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有名浴室殺人,敢說你今天才看懂

03-02

春節才過,廣州已經熱瞭,今天你洗澡瞭沒?(我打賭你從沒聽過這樣的開場白)

然而,洗澡也能拍個紀錄片,你信麼。

不管信不信 …… 你肯定想看。

剛出的一部紀錄片,記錄瞭史上最經典的一場洗澡

隻有 2 分鐘,卻值得用整整 90 分鐘來記錄它。

表妹敢肯定,從洗澡這件小事,你也一樣能感受到什麼叫牛叉的電影工匠精神。

祝 …… 看完後你不會得洗澡恐懼癥 ——

《78/52:希區柯克的洗澡戲》

78/52: Hitchcock's Shower Scene

片名放在這裡,希區柯克粉一定知道它在說什麼。

《驚魂記》。

以及那段經典的浴室屠殺

表妹先帶你快速復習一下:

《驚魂記》故事從一場攜款潛逃開始:女主角瑪麗蓮(珍妮特 · 利 Janet Leigh 飾)為瞭和有婦之夫的情人結婚,一時沖動偷走公傢 4 萬美元。

一路上換車跑路,連連被警察詢問,最初的一鼓作氣變得越來越慫。

《驚魂記》

瑪麗蓮攥著方向盤,緊驟眉頭,盯著前路,所有懸念聚焦在瞭 4 萬美元身上。

公路片嗎?

沒那麼簡單。

在瑪麗蓮惶惶不安時,一場突然的大雨讓她難以繼續行進。荒郊野嶺中,瑪麗蓮不得不把車開進瞭一傢汽車旅館 ——貝茲旅館

旅館沒有別的客人,隻有年輕的老板諾曼(安東尼 · 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飾)和母親相依為命。在二人聊天中,諾曼向瑪麗蓮大吐苦水,傾訴母子二人的麻煩事。

久違的交談,多少讓瑪麗蓮緊張的心放松瞭下來。

最後,回到房間的瑪麗蓮決定懸崖勒馬將錢退回,回歸正常的生活。她放下心結,打算舒服地洗個熱水澡 ……

當她寬衣解帶走進浴盆,擰開瞭淋浴閥門,劇情急轉直下 ——

| 時長:2 分 30 秒 |

這是恐怖電影史上最驚悚的場景之一。

一把揮動的刀、一個驚恐的女人、尖叫聲和刺耳的弦樂。

準備瞭 78 組鏡位,完成 52 次剪輯,讓洗澡成瞭無數人的心理陰影。

如此的實驗性視覺沖擊,可是發生在 1960 年,堪稱史無前例。

幾十秒行兇時間,僅在一個鏡頭中(不到半秒)刀接觸瞭肉體,最後浴缸中的血液,也不過是稀釋過的巧克力糖漿。

但它疼得你心驚肉跳。

這把屠刀,從一開始就是往你心裡紮的

希區柯克在分鏡本中特意加註:“揮刀亂砍的效果要逼真、強烈,就像它直接砍在銀幕上,把影片撕裂。”

作為觀眾的你,不是在遠處觀望 —— 而是全身赤裸、毫無防備地站在浴盆中。空間混亂著、搖晃著,和女主同樣站在水柱下的你,同樣看不見兇手的樣貌。

你能做的,隻有揮動嬌弱的雙臂,抵擋一次又一次的利器襲擊,和發出尖叫

這麼說吧。

這段浴室謀殺,完全可以編進字典,成為“恐懼”的其中一個註解。

《78/52:希區柯克的洗澡戲》裡請來的各位嘉賓,並非耀眼奪目的好萊塢名傢大咖,更像是一次希區柯克“發燒友”聚會。

嘮的還通通都是幹貨,有趣的小細節通通不放過。

一頭一尾,表妹挑兩個給你說。

開始,在諾曼與瑪麗蓮結束對話後,瑪麗蓮回到房間,鏡頭第一次跟隨諾曼。

而他所做的,就是摘下墻上的畫,通過墻壁上的洞進行偷窺。

摘下的那副畫是《蘇珊娜與長者》。

這幅畫本身就是寓言:品性純良的蘇珊娜在自傢花園洗浴,被兩位長者偷窺。之後,兩位長者通過要挾,對她進行侵犯。

油畫《蘇珊娜與長者》

這也貼合瞭天主教中對色欲的理解。

所有針對女性的暴力,前奏皆由“窺淫”開始

諾曼卸下畫框,借助墻上的洞成為一個偷窺者,也暗示著暴力正在醞釀。

還有。

屠殺結束,鏡頭由浴室轉向臥室,特寫打到瞭被報紙包裹,瑪麗蓮打算歸還的 4 萬美元。

這 4 萬美元,是前半部分懸念的焦點,也是瑪麗蓮命運的轉折。

它的再次出現,仿佛命運的嘲弄:她做出瞭合乎道義的決定,卻依舊命喪黃泉。

而希區柯克繼續不動聲色地煽風點火,看得再仔細一點 ——

報紙標題,希區柯克留下瞭一句:OKAY

聯系女主的命運,它更像是:OKAY?!

關於錢的故事,結束瞭。但女主的噩運,怎能輕易結束?

像這樣的細節盤點,《78/52》中數不勝數。

但整部紀錄片的重中之重,就是逐幀分析行兇的那 45 秒,也就是俗話說的“拉片子”

幹貨多到讓表妹覺得,看到就是賺到(你等啥?還不趕緊做筆記!)。

篇幅有限,再挑一個講。

暴力前夕,瑪麗蓮打開淋浴洗澡,這裡卻出現瞭幾個詭異的鏡頭拼接 ——

一個跳轉,連接瞭兩個看上去完全類似的鏡頭,隻存在微弱的角度差異。

如下圖,從左至右。

美女入浴,當你正想一飽香艷時,鏡頭卻帶來一種難以名狀的詭異。

這個大膽的跳躍剪輯,縮緊瞭淋浴時間(頭發忽然濕瞭),讓氣氛更緊張。

記住這個跳轉,它將再次重復。

這時鏡頭再次打向淋浴頭,轉回主人公時,背景由墻變成瞭浴簾。方向的突然變換營造出的空間混亂感,讓屏幕前的“你”已經被“困”浴缸中。

這時,詭異剪輯再次出現:鏡頭拉高,畫面的大幅比例出現空白。

這一次,不開玩笑瞭,將會出現什麼來填補這片空白?

你懂的 ……

門開瞭,一個黑色陰影漸漸逼近 .....

這就是懸念和驚嚇的差別

也是希區柯克著名的“炸彈理論” ——

五個人圍桌聊得正 High,突然間炸彈爆炸,五人無一幸存。

這是驚嚇。

而懸念是,從一開始,觀眾就知道桌下藏著一隻定時炸彈,五分鐘後引爆。

這就是一個巧妙的信息差:觀眾知道,角色不知道。

於是導演可以在主人公輕松的情況下,上緊觀眾的心弦,反復地撩撥期待。

定時炸彈倒計時隻剩下一分鐘,還是這五個人:

“差不多瞭,撤吧。”

“行。”

起身就要走,又坐下來,“哎,我還有個事沒說。”

“下回再說唄?”

又站起身,“好吧好吧。”

想瞭想,又坐下,“不行不行,還是得今天說。”

這時倒計時還在進行 ......

“最緊張的,不是那些惡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前醞釀的氣氛。”

相似例子在他電影中比比皆是,比如《後窗》。

反派識破瞭男主傑夫的監視,前來滅口,而腿部受傷、寸步難行的傑夫卻對潛在危險毫不知情。

炸彈埋好瞭,就等著引爆瞭?

還不夠。

反派一通電話,確認瞭傑夫位置,傑夫也知道瞭。

一個鏡頭,傑夫一臉慌忙,笨拙地組裝閃光燈;另一個鏡頭,傑夫的主觀視角緊緊盯著門。

兩個鏡頭交替出現,將緊張氣氛帶到瞭極致。

《後窗》

這位從未正面交鋒的反派究竟啥樣?他將何時推開這扇門?傑夫僅靠手裡的閃光燈如何逃生?

樓下的鐵門聲響,“咣 …… ”

走廊燈被熄滅。

腳步聲越來越清晰,音量卻越來越小,“喀嗒、喀嗒 ...... ”

最終,門被打開,燈光打在半張陌生的臉上 ......

懸念是一場鬥牛,所有的征兆都是鬥牛士右手的紅鬥篷。

而左手藏著最後一劍。

看完這精彩的 2 分鐘,表妹在沙發上葛優躺瞭半小時。

表妹突然領會瞭一個深刻的問題,其實天才和俗人的最大區別,可能就在這:

天才眼裡的 2 分鐘,可以拆解成無數細節,分別打磨,所以他的人生才充盈而精彩。

但俗人的兩分鐘,可能挖個鼻屎就過去瞭 ……

好瞭,這麼晚表妹要洗澡去瞭。

下次再有人嫌你洗澡慢,記得告訴他:

我是一個洗澡的天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B 站有

編輯助理:哥譚鎮民兵排長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