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許多女生都被一件 35000 元的愛馬仕限制瞭想象力。
有錢人的世界蟬主說瞭你也不懂,但富的人千姿百態,窮的人大多相同。
今年,根據日本 NHK 電視臺播出的 " 女性貧困 " 系列主題紀錄片改編而來的一本紀實類圖書,出版瞭中文譯本,光看片名就很紮心——
《調查報告:女性貧困——新連鎖的沖擊》
蟬主看完紀錄片,發現 " 貧窮限制想象力 " 這種說法實在有失偏頗。
真相往往更殘酷,那就是,貧窮的人根本就沒有想象力:)
貧窮的漂亮女孩
在日本東京的街頭,形形色色的女孩們穿著漂亮,迎面而來的體面感,
讓你很難想象,她們光鮮的外表是出於社會的禮節,實際上生活拮據甚至居無定所。
畫面上這個女孩,隻有 19 歲,但她每天要打三份工,盡管如此生活依舊捉襟見肘。
很多人是想象不到,正值青春的女孩到底為什麼會和窮掛鉤 ..
因為連她們自己也覺得,再過個兩年就可以結婚,找到長期飯票瞭。
在 20 世紀末,日本一直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傢庭模式占大多數。
但隨著離婚晚婚率增高,全職主婦的處境就變得尷尬起來。
很多人說,這是日本經濟結構的失敗導致的。
男人負責養傢,女人為瞭婚姻放棄職業投身到傢庭,
一旦婚姻破裂,丟失瞭社會競爭力的女人意味著沒有收入,也意味這喪失婚姻的選擇權。
而片子裡更諷刺的是,社會無法解決這種問題,反而是日本興旺的風俗產業接替瞭 " 社會責任 "。
因為非正式合同工的時薪很低,許多單親母親無奈地選擇瞭特殊行業的工作。
近幾年,這些風月場所還開出瞭很誘人的條件——包食宿接送。
甚至為單身媽媽們準備瞭托兒所。
這些特殊的服務業會不僅和托兒所合作,還會承擔這筆費用,有的甚至同時經營著色情服務業和托兒所 ...
在你看來也許很奇葩,但對苦於沒有門路的單身媽媽來說,誘惑實在太大瞭。
開頭那位 19 歲的女孩,身兼多職,一個月拼死也就能賺 10 萬多日元。
但是從事色情服務的單身媽媽,一個月可以進賬近 30 多萬日元(1 萬 8 人民幣左右)。
從事風俗店的店員說,這些單親媽媽大多無人依靠,包括雙親在內。
因為行業面臨著一定的危險,同時給女性身心都帶來極大壓力,最後崩潰的也不在少數。
單親媽媽的收入,大多都存在瞭銀行,為子女的未來做儲蓄。
但即便是這樣,紀錄片發現瞭一個悲催的事實——
那就是這種貧窮,或許並不是短暫的,還可能 " 代代相傳 "。
就像那個店員說的,因為貧窮接觸到的階層也都是窮人,無法改變階級。
2010 年日本曾經發生一檔社會事件:
23 歲的母親完全不負責任數月不回傢,導致孩子活活餓死在風月場所提供的宿舍裡。
當人人都在譴責這位母親時,才發現她同樣也是單親傢庭的受害者。
早年缺乏傢庭溫暖早早結婚生子,年輕的丈夫同樣靠不住,無法經營穩定傢庭。
獨立女性的殘酷現實
單身的母親有種種無奈,但年輕的單身女性,依舊不想結婚。
日本男性壓力巨大,許多男人都無法找到合同制工作,女性就更少。
相比之下,中國的女性日益獨立,經濟自主權要比日本女性好得多。
但某種程度上,同樣是年輕的女性,都變得越來越不想結婚。
原因很簡單,養活自己都費勁,生兒育女,想都不敢想。
結婚意味著開支,因為想取得婚姻的自主權,
中國年輕的女性雖然意識到,經濟權有時就等同於話語權。
但是,想要結婚又不想放棄獨立,意味著她們對傢庭的貢獻,要付出的更多。
相比日本傢庭隻要求主婦全職照顧傢裡,有時中國對已婚婦女的要求更苛刻,
今年網易房產數據中心發起網絡民調中,有一項一線城市男性擇偶標準:
排在前三位的,除瞭性格人品和顏值以外,收入和傢庭背景占第三項的 3/4。
看不懂的蟬主來翻譯一下,男性的言外之意就是——
你不僅要貌美如花,還要賺錢養傢。
令一方面,即便是全職太太,她們的勞動價值也是被集體性無視的。
所以今年《我的前半生》大熱,就足以看出中國女性多半還在和這樣 " 畸形 " 的大環境抗爭。
明明內外都是工作,女人卻被當成妻子空享丈夫的財富,被視作跪著向男人要錢的包袱。
更殘酷的是,大多主婦並沒有羅子君般奢侈,做的比她多拿的比她少,但依然 " 有勞無功 "。
《我的前半生》粉碎瞭 " 女人幹的好不如嫁的好 " 的 " 真理 "。
" 我養你 " 大概是世界上最毒的雞湯,不僅沒有雞肉,還摻瞭雞屎。
女人為傢庭辭掉工作,雖然有瞭依靠,但婚姻制度始終無法給足全職女性的安全的保障。
不安的環境讓她們疑神疑鬼,因為除瞭男人,她們沒有別的籌碼,
如果涉及孩子,還要根據經濟能力判奪撫養權,她們沒有拋棄現有,去重新來過的勇氣。
斷瞭經濟來源,是物質上的窮,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乏。
女人啊你為什麼窮
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有 1200 萬對中國情侶註冊結婚,這一數字連續第二年出現下降。
與這一趨勢相對的是,2015 年中國離婚的夫婦達到 380 萬對,比 10 年前的兩倍還多。
但這些數據並沒有告訴你:如今的結婚成本也是 10 年前的兩倍,甚至更多。
經濟占婚姻要素的比重越來越大。
雖然女方經濟條件越發獨立,但婚姻中男方買房的比例還是占瞭半數以上。
可是,房產證上單獨寫男方名字的比例,卻隻有 14.7%。
要求結婚有房子的女性,理由很簡單,即房子 = 安全感。
說白瞭,涉及結婚時,女人心底對 " 窮 " 的恐懼就會並發出現。
如果靠自己的能力滿足不瞭結婚的條件,那女人很自然就會以性交的權利、
忠貞或者生兒育女作為交換,取得經濟上的保障。
因為逃不開傳統對女性要求的束縛,女人還會主動為傢庭犧牲,難免出於被動的位置。
難怪最近一直流行一句話:女人不努力可是要結婚的。
不過其實想想,這句話不過是把婚姻當做瞭出路甚至最壞的賭註。
如今很多女人已經能養活自己,甚至比男人過得還要體面,
當男人在傢經濟方面的作用可有可無,女人就能花更多的精力去關註自我感受。
所以純粹在於女人自己怎麼想,要選擇怎樣的一條路。
當然咯,除瞭社會、傢庭、環境等等,女人到底為什麼窮,拋開這些問題,
還是要捫心叩問下自己的靈魂——
反正雙 11 就快到瞭,自己為什麼窮,心裡還沒點逼數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