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get 到一部 5 星紀錄片,看完瞬間被治愈瞭

01-29

關註婊姐比較久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婊姐熱衷於為大傢推薦人文題材的紀錄片。

比如之前推薦過,講述國寶系列的《如果國寶會說話》、感受生命可貴和溫暖的《生門》、訴說文明失落與消逝的《瞭不起的村落》等。

我最近想把推薦紀錄片做成一個固定的欄目,盡量每周都能為大傢推薦一部,希望大傢可以喜歡。

相較於劇情電影,人文紀錄片更具有 " 真實的力量 " ——

這類紀錄片總是借由普通人的視角,去關註平凡人的情感,卻又無處不透露著治愈人心的溫情和深入生活的文藝情懷。

今天婊姐要推薦一部另類的紀錄片《三日為期》。

它用十二個三天三夜的時間,蹲守十二個你不曾瞭解的社會空間,記錄十二個真實的人間劇場。

豆瓣 8.9 分,目前標記看過的也隻有幾百人。翻一翻短評列表,提到的最多的關鍵詞是:

感動、治愈。

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幕後團隊是婊姐之前推薦過的:知瞭青年。

這個團隊的風格:

追求電影級的畫面質感,生活流式的敘事剪輯,唯美文藝的小清新風格。

這部《三日為期》同樣是聚焦素人故事,但是在創作和表達方式都更趨向於年輕化。

制作組請來俞灝明擔任旁白配音,曾軼可來唱主題曲,還提出瞭 " 觀察式紀錄片 " 的概念——

立足於社會痛點,捕捉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微表情。

紀錄片不長,每一集都隻有短短二十分鐘,卻讓婊姐數次淚目。

導演將鏡頭對準拍攝對象,用觀察者的視角。蹲守固定地點,記錄下為期三天三夜裡的人間百態。

解憂驛站

紀錄片的第一集的故事就發生在滇藏公路邊上的一個小小的 " 四川飯店 " 內。

盡管看似平凡,但住過的旅客們都說:

世上如果真的有解憂雜貨店的話,那麼四川飯店一定是其中之一。

這座四川飯店是當地騎行愛好者口中的 " 網紅驛站 ",因為它的位置坐落於滇藏路線上最艱險的一段:丙察察線。

" 丙察察 " 線是八條進藏公路中最危險的一條,但又因為這裡的自然風光,而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人。

三天裡,形形色色的進藏者走進這傢店。

或是路過這裡,或是吃飯休息,然後又離開。

旅行中的每個人都著有自己的故事。

店老板老陳,年輕時也曾是越野圈的老炮兒。

後來他就幹脆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起瞭這間飯店,接待來往的進藏旅客。

隻要有人在丙察察上遇到瞭什麼危險困難,他都會主動提供救助。

據統計,每年都有上萬的人,來挑戰進藏區最危險的這條 " 丙察察 " 線。選擇挑戰這條天險之路的每個冒險者們,因為各自的理由而選擇上路。

大梁,還是一名大三學生。

他隻身從新疆騎行進藏,開始瞭長達幾個月的孤獨冒險。

在進入丙察察之前,他已經騎行瞭 40 多天,車胎早就爆瞭,車輪壞成這樣 ……

他艱難得抵達四川飯店,但距離達到能夠修車的鎮上還有很遠。

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其實他完全可以向周圍的人求助搭個順風車,但大梁卻不願意開口。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執拗,不善於和人打交道。

對著鏡頭,大梁平靜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大梁從小就和他的父母關系並不好,父母忙著工作,對他疏於關心,隻是偶爾會問一句,缺不缺錢。

所以每次放假他都不願意回傢,更願意一個人在外面。

所以,他選擇一個人冒險上路。

最終,大梁還是沒有向任何人求助。

他一個艱難地騎著那輛殘破鐵輪,離開瞭四川飯店。

還有一對高齡旅客,70 歲的老埃和 84 歲的陳燦中從廣東一路向西騎行到西藏。

他們一路上在騎行過邊境、穿越西北之後,決定來挑戰這條天堂與地獄間的丙察察路線。

老埃樂觀地說:

再不來就沒機會瞭。

如果不行瞭,在路上用石頭壘起來。這麼好的風景放在這裡很滿意瞭。

他甚至還打算再騎著摩托帶著他 94 歲的老母親,來看怒江大峽谷!

關於這場旅途的終點,老人傢看得很淡然,指著身邊的老友說:

與其在傢裡等死,不如出來找死。

老人雖是玩笑,但豁達之外卻更讓人震撼和感動。

兩位樂觀的老大爺在四川飯店短暫的休息過後,便打算離開,像兩位不老騎士一樣繼續自己的冒險。

平凡生活裡的偉大行者們,在守住自己內心夢想的道路上,他們從不畏縮。

48 歲的小學教師巫老師。

他是瞞著傢人出來旅行的,不想讓年邁的母親擔心,總是在電話裡撒著善意的謊言。

他旅行的目的,是因為羞愧於現實中自己在某些時候的懦弱。

他自嘲——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如今在網上當起瞭鍵盤俠。

其實,誰不是呢。

於是,他希望通過這場旅行能夠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

他把旅行的照片發在同學群裡,可同學們居然開始討論應該如何防曬。

其實他想討論的是一個生死問題,可大傢卻並不關心,他感嘆這個世界真是奇妙。

就連自己的兒子不理解,問父親既然傢裡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出去?

巫老師想瞭想,回復兒子說:

出去瞭,才知道傢好。

因為,隻有在旅行的路上,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生搏擊俱樂部

在四川成都一座商務大廈裡,隱匿著一座名叫 MONSTER 的搏擊俱樂部。

最近這兩年,這裡成瞭不少年輕人們聚集的隱秘據點,他們來這裡都是為瞭能夠打一場拳賽。

俱樂部每周舉辦一次搏擊比賽,來的人大多兩類:

熱愛拳擊的素人和職業訓練初期的專業選手。

專業選手來這裡往往是為瞭能夠在實戰中快速提升競技水平,而素人選手們則是因為想要在那座狹小的擂臺上,找回在庸常生活裡丟失的激情和夢想。

在這裡,每一個人會用盡全部的力氣去實現夢。

他們有的是學生,有的是白領精英,有的是陪孩子來看比賽的年長父親。

但不管是三千萬的老板,還是月薪兩千的洗碗工,來到這裡,他們的標簽隻有一個——搏擊手。

在老板火車看來,拳擊手最酷的地方在於——

當你站上擂臺,所有的一切都隻能靠你自己完成。

狹小的擂臺,你不能後退,隻能進攻,直到你倒下,或者對方倒下。

所以每一次打完比賽之後,火車都會問搏擊手們一個問題:你現在最想去幹什麼。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

我現在隻想回傢。

拳擊手胡興強,剛剛在擂臺上贏瞭一場比賽。

在胡興強的眼裡,沒有什麼比打拳更重要。

為此他不惜瞞著傢人,獨自在外面打工,在快餐店做服務員、打雜什麼都做。

胡興強心裡很清楚,傢裡人不會支持自己走職業拳手這條路。

因為自己是半路出傢,比起職業選手還差太遠。

所以即使剛剛打贏瞭幾場比賽,但胡興強內心也會偶爾流露出迷茫:

打拳應該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瘋狂的事情瞭。

但如果這個夢想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也會跟傢裡妥協,比如回到傢鄉去當老師。

對著鏡頭,他說:

有些夢想短時間就能實現,有些夢想需要長期的不懈努力。

還有些人,他們不在意最後的輸贏,上場即是勝利。

但上場一試,成全心中那個隱藏的英雄——

哪怕僅僅隻是擂臺上的那十秒鐘,就足夠讓他們發現並找到人生的另一種選擇。

31 歲的麥鑫是一位素人拳擊手,但在半年之前他還是一位汽車銷售企業的高管。

打拳讓他瘦身成功,換掉工作,成為一傢西裝定制店老板。

人生因此而改變,也讓他對自己有瞭更多地瞭解。

每一次站上擂臺,麥鑫在意的從不是比賽結果,而是享受這種對庸碌生活的反擊。

他說:

我不想這一生過得很平凡。不然老瞭跳廣場舞的時候,就不能跟那些老太太吹牛瞭。

老板火車自稱創立這座拳擊俱樂部的靈感,來自於那部電影《搏擊俱樂部》。

電影裡說:

工作不能代表你,銀行存款並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也不能代表你,皮夾裡的東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隻是平凡眾生中的其中一個。

在那裡,你才真正的活瞭起來,每個人的心裡,大概都有這樣的一個搏擊俱樂部。

《三日為期》的形式借鑒瞭日本 NHK 的紀錄片《紀實 72 小時》。

但是進行瞭本土化的處理,對人物的故事挖掘也更深入。

從目前播出的四集來看,《三日為期》延續瞭知瞭青年紀錄片的創作理念:

全片沒有劇本的規則,沒有戲劇化的設定,沒有去刻意地煽情。

而是冷靜克制地去講述每一個平凡的人背後的不平凡的故事,記錄下一幕幕人間劇場裡的真實劇。

對於人文類紀錄片,如何做到既能保持客觀中立的視角,又能引發觀者思考或共鳴,是成敗的關鍵。

而《三日為期》這部紀錄片之所以好看,首先勝在一個 " 真 " 字。

把真實的人物,真實的事件,通過小視角向觀眾呈現出來,使觀眾產生共鳴。

臺灣導演楊德昌曾說,電影能延長三倍生命,而這部紀錄片內卻刻意看到三百種人生。

不論是來往於解憂驛站的孤獨旅人,還是搏擊俱樂部裡尋找人生 B 面的素人拳手們,他們都是蕓蕓眾生裡的可愛而平凡的普通人。

他們的態度折射出的生活的真實——

有倔強也有妥協,有迷茫也有樂觀,有反思也有悔過 ……

在鏡頭中,這些人物和故事雖然微小,但卻帶著足以擊穿內心柔軟的力量。

如果你也曾經向往過詩和遠方,那麼或許就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餘華先生在《活著》裡說: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就是對時光最美的回應。

餘生還長,你別慌。

編輯:吳雅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