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出品,必屬精品。
去年的《地球脈動》第二部,每一幀畫面都美到哭泣!
制作團隊的拍攝日記,展現瞭團隊的專業性和敬業精神。
今年,BBC又出新作!
與以往重復剪輯不同,這部裡的畫面幾乎都是前!所!未!見!稱得上是全新制作!
4K畫面你能想到有多爽麼!
《藍色星球2》
Blue Planet 2
震撼!太震撼瞭!
語言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蒼白無力,小編算是體會到瞭。
不說廢話,先上動圖。
《藍色星球》第二部在北美10月29上映,大陸晚一天,10月30日放出第一集,口碑逆天瞭!
IMDb9.9分。
豆瓣9.9分。
配音仍舊是我們熟悉的戴維·阿滕伯勒。
正片的第一個鏡頭就讓人迷醉。
慢鏡頭下,一個海浪卷起鋪下海面,藍得透明,還帶著紋理,像一個精靈。沒有特效,就美得讓人不敢相信是真的。
就讓這海水洗凈你一天的疲憊,開始看第一集的幾個小故事吧。
1.沖浪高手寬吻海豚
我們說,大多數海洋動物都是生活在海面之下的。但是,聰明的寬吻海豚就喜歡沖浪玩耍。
而且據我們觀察所知,寬吻海豚沖浪就是為瞭好玩。
要想真正瞭解這些小傢夥,你就得緊跟它們。
一小群寬吻海豚來到瞭紅海的珊瑚灘。媽媽特意帶寶寶來到柳珊瑚旁邊,學習技能。
成年海豚開始故意用身體摩擦珊瑚。小海豚並不想這麼做,但是看長輩們都做瞭,它大概意識到這是自己成長的必修課。
事實上,海扇上覆蓋著一種黏液,具有消炎和抗菌作用,所以成年海豚這麼做有可能是為瞭預防感染。
他們對海洋植物的瞭解,時刻指引著人類。這也許會是醫學上的某個大發現呢。
2.豬齒魚:吃貨都是高智商!
熱帶珊瑚礁僅占海底十分之一的面積,但由於熱帶淺水區暖和且穩定,這裡生物豐富到超乎你的想象。
陸地,海洋,宛如兩個世界。
其中,澳洲大堡礁的一種魚類,顛覆瞭人們對魚類智力的認知。
咱們都聽說過,魚的記憶力隻有七秒鐘。但很明顯,魚類也存在笨魚和聰明魚的鄙視鏈。
豬齒魚,因為牙齒外露,所以獲得此名。
(下段請自動帶入《舌尖上的中國》配樂)
每天上午,它都會在珊瑚礁外遊蕩,它在尋找一種特別的美食——蛤蜊。
為瞭尋找這種美食,它需要用魚鰭和牙齒撥弄珊瑚碎石和沙子。手口並用,著實辛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它找到瞭一個小蛤蜊。為瞭發揮食材最鮮美的味道,它需要在禦用的廚房進行加工。
要知道,沒有手的話,開蛤蜊還是挺困難的(不信你下次可以用嘴叼試一試)。
豬齒魚用嘴叼起蛤蜊一次又一次摔向珊瑚中最硬的地方。扔瞭一次又一次,這是一個吃貨的執著啊朋友們!
這種決心和技能,簡直吃貨之光!摔瞭N遍之後,終於砸開瞭!
請你記住它,會用工具的吃貨魚!
3.捕捉海鳥的魚——珍鰺
熱帶旱季時,超過五十萬隻燕鷗會一起湧向印度洋上一個環礁。一些燕鷗雛鳥還尚未學會飛翔。
剛學會飛,不能長時間在空中飛翔,隻能在湖中歇一會,然而危險悄然來臨。
珍鰺(shen一聲),這種魚能像導彈一樣射出,捕捉海鳥。它聰明到可以計算鳥的飛行速度、高度和軌跡。
攝制團隊最開始隻是從一個漁夫口中聽到這個“傳說”,他們決定冒險而行。
四個人,帶著800斤的拍攝裝置,來到塞舌爾的一個遠礁拍攝。
經常看到鳥吃魚,你還是第一次看到魚吃鳥吧。
珍鰺低空襲擊燕鷗的速度快如閃電,剛開始他們根本捕捉不到。
後來多虧瞭當地人的指引,否則即便有高昂的設備,他們也拍不到現在的畫面。
4.蝠鱝之舞
蝠鱝(fen四聲),也叫魔鬼魚。
墨西哥科爾蒂斯海,聚集瞭大量的蝠鱝。它為啥要跳出海面呢?是告訴其他生物“爺來啦”瞭嗎?
沒人知道。
它們在晚上覓食,因為大量的浮遊生物會從海底湧上來。
海水中的擾動,會使得很多浮遊生物發出冷光。令人驚喜的是,我們終於有瞭可以在黑暗海底拍攝冷光的技術。
蝠鱝在這些生物之間穿梭,為瞭吃,它們上演瞭一段生死交加的芭蕾。
請欣賞!
太神奇瞭!個個都像是魔法小精靈,它們各使法術,才有瞭這美輪美奐的一段。簡直是魔幻大片!
這些是肉眼幾乎不可見的,據攝影師們說,他們當時在海底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他們隻能端正地舉著攝像機,等待蝠鱝來作畫。
5.偽虎鯨與寬吻海豚的情誼
新西蘭,每年春天,海洋裡的季節性繁茂盛況都會吸引來一種罕見的動物——偽虎鯨。
它們和虎鯨是親戚關系。長六米,體重超一噸。
它們在尋找海豚。寬吻海豚互相聊天的聲音可以傳達上千米。偽虎鯨沒多久就發現瞭目標!
偽虎鯨每小時18公裡的速度,逼近海豚。
可就在這時,奇妙的一幕發生瞭。
海豚瞭停瞭下來,轉身,好像在歡迎追捕者。它們的叫聲也發生瞭變化。
此時的配樂也變瞭,剛才還是你死我活的追捕逃亡時刻,緊張激烈到手心冒汗,現在卻變得溫情款款。
科學傢們研究者一年一次的會晤表示,這些個體可能認得彼此。
偽虎鯨:海豚大兄弟你還好嗎?
寬吻海豚:虎鯨哥哥,你這一年怎麼又變胖瞭?
這兩種不同物種的生物似乎是彼此的老友。它們像一個團隊一樣聚在一起,數量多到一千隻。
6.日本的變性魚
在日本北部的海底森林裡,有一種叫金黃突額的巨型隆頭魚,在等待交配。
雄性長得有點醜,額頭鼓出一個大包,下顎突出,身長一米,體重15公斤,與之對比雌魚小巧多瞭。
但是那些十歲左右的雌魚,根本不會答應它的交配行為。
這是因為,一旦雌魚的身體長到一定體積,它就會開始發生劇烈變化。
頭越來越大,下巴越來越長,幾個月後雌魚就變成瞭雄魚!僅靠自己完成性別轉變,大自然真的太奇妙瞭。
雌魚成為雄魚後,性情大變,還會向統治這裡的老雄魚發起挑戰。
別鬧,它們真的不是在比誰口臭,而是頭部越大越有威懾力,互相大叫,這更像是獅吼功的威力。
不過就算喊贏瞭也沒啥好驕傲的, 畢竟地盤內所有雌魚體內,都潛伏著一條新雄魚。細思極恐啊。
7.虎鯨圍捕鯡魚
隆冬時節,北極圈極光閃耀。但北極圈以北仍有地方尚未結冰。比如挪威北部的峽灣。
因為暖流作用,數十億條鯡魚會來這裡過冬,因此虎鯨也跟來瞭。數量多達一千頭,也許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虎鯨群。
虎鯨先將魚群圍得更為緊密,然後用尾巴拍水,發動沖擊波震暈小魚們。
不是我說,費這麼大勁,居然是要震暈小魚?
敵軍還有五秒到達戰場。都讓開,座頭鯨大哥來瞭。
它從底部靠近魚群然後猛地向上沖,張大嘴就行瞭。就這一口,就能吞掉100公斤的鯡魚罐頭。簡單粗暴的神操作!
8.海象:連一塊趴著的地方都不給我
隨著全球變暖,海洋環境出現瞭令人擔憂的狀況。
過去30年,北極地區夏季冰地面積減少瞭40%。很多野生動物深受其害,海象就是其中之一。
每隻母海象,都要找到一塊地方讓自己的孩子休息。但是,如今海冰正在消融。他們隻能在狹小的陸地上擠擠。
北極熊也在一旁虎視眈眈,但沒辦法,北極熊媽媽也有兩個熊寶寶需要喂養啊。
聞到瞭北極熊的味道,海象們趕緊下海。
但海象寶寶還是需要地方休息,融化的冰山成瞭新的選擇。
但合適的地方早就被占領瞭。找不到地方的海象媽媽在水中抱著自己的小寶寶漂浮著,看著特別心酸。
導演接采訪時說,第二季是2013年開始醞釀拍攝的,歷時五年,才推出這部全新紀錄片。
5年,125次探險,39個國傢,足跡幾乎踏遍所有大陸和海洋。
水下拍攝時常達到6000多小時,拍攝的畫面又一次拓展瞭人們的認知。
看過16年前的《藍色星球》第一季的朋友,一定會感慨第二季從畫面到內容上質的飛躍。
等瞭16年,可不是白等的!團隊在等待技術革新。
微光攝像機,可以捕捉到人眼幾乎無法看到的景象。
探頭攝像機,讓我們能用全新視角,看到這些微小生物的生活。
吸盤式攝像機,則讓我們用海底大boss的主觀視角觀看海底世界。
為瞭拍攝深海,他們乘著潛水器在海底一公裡處待瞭一千個小時。再次為BBC團隊的專業和敬業精神打call。
但是,我們也許還能等待下一個16年,可我們的海洋還等得起嗎?
如果再不好好保護地球,我們的子孫還能看到這些畫面嗎?
想到這裡,看著這麼美的畫面,突然特別難受。
導演最後會用整整一集來講述海洋現在面臨的問題,人類活動在其中的影響。
真的,生而為人,都該好好看看。
《藍色星球2》第1集:同一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