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室友鄭重的跑到我面前,
像是要宣佈什麼大事件。
公社君本著認真嚴肅的態度,眼神從筆記本屏幕上移開看她。
隻見她舉起手機說,
這是我的新晉男神。
?哦,關我屁事。
仔細看瞭一眼,嘖,不知道哪裡的小網紅吧。
流星花園啊!陪你去看流星雨啊喂!開拍瞭 ...
公社君也不知道她為何這麼激動。
但是想想,《流星花園》確實好多年沒再有過那麼經典的偶像劇瞭。
但是,關我什麼事?
今天不怎麼忙的君搜瞭下開拍資料,看到一句有趣的話。
偶像劇教母柴智屏就新劇選角說," 我希望他們在戲裡可以代表很強的生命力,既沒有選顏值也沒有選演技。"
沒有選顏值?? EXM??
這就如同東哥說不知道章澤天好看一個道理嗎?無形之中秀瞭一波?
又仔細看瞭看這些讓人犯瞭臉盲癥的小哥哥們,是帥的啊。隻不過,記不住。
就在前幾天,11 月 9 日,新《流星花園》F4 成員王鶴棣、官鴻、梁靖康、吳希澤首次亮相瞭上海,出席 " 新生 " 開機發佈會。
現場柴智屏正式揭曉 F4 角色:
王鶴棣飾演道明寺,官鴻飾演花澤類,梁靖康飾演馮美作,吳希澤飾演西門。
同時,在劇中飾演杉菜的湖南妹子沈月也一同亮相,身高 160cm 的她在幾位男演員身邊顯得格外嬌小。
在這之前,四位新演員王鶴棣、官鴻、梁靖康、吳希澤合體登上《時尚芭莎》電子刊封面。
新版 F4 平均年齡 21 歲、平均身高 185 厘米,就已經讓許多少女舔屏關註。
柴智屏自己也做瞭解釋:
定梁靖康飾演 " 美作 ",是因為對方是自己見過的新一代新人裡最有幽默感的。
定王鶴棣扮演道明寺,則是看中他在外形的特質上最有霸道、任性、跋扈的特質。
而確定官鴻飾演花澤類、吳希澤飾演西門同樣是因為演員的氣質與角色符合。
嘛,這下子不對比都不行瞭。
好像印象裡的道明寺還是言承旭樣子,這麼一算,竟然 16 年過去瞭??
第一部臺版《流星花園》開播是 2001 年。
那時候,我們才多大?為什麼公社君幾歲都看過愛情劇,還記憶如此深刻?
當年的審美,還是日系長發。
記得小時候,公社君的姐姐就很喜歡,木村拓哉。看到言承旭就尖叫。
現在對比一下,似乎真的有些相像。
內地版、日版。韓版,甚至美版都讓吸粉不少。
日版的《流星花園》由井上真央、松本潤、小栗旬、松田翔太、阿部力等主演。
內地版的名字叫《一起來看流星雨》,由張翰、鄭爽、俞灝明、魏晨、朱梓驍等出演。後來因收視不錯,又拍瞭一部續集《一起又看流星雨》。
韓版《流星花園》由李敏鎬、具惠善、金賢重、金范、金俊、韓彩英等主演。
美版的,由 Jackie Averia 和 Jason S. Mordeno 主演。姑且不提瞭,提瞭你也不認識。
額,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第二集道明寺把杉菜帶去打扮瞭一番,然後杉菜就真的是換瞭一人。
是的,你沒有看錯。
原來的女主角出來瞭一集,就一集,就被華麗麗的換掉瞭 …
除瞭泰版的,可能美版是最讓人雷到外焦裡嫩的。
作為臺灣偶像劇的代表作,不僅僅是《流行花園》被各種翻拍。
《惡作劇之吻》,也就是《一吻定情》也是被翻拍到吐。
然而,最經典的江直樹和袁湘琴,大概也是如同道明寺和杉菜一樣的存在。
拿我室友的話,道明寺和江直樹這種簡直滿足瞭許多女生對男神所有的幻想,在青春期的時候奠定妹紙們瞭對男人的審美觀。
不難看出,偶像劇雖然是電視劇行業的產物,但由於有特定的受眾,不得不區分出來的一個類別。它是一種商品,要受到市場的制約即受眾喜歡什麼,就拍什麼。
公社君查瞭些資料,看到有網友說:
偶像劇是抄襲日本的沒錯,但實際上脫胎於臺灣的時裝劇,從演員到制片多出自時裝劇。
而臺灣的偶像劇,有相當大一部分改編自日本漫畫,正如同臺灣言情劇和武俠劇都是先有小說流行然後才是電視劇出來。
臺灣電視劇曾經的輝煌,是由於內地在言情方面的缺失和臺灣相對發達的經濟吸引力。
現在內地偶像劇不少是臺灣制作團隊北上制作的。其實,說起這個,不免也要提起電影行業。
在人們聲稱港片落寞的時候,很多細心的觀眾也能發現不少香港導演也在北上,並在內地制作瞭許多佳片。臺灣劇雖然牽動瞭內地劇的市場發展,然而,現如今的臺劇漸漸不如從前。當年臺灣電視劇大火,其實已經進入瞭瓊瑤劇時代。
不過,瓊瑤愛情片自林青霞去香港發展和林鳳嬌退隱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還有,但是基本上跨入新世紀前後,瓊瑤電視劇的輝煌期已經過瞭,迎來的是偶像劇時代。
偶像劇發展巔峰期甚至在 2012 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獨霸金鐘獎的各個獎項。順便插一句,這部劇也是公社君非常欣賞的金句劇。
臺灣偶像劇沒落和其劇情模式單一也有很大的關系。
拿著老 IP 不斷的炒冷飯,雖然有些好萊塢式的 IP 效應,但是這樣不斷消耗觀眾的懷舊感,遲早是要衰落的。
隻是印象裡一直固守的角色更換瞭演員,怕是不少觀眾的眼光及評價會更嚴格更挑剔。這些年輕的新人演員若是能拾起 8090 後的青春懷舊,也算是不錯的突破瞭。
其次,新演員在內地知名的也是少之又少,不少臺灣圈內的明星更是願意來帶內地發展撈金,更有些並沒有在內地發展,隻在港臺地區發展,以至於沒有知名度。另外,韓劇美劇日劇的高產,使得人們對於臺劇的單一需求逐漸弱化。
內地鐘愛臺灣的偶像劇,臺灣鐘愛內地的古裝劇。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從看國產劇的喜好轉移到瞭日美韓,甚至網劇上來。
臺灣偶像劇的套路卻一直在大陸國產劇有著用之不盡的市場。無論過瞭幾個十年,總會一直有新的披著臺偶外衣的國產劇出現。隨著年輕一代觀眾對文藝作品的需求愈發多元化以及電視劇制作能力的不斷精進,偶像劇創作勢必要打翻固有模式方能在多面開花的影視劇市場占領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