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曹維峰,曾是海鷗表廠的技術新晉,專事陀飛輪的技術研發多年。讀研期間寫出瞭中國唯一的 " 陀飛輪 " 碩士論文——《陀飛輪機械表的分析與改進》,我曾在網上斷續拜讀。就其涉及的廣度和深度,已經跡近博士論文,因而顯得高深晦澀。今年他準備出版較為通俗的單行本——《時計上的華爾茲》,邀我作序。正在構思之際,恰逢《時間藝術》約稿,我就先把大意寫出來。針對陀飛輪能寫出 8 萬字又插圖豐富的 " 長篇小說 ",就我所知,古今中外前無來者,建議對手表機械有興趣的非專業人士也不妨一讀,這才是真正的鐘表知識。
陀飛輪是寶璣大師眾多發明中最令人激賞又匪夷所思的一項,目的是減少懷表由於萬有引力幹擾擒縱而造成的走時誤差。這個常識,如今連沒有陀飛輪的人都能脫口而出。但進入腕表年代,由於材料的改進和加工精度的提高,普通擒縱的準確性已大為提高,甚至一個光擺也可以輕易達到天文臺級水平。更重要的,隨著手腕的自由甩動,已經模糊瞭地心吸力對擒縱不同方位的影響。勞力士和日本精工從未做過陀飛輪,卻成為計時精準的標桿,陀飛輪在手表上的實用性逐漸受到質疑。
豪哥的陀飛輪收藏
因此在鐘表圈內,陀飛輪一直是個頗有爭議的話題,甚至有人把表迷粗暴劃分成兩類,購買與拒絕。一個陀飛輪,成為收藏兩派的楚河漢界。河的這一邊,是鐘情於機芯優美的唯美派,特別迷戀擒縱上的疾徐律動;而界的哪一邊,是註重效用和精準的實用派,拒絕上手陀飛輪。觀點的分歧並不能證明誰的錯對,就我熟悉的,兩派都有非常資深的收藏傢。我雖然藏有很多陀飛輪,卻也非常理解另一派對陀飛輪的淡漠。
配圖來自網絡
世間萬物大都是為瞭滿足動物的物質需求而產生或發明的,但到後來,卻有一些蛻變成隻滿足精神層面的裝飾,功能需求退為其次,這是人和動物的區別。比如西裝或裙子,保暖的訴求已經微乎其微。更貼切的例子是性交,天然的目的當然是生殖,這是最原始的功能。但漸漸,人類在繁衍過程中順便把這種功能異化升華成一種 " 娛樂 ",美其名 " 做愛 ",令拒絕生育的適齡人群也甘之如飴不能自拔。其實用功能反而退化成偶爾為之的靈光乍現,甚至成瞭過度縱欲的懲罰。醫學昌明至今,純粹傳宗其實已用不著 " 交 "。
同樣道理,陀飛輪為精準而生,卻為美麗而活。過分根究她的實用功能其實是一種沒有充分進化的動物思維。人類無法戒除繁衍之外的男女之歡,果真那樣,生活多麼乏味。同樣,隻關註生殖功能而恪守自己的童子身,藏表裡沒有一塊陀飛輪,也真的有點沒趣。
歸根到底,拒絕陀飛輪的理由大概有兩個:一是無用,二是太貴。但 " 貴而無用 " 從來都是奢侈品的特征。所以,說腕表是奢侈品,陀飛輪才是標簽,要想炫,就是這一點。這一期的陀飛輪專刊也無法改變陀飛輪 " 無用 " 的命運,卻有可能使陀飛輪變得更加奢侈。
芝柏著名的三金橋陀飛輪
機械表復興以降,陀飛輪除瞭成為各手表品牌炫技的金字招牌,還是獨立制表人的一塊敲門磚。當年的矯大羽、F.P.Journe、Antoine Preziuso、Thomas Prescher、Beat Haldimann 到今日的馬旭曙等等,都是以陀飛輪開路。進入千禧年後,各式陀飛輪爭奇鬥妍優劣雜陳,甚至還出現瞭隻出產陀飛輪的奇葩——高珀富斯。陀飛輪也從寶璣時代的一維平面發展到二維、三維立體。並且,還異化出一些非經典的新結構,如雅典的 " 奇想 ",沛納海的 " 燒雞 "…… 嚴格說不算傳統的陀飛輪,但也是把 " 擒縱旋轉起來 "。不管怎麼變化,依然是眾多復雜功能中最奢侈也最 " 無用 " 的一項。
雅典的 " 奇想 "
既然陀飛輪對精確無助,就隻能向優美發展。曹先生在他的新書中將陀飛輪的舞動比喻為華爾茲,很傳神,都是踏著優雅節奏的回旋。十幾年前我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欣賞過原汁原味的華爾茲,金碧輝煌的穹頂,尊貴華麗的服飾,急緩疾徐的舞步,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現場伴奏,烘托出華爾茲的高貴和妙曼。
但是,如果將這種皇傢舞蹈搬到鄉間的曬谷場,長裙席卷塵土,赤腳夾著泥巴,高音喇叭吵嚷著跑調的錄音,會是怎樣的圖景?所以,也很難想像一個美輪美奐的陀飛輪放在沒有打磨的機芯上舞動,這樣不但不美,還會很醜。沒有黑絨佈的襯托,白珍珠的成色就會大打折扣。我曾不客氣地跟曹先生說,國產的華爾茲使我想起曬谷場的土風舞。
有一金句:" 中國人買啥啥就貴、賣啥啥就賤 ",陀飛輪可以立此存照。瑞士大牌子的陀飛輪,據說是中國人買貴的,我大概也同意,因為自己就是一分子。不過,不說不知道,中國才是世界上制造陀飛輪產量之執牛耳者,但不肯在質量美觀上下功夫,卻將價格的門檻調低到連非表迷都想上手的水平。長此下去,有可能影響整個陀飛輪世界的格局和走向。這幾年,被瑞士高價蹂躪到麻木的我,竟然毫無知覺地買過 50 多隻各式國產陀飛輪。但陀飛輪訴說的不是實用,而是漂亮,第一生產大國為什麼不做堅守美麗的護花使者?
除瞭國產的,這十幾年,我還斷續買瞭十幾隻高端品牌的陀飛輪。我一般極少建議朋友購買陀飛輪,無謂挑起 " 無用 " 的爭論。但如果有人想明白瞭要入手,我又會由衷為他高興,也樂於分享我的經驗。那麼,什麼是好的陀飛輪?或直接一點,什麼最值得購買?我的回答不是購物指南,隻是選擇最符合我自己審美的。如僅是強調性價比,國產才是不二之選。
首先,陀飛輪要清晰可見,除瞭大輪子(如江詩丹頓),更致命的,還要向上浮凸。陀飛輪通常都是下陷在表盤裡,如果陀飛輪能略高出表面(至少平表盤),就可以清晰看到陀飛輪的律動,格拉蘇蒂做得特別出彩。
格拉蘇蒂原創一分鐘飛行陀飛輪 1997 年作品(照片來自 Sotheby's)
其次,轉輪要中置,因為陀飛輪例牌要開一個大洞,放在上下左右都會破壞美感,躲在背後又不夠 " 奢侈 "。隻有在中央旋轉,才能重點突出,整體均衡,有歐米茄作出榜樣,可惜做不到浮凸。
歐米茄中置陀飛輪
如能兼得魚和熊掌——浮起又中置,技術上頗有難度,但肯定是我的最愛。獨立制表人 Haldimann 的 H1 居然做到瞭,大大的轉輪在中央凸出,表身卻小巧纖薄,達到瞭一維陀飛輪的美學極致。當我 2006 年在巴塞爾首見美人,心神恍惚,但礙於入不敷出,相思苦等一年後,才自不量力攬入懷中。蘇行長說的好:瞭此殘生!之後我就不斷告誡自己,H1 是最後的瘋狂,要跟陀飛輪說再見瞭!
獨立制表人 Haldimann 的 H1 中置陀飛輪
不過,看到獨立制表人 Vianney Halter 在 2013 年日內瓦 Grand Prix 的獲獎新作,三軸陀飛輪 Deep Space,依然是中置,依然是凸出表盤,我隻能忘記這個自律,一年預算瞬間榨幹。一貧如洗後唯有不斷安慰自己,這是三維的,H1 是平面的。
Vianney Halter2013 年日內瓦 Grand Prix 獲獎作品——三軸陀飛輪 Deep Space
接著,另一位獨立制表人 Thomas Prescher 的三維 Triple Axis,本來是我今年覬覦的下一個目標,可惜年景不好,啃不下來。算瞭,留點錢買些過冬的衣褲吧。
Thomas Prescher 的三維 Triple Axis
懷表年代的陀飛輪存世幾稀,能拍出天價,是囿於當時的手工條件而顯出高超的制作難度。但進入 CNC 年代,卻難不倒開車床的學徒。因此,當代陀飛輪的難點並不在制造,其價值集中體現在創意和設計,這其實也是 " 無用 " 派捂住錢包的另一個理由。但在一個靠創新推動的年代,我們理應不吝為想象力買單。如果想象力不值錢,矽谷早就改種葡萄瞭。
陀飛輪的世界其實很精彩,永遠都有大師前赴後繼殫精竭慮推出結構非凡律動優美的陀飛輪,也永遠有表迷視死如歸義無反顧為 " 無用 " 的奢侈喝彩捧場!
本文選自《時間藝術》2016 年 1 月第 63 期,原文標題:《為精準而生 為美麗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