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前,這本中文雜志封面就已經時髦到飛起!

11-05

很多人都說,時尚雜志進入瞭 " 後期泛濫的時代 ",修圖成瞭左右硬照好壞不可或缺的一環。你所看到的時尚大片大多是 " 千錘百煉 " 的,精細到連皮膚毛孔、頭發絲都被放大數倍調整到盡善盡美。

這些技術的確讓明星們看起來更完美。不過,某些過度調整呈現出來的完美,你是否會覺得她們千篇一律,有些無聊呢?

今天作勢君就為大傢介紹一本創刊於 1976 年的香港雜志——《號外》,無論封面大片還是內容呈現都極具前瞻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霸占著香港中文月刊銷量榜單第一名,更將連卡佛、JOYCE 這些如今耳熟能詳的店鋪科普給瞭香港民眾,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80 年代香港雜志封面大多長什麼樣子呢?如下圖般妝發和排版都很有年代感。大部分都是打著柔光的沙龍照,拍攝當紅的演員歌星,或者是直接使用直白的生活寫真。

《號外》能夠第一眼吸引讀者,不得不歸功於它超前的封面拍攝概念,縱使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熒幕女神,《號外》也能拍出獨一無二的魅力。

人們對於林青霞的美有千萬種解讀,《號外》1988 年七月刊(距今近 30 年)封面卻獨取瞭一個 " 國字臉 " 下頜線條的清奇視角。油頭濃眉明眸,加之一抹腮紅似煙霞,獨特又高級。

那時在普羅大眾心中關之琳就是一個濃妝艷抹、有些冷調的女神。但《號外》卻捕捉瞭她最簡單的樣子——隻畫瞭唇膏、素雅的關之琳眉角輕微抬起,額頭露出淡淡的紋路,隨風搖擺的凌亂發絲,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目光。

90 年代初另一位性感女神是鐘楚紅,她燙瞭慵懶的大波浪卷,雙手環抱,溫柔平敘地看向鏡頭。她向眾多小花示范瞭:鏡頭表現力真的不是要把自己扭成麻花。

1984 年那會兒鐘楚紅已經提名過兩屆金像獎最佳女主,入圍瞭 " 十大性感女星 ",風頭正旺。《號外》反而另辟蹊徑,拍瞭一組極其充滿生活感的照片。沒有燈箱打出的柔光,沒有後期的過度調色,這畫面就像電影裡的一幀,靜謐卻充滿故事性。

《號外》不隻會拍已經形成鮮明風格的巨星,他們更能在尚未蛻變出自己特色的女明星身上挖掘可能性。

比如首次成為封面女郎還是港姐身份的張曼玉,她 20 多年來總共登封 7 次。從青澀地少女,到眼神中充滿故事的影後,《號外》總能把她不同時期的韻味呈現得恰到好處。

不難看出《號外》的拍攝團隊在封面的呈現方式上做瞭很多功課,甚至超越很多同期的純時尚類雜志——在你不熟悉封面人物時,為你呈現她最美的角度;當你已經熟悉封面人物時,就講述她正在經歷的故事。

比如劉嘉玲的《號外》封面,作為最早一批去香港發展的內地演員,劉嘉玲這些年嘗過的酸甜苦辣似乎都濃縮在這一封面裡。戴上假發的她像是身處一部王傢衛的電影,紅色序幕拉開,而她隻是一位假扮的絕世名伶。

《號外》的拍攝品味得到瞭香港新一代讀者的認可,明星們也都更願在這本雜志上做回自己、展現真實或與以往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

內地觀眾因為許仙認識瞭葉童,卻也以為葉童真的就是一個 " 男人婆 " 的樣子,讓很多人忽視瞭她少女的一面。這個封面《號外》二字在今時今日換上《ELLE》或《Harper's Bazaar》,依然不輸陣。

大傢不太熟悉的個性女演員,李連傑的妻子利智,則化身一副民國女子的素描畫出現在雜志封面上。高明的留白之美,難以言表。

除瞭演員,歌壇天後們也極其信賴《號外》。從來就是特立獨行的王菲,以舞臺造型登上封面,頂著一頭大臟辮," 中國有嘻哈 " 她早就玩過瞭。

她也有比較寫實的造型,標題是 " 遠距離近接觸,王菲自白書 ",一件灰 Tee,一雙被 " 隱形手銬 " 禁錮的手,眼神望向鏡頭,簡潔又有力度。

而另一位天後鄭秀文,蜷縮在鋪滿淺色佈的沙發上,慵懶又自在,直接當唱片封面也不為過。

而 80 年代初便聲名鵲起的香港歌後汪明荃,則嘗試瞭一個充滿瞭未來感的造型,和粵劇舞臺和晚會上她 " 大傢姐 " 的風格完全不同。

你察覺瞭嗎?這本雜志封面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讓明星變得和它一樣酷,而非用明星效應來換取雜志的關註度。

不止女明星,登上《號外》封面的男明星也被捕捉到瞭另外一面。比如正在洗頭發、泡沫正在隨著下巴頸部流淌的發哥,有一種什麼都沒露、卻很性感的高級隱喻。

而 " 四大天王 " 之一的劉德華當時也是鮮肉一枚,苦於瘋狂的粉絲追星,而逐漸失去瞭自己的私生活。《號外》則把他拉到郊外的一幢廢舊樓房中,破敗的背景和沉睡的他形成瞭鮮明對比。也許隻有躲到這裡,他才能享受片刻的寧靜時光。

拍攝這張封面的攝影師是已故大師李志超,他也是《號外》彼時的禦用攝影師,可以說他獨特的視角和攝影創意,極大地影響瞭這本雜志。

李志超畢業於英國皇傢藝術學院攝影系,最初大多是為電影拍攝劇照,1984 年他曾在《心動》片場偶然捕捉到瞭王祖賢的候場一瞬,驚為天人。

他曾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滿意的一張作品。而他更被如今觀眾耳熟能詳的劇照,來自王傢衛的《春光乍泄》。他抓到瞭杜可風鏡頭的另一面——疏離、淡然、有孤寂感。

所以他在拍梁朝偉時,敢遮擋住這位 " 流量小生 " 的臉——純白的汗衫被隨手輕輕撩起,陽光穿透瞭背景、穿透瞭白 Tee,自然健康的暖意甚至大過瞭肌膚裸露的性感。

李志剛竟然說服瞭訪港的大導演張藝謀,為雜志跨刀性感出鏡。這組照片的靈感來自於三島由紀夫的《薔薇刑》,李志剛認為張藝謀在和三島在神韻上有相似之處,展現出一種粗礪的陽剛之美。

這大概也是張藝謀職業生涯尺度最大的雜志照片瞭,沒有之一。

而另一位大導演陳凱歌也應該感謝《號外》,他在籌拍新作品時,被原定主角——好萊塢明星排場的尊龍折騰得一籌莫展時,張國榮本人給陳凱歌寄去瞭他為《號外》拍攝的大片底稿。最終幾經周折,才促成瞭後來哥哥本人乃至影史的經典之作——《霸王別姬》。

那一期的主題正好是 " 反串 ",當時尊龍、薑文和張國榮都在爭取《霸王別姬》中程蝶衣這個角色,可當你看到哥哥的這一顰一笑,怎會不屬意於他?

"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大膽前衛的《號外》也在某種意義上幫張國榮找到瞭自我。

還有吳彥祖那張著名的正面全裸封面也正是來自《號外》,即便當時已經是千禧年,但這個封面加上 "Under Cover" 的雙關涵義,也不禁讓人叫絕。

吳彥祖的老婆 Lisa S 接受采訪時曾說,就是看瞭這張照片才想嫁給他的 ....

這些代表著香港娛樂圈風起雲湧的時代偶像,都被拍得不隻是 " 美 " 這麼簡單,從 80 年代到新千年,封面水準之高,令人起敬。

《號外》見證瞭香港文化的光輝歲月,它創刊之初定位小眾文化,但它卻成為瞭那個年代香港中產階級最愛的雜志。

主創之一的鄧小宇(他的筆名是 " 錢瑪麗 ",一部分 80 後應該不陌生吧?)曾說: " 號外的存在,是在告訴我們,真正的美,不是學會如何穿衣打扮,而是學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個人特色。"

雜志拍攝的趙雅芝和張艾嘉

不過在踏入 2000 年代後,《號外》雜志便逐漸式微,發行量大幅下降,甚至曾休刊過。這樣一本曾在巔峰的雜志,也和那個黃金時代一樣,一去不復返瞭。

至於《號外》為什麼能做成一本具有時代意義的雜志的確引人深思。或許是它自己創造瞭格調和流行,而非隨大流地往基數大的主流文化人群靠近。可如今的紙媒風氣,則無可挽救地走到瞭對立面。

科技和社交網絡改變時尚行業早已是不可逆的事實,但它讓內容和風格變得更多元更真實瞭嗎?也許未必如此。

《號外》雜志如今的東傢叫現代傳播,他們旗下還有《周末畫報》和《大都市 Numero》這樣的優秀刊物,你從他們的封面和大片上,能讀到幾分《號外》的遺風嗎?

ps:今天的文章是轉載於我的好友克裡森的公眾微信:作勢,ID:RealChrison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