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鏡頭與畫面,貝爾一樣的絕地冒險
1996 年,強 · 克拉庫爾的小說《荒野生存》出版,成為無數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精神寄托;2004 年,探險愛好者阿倫 · 羅斯頓出版瞭《生死兩難》一書,記錄瞭自己切斷被夾在石縫中的手臂,從而獲救的故事,後來被英國導演丹尼 · 博伊爾看中,拍成瞭電影《127 小時》……
2010 年,楊柳松在天涯論壇上發表瞭長文《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敘述瞭自己橫穿 " 羌塘 " 的經歷。
同樣有喜愛戶外運動的演員趙漢唐,將這個真實故事作為瞭自己最新執導的電影的題材。
《七十七天》改編自真人真事,電影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楊柳松
趙漢唐原名趙毅,觀眾對這個名字最熟悉的還是他在《大明宮詞》、《西藏秘密》、《康定情歌》這些電視劇中的演出。
除瞭當演員外,趙漢唐還有兩個不為人知的身份。一個是導演,他曾與大導演張藝謀合作瞭為紀念電影在法國誕生百年的作品《LUMIERE》。
作為首次嘗試這類題材的中國導演,趙漢唐的勇氣值得敬佩
還有一個身份是戶外探險者,他攀登過海拔 6000 米以上的雪山,自駕遊過青藏高原及西北邊陲,創作過多部高原題材的影視劇本,堪稱影視界的高原探險第一人。
所以,當趙漢唐再次拾起導筒的時候,第一選擇必然是自己最偏愛的戶外運動。而一堆高原探險題材中,最吸引他的便是楊柳松的故事。
趙漢唐稱第一次看到楊柳松的故事還沒什麼想法,越看越覺得應該拍成電影
楊柳松是中國探險界、騎行圈裡的大神級別人物。他一人徒步穿越過無人區、大峽谷、荒蕪沙漠、地下洞穴,其中最被驢友們津津樂道到的還是,他於 2010 年第二次穿越我國地勢最高的一級臺階的藏北高原 " 羌塘 " 無人區。
楊柳松的穿越路線
這次穿越從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點界山大阪開始,一路向東經邦達錯、羊湖、若拉錯、崗紮日,橫穿整個藏北無人區後,改由北上進入阿爾金無人區,經可可西裡山脈、昆侖山脈、鯨魚湖,最後至花土溝鎮,歷時 77 天,行程超過 1400 公裡。
羌塘無人區內氣候多變、環境惡劣,時常還有野獸出沒,沒有探險經驗以及周密計劃、準備的運動愛好者根本無法完成這項艱巨的旅程。
楊柳松鏡頭下的羌塘無人區的不同地貌
成功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楊柳松,回到城市裡的三個月後將自己路途中所見所聞所感,編輯成文在論壇發佈,之後還出版成書《北方的天空》,並於 2012 年的第六屆中國戶外年度金犀牛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出版物獎。
如此傳奇的經歷,被趙漢唐改編成瞭電影《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的前提宣傳物料
不過,作為中國首部高原冒險題材的電影,從立項開始就因冷僻的題材和高難度的拍攝,讓很多投資商望而卻步。
為此趙漢唐帶著項目參加瞭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創投市場,在 226 個創投項目中獲得唯一的特別大獎,並被選送參加第六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新影人論壇。
趙漢唐的《七十七天》在北影節上獲獎
在各大電影節的肯定下,這個項目順利進入到籌備期。為瞭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2014 年的 8 月,《七十七天》還在影視眾籌網進行瞭項目眾籌。
項目的眾籌指標圓滿完成,並開始進入拍攝階段
電影的制作方還在眾籌網上貼出瞭項目拍攝的具體日程表。
按原定計劃,項目將於 9 月開拍
直到 2014 年的 10 月,劇組的 80 多人才浩浩蕩蕩地駛進昆侖山深處,進入無人區進行全程拍攝。整個攝制班底都是國內最一流的電影人——攝影指導李屏賓,音效設計杜篤之,配樂何國傑,剪輯指導廖慶松。
據瞭解,攝影大師李屏賓看瞭這個項目後,主動請纓要加入團隊。60 歲高齡的他更是與劇組同住軍事帳篷,同吃大鍋飯。
李屏賓也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成為自己在高原上拍攝的封刀之作
當然,在無人區內實拍的難度可想而知。劇組工作人員的高原反應不說,每天都要野狼、野犛牛等野生動物光顧片場。
開拍期間的片場照
而這一切,對於趙漢唐,甚至整個劇組來說都是值得的。
今年 4 月份,趙漢唐再次帶著《七十七天》光臨北京電影節這個夢開始的地方,召開瞭電影的發佈會。
江一燕在電影中的角色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人物
9 月份,電影再次公佈瞭首款預告。預告中,羌塘絕美的風景,主角艱苦的旅程,以及正能量滿滿的臺詞都給觀眾留下瞭深刻印象。
預告中的畫面美輪美奐
11 月 3 日,不妨遠離城市,跟著《七十七天》的鏡頭,進入與世隔絕的無人區,體驗一段求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