們像是卷入瞭一場集體麻醉,混亂邏輯的這個扭曲的世界橫行霸道,要保持清醒太難瞭。
《麻醉風雲》的英文名叫《Wake up》,它試圖喚醒還在沉睡或者是還在裝睡的人。
而在第二季的最後,他打出的是標志是:Never give up。
如果在一群昏睡的人當中,你已經率先醒來。
請你保持清醒。
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