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正宗的鰻魚飯是怎麼樣的?

02-03

這兩天,半島君冒著濕冷的天氣在廣州吃吃吃,終於趕在最冷的時候,成功回深,本以為大深圳會溫暖一點,還是一樣凍得要死,南方孩紙表示狠想念北京地暖的說 ...

天很冷,光著手指敲鍵盤很苦,可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呀,這期半島君決定寫點肥美的食物,比如,一碗黏糯甘香、油脂豐富的鰻魚飯,支撐一下自己,還有同在抗寒第一線的飯友們。

雖然吃鰻魚飯是日本夏天的傳統,實際上,它適合一年四季,尤其是現在,我們非常需要鰻魚飯提供的優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為腸胃提供過冬的能量。

aaaa... 張嘴 ~

日本人在繩文時代(石器時代),就開始吃鰻魚,大約在 1850 年左右,江戶一帶發明瞭用醬汁燒制的「蒲燒鰻魚」,可以說,鰻魚飯是丼(d ǎ n,日式蓋飯)的鼻祖,牛肉飯和豬排飯出現在日本人開始吃豬、牛的年代,即是明治維新後,比鰻魚飯要晚。

到底,誰是鰻魚飯的偉大發明者?鰻魚飯是一門怎樣的藝術?鰻丼、鰻重、鰻魚三食、穴子飯分別是啥?

不去日本的話,在香港又有哪傢好吃到流淚的鰻魚飯?今期,就讓「賺錢隻為瞭吃鰻魚飯」的半島君,告訴你答案。

鰻魚飯從 0 到 1 的發明

鰻魚飯由蒲燒鰻魚和米飯組成,蒲燒鰻魚即是醬油汁燒鰻魚,因為燒完的魚肉的紋路很像香蒲穗(右圖),才有此美名。

據古書記載,以前有個叫大久保今助的 boss,經常在看戲前,讓小弟跑腿買鰻魚,因為蒲燒店到劇場有一段距離,鰻魚每次買回來都會冷掉,古代又沒有飯盒和保溫壺,大 boss 想到瞭用熱飯保溫的方法,果然魚熱飯香,沾染醬汁的米飯一樣可口,後來,鰻魚配飯的食法開始流行。

鰻魚飯從 1 到 100 的發展

慢慢的,鰻魚飯也有瞭分類:鰻丼、鰻重,前者用大碗裝飯菜,後者用高級的漆器食盒。

除此之外,它們還有別的不同。在日本鰻魚專門店,鰻丼用的是靠近頭和尾,比較薄身的部位,屬於平食。

鰻丼うなどん

鰻重用的是肉厚骨少的中間部位,價格較貴。

鰻重うなじゅう

有些店的鰻重還分松、竹、梅三個等級,松級別的鰻魚分量最多,價格也最貴,是鰻魚控的至愛。

或者分上、特上、二段重的等級

此外,鰻重還會附送一碗肝吸い(鰻魚肝和木魚花、醬油煮的清湯)。

呈焦糖色的燒鰻魚,外脆內軟,入口即化,啖啖魚油香 ... 面對如此極品的風味,自然有人吃瞭魚卻忘瞭飯,為瞭治好這些挑食鬼,有店傢發明瞭「鰻魚三食」的方法。

第一吃 不加任何東西直接吃,先品嘗鰻魚飯的原味;

第二吃 將芝麻海苔蔥花和飯拌勻,鰻魚飯的口感變得更豐富、有趣;

第三吃 註入高湯,滑入溫泉蛋,把鰻魚飯變成清雅的茶漬飯,一洗飯食的油膩。

鰻魚飯吃多瞭,河鰻也越來越少,除瞭人工養殖來拯救以外,日本人還想到瞭一樣替代品,穴子飯。

穴子,又叫星鰻,同屬於鰻魚傢族,從小生長在海洋,它的油脂少,刺多,魚肉軟捻,一般用來做壽司或者天婦羅。

穴子壽司

有店傢把它去骨片肉,和清酒、醬油、黃糖同煮入味,再烤香,配白飯,就是穴子飯,雖然肉質不及河鰻肥美,但很可能以後,我們就要靠它來度過沒有鰻魚飯的日子瞭。

穴子飯

鰻魚飯亦是一門藝術

有的人覺得,鰻魚飯不就是放瞭塊魚在米飯上而已。在日本,每一份鰻魚飯的背後,都有無數位職人為之奮鬥,剖魚三年,串魚八年,燒魚一生,是每位鰻魚師傅的寫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宰殺鰻魚要用到一種棱角分明的刀,Unagisaki Hocho,給魚快、準、狠地開邊,起骨和斬件,另一樣是鰻魚釘,固定好滑溜溜的魚。

學會瞭殺魚,下一步就是串魚,它不同於串雞翅,鰻魚滑手,魚皮肉之間的位置很薄,隻有庖丁解牛般熟其肌理,才能找到適當的位置刺入。同時,還要把握好竹簽的間距,才不會讓鰻魚掉進炭火裡。

而燒鰻魚,更是要用一生鉆研,才能獲得超群的技藝:在高溫和煙熏中,依然能精準掌控火候,把鰻魚烤得剛好滲油,沒有腥味,又肥美軟糯。

香港小店裡的平價鰻魚飯

講起鰻魚飯,可能不少人會覺得這碗飯好貴,講真,3、40 蚊一碗的超低價鰻魚飯,真的不能吃,因為好鰻魚的來貨真不便宜,但是不是一定要花幾百蚊才能過回鰻魚癮,未必。

這傢在紅磡的日料小店,三河屋,開瞭 13 年,店內裝潢簡陋,又細又迫,坐的時候背貼背,胖一點都會呼吸困難,盡管環境惡劣,但還是有不少人為瞭那碗鰻魚飯,特地前來。

88$ 一碗,大大條鰻魚,厚肉肥美,魚油香到令人 wow 一聲,和白白胖胖的珍珠米同食,啊啊啊啊,以後吃不到這麼好吃的鰻魚飯怎麼辦?!

原來,三河屋的老板在開店前,就是高級日料店的總廚,出品一定保證,即便周圍都是地踎小食店,也遮蓋不瞭這傢店和鰻魚飯的光芒。

店名 三河屋

地址 紅磡明安街 14 號寶石戲院大廈地下 D 鋪

其實,半島君第一次吃鰻魚飯的體驗非常糟糕,飯是涼的,鰻魚很腥,本來以為和鰻魚飯再也不見,幾年後吃到正宗的鰻魚飯,真想唱一句「我虔誠愛你,以靈魂騷動你」...

食物就是這麼奇妙,多發現一樣美味,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又會多瞭一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