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喝咖啡的意大利人,就像一個隻吃素的蒙古人。
而一個喝星巴克的意大利人,內心一定經過瞭一場愛恨交織的大戲。
曲曲折折,星巴克終於要把店開到意大利米蘭去瞭,還是以高端店 Reserve Roastery 的形式,開在一棟百年郵局大樓裡,2018 年正式開業。
Reserve Roastery 的畫風是這樣的 Daily Coffee News
明明是受意大利咖啡文化的啟發,基本做法也是意式咖啡那一套,創始人霍華德 · 舒爾茨還逮著機會就向意大利咖啡文化致敬,可星巴克還是遭到瞭意大利人民的強烈抵制(和嘲笑)。甚至有情緒激動的民眾把星巴克種在米蘭市中心的棕櫚樹給燒瞭。
舒爾茨也是滿委屈的。
意大利人瞧不起美式咖啡,說那是 " 刷鍋水 ",他們還嘲笑美國人總是妄圖復制意式咖啡,卻總弄得不是尾調太短、太強,就是速度太慢。
這種論調,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瞭。
1959 年,意大利作傢伊塔洛 · 卡爾維諾(就是寫《看不見的城市》的那位)獲得在美國周遊的資助。剛到紐約,他就發現瞭一個讓他鬧心不已的流行趨勢:
卡爾維諾(左)和博爾赫斯(右)在咖啡館 Random Musings
" 意式咖啡館在紐約已流行多年,並正不斷向美國其他地區擴散," 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很開心能在美國喝到意式咖啡(註意,他用的詞是 a coffee Italian-style,才不承認那是 Espresso),但這些咖啡館的體驗太糟糕瞭。"
在卡爾維諾看來,這一大批 " 偽意式 " 咖啡館簡直是 " 居心叵測 ",妄圖抹殺人們對意大利的真實印象和回憶,而編造一個符合美國人設想的 " 假意大利 "。
意大利人到底在 diss 什麼?
讓我們先從卡爾維諾的困惑說起。搬到紐約後,他經常對著咖啡館的單子發愁:
你必須在望不到頭的菜單中選做選擇,這個神奇的東西還會同時展示每種咖啡的成分、甚至是歷史故事:
1.Roman Espresso: 放在玻璃杯裡配一片檸檬的意式咖啡;
2.Caffè Borgia: 撒上一層巧克力碎的帶有奶泡的意式咖啡;
3.Cappuccino: 加瞭打發好的熱牛奶和肉桂的意式咖啡。
也難怪,在意大利街頭各傢咖啡館裡,喝咖啡是如此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站在 expresso bar 邊上,點一杯 Espresso,30 秒後來瞭,一口悶,聊五分鐘時事八卦,走人。
隻要 30 秒,咖啡師就能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將杯子放到機器下、啟動機器、將小碟放在吧臺上、關上機器、送出咖啡、轉向下一位顧客。
當意大利人結束每個早晨例行的 Espresso 套路,他們遠在紐約的可憐巴巴的同胞卡爾維諾,還沒有讀完菜單上一半的字。
50 年後,意大利人在紐約咖啡館裡更加一臉懵逼,因為咖啡師會問你一些讓你困惑 " 還有這種操作?" 的問題,比如," 您的卡佈奇諾要加入南瓜調味嗎?"
這種 " 網紅味 " 十足的飲料讓意大利咖啡原教旨主義者們避之不及 carcanyon.com
意大利人通常認為,最好的咖啡在高速公路旁的加油站裡:因為,最好的 Espresso 來自那些一天做瞭數百杯的機器。
在意大利,咖啡的選擇屈指可數,來,跟我一起記下一下這些名詞:
來一杯 liscio=Espresso
來一杯 ristretto= 含少量水和咖啡因
來一杯 lungo= 多一點點水
來一杯 macchiato= 加一小口牛奶
來一杯 corretto= 來口烈性 grappa 酒
來一杯 cappuccino,隻在午餐前
而當你點瞭 moccaccino(加瞭奶油和巧克力的 cappuccino)時,有些咖啡師會朝你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而如果外國人說要一杯 Latte,他隻會得到一杯牛奶,因為意大利語中 Latte,就是牛奶的意思。
紐約和意大利咖啡館的差別還體現在價格上:在紐約,一杯 Espresso 的價格大概在 2-3 美元間,這是你享受暖氣、洗手間、wifi 和一個座位的最低價格。
而在意大利,一杯 Espresso 的價格在 0.7-1.1 歐元間(也就是 78 美分 -1.23 美元之間),不到美國的一半。
從 1911 年起,意大利法律規定每個行政區都需要限定本區的 Espresso 最高價格。一百多年過去瞭,這個法律依舊在實行,包括一些其他基本規則,比如每位顧客若有需要,都能得到飲用水。
從 2006 年到 2013 年,意大利高速路服務站還免費送出瞭一千三百萬杯咖啡,給那些開夜車的司機。
而這些,都是快餐化的美國咖啡文化裡所沒有的。
意大利人的傲嬌從何而來
威尼斯是全歐洲最早進口咖啡豆的港口。1570 年,咖啡豆從這裡進入意大利。咖啡的價格一開始很貴,是上流階級的消費品,而且教會也不接受,認為這是 " 來自東方的邪惡力量 ",是穆斯林對基督教的威脅。
然而,咖啡還是俘獲瞭主教克雷芒八世。這位主教大人說:啊,為什麼這種撒旦的飲料會這麼好喝,隻給異教徒們喝太可惜瞭啊,我們要欺騙撒旦,給它施洗。
克雷芒八世 Underground Coffee Roasters
被官方認證以後,咖啡很快普及開來,邊喝咖啡邊聊天也成瞭意大利人的社交習慣。
意大利第一傢咖啡館順勢誕生,就在 1683 年的威尼斯。隨後,這種新型的社交場所在全意大利蔓延開來,而且頗受文化名流們的喜愛,藝術傢、小說傢、詩人們天天來咖啡館進行創意和思想上的激情碰撞。
17 世紀的歐洲咖啡館 cluesheet.com
不過,意大利真正成為全球咖啡的弄潮兒,靠的還是 Espresso 的發明。那是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意大利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天天念叨著效率效率效率的資本傢們發現,咖啡這玩意兒對提振精神有奇效,每個 coffee break 後工人們都像打瞭雞血一樣。
但問題是,做咖啡太慢瞭,coffee break 太長瞭。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啊。
一個叫 Luigi Bezzera 的年輕發明傢完美解決瞭這個問題。他發明瞭一種機器,以水蒸汽作為壓力沖泡咖啡,瞬間將做一杯咖啡的時間縮短到半分鐘以內。1901 年,這項發明申請瞭專利。
早期的 Espresso 機器 Flickr
快而提神(Quick to make and good to wake)的 Espresso,完美契合瞭工業革命的精神,迅速在全球風靡起來。
有這樣的光輝歷史,有點傲嬌似乎也可以理解。不過其實,意大利人瞧不上美式咖啡文化也是不太應該的。因為,隨喝隨走的意式 Espresso 咖啡館文化,靈感來源是美式小酒館(American Bar)。
一傢典型的 Espresso Bar Roaster Project
第一傢這樣的咖啡館,1898 年誕生在佛羅倫薩,名叫 Caffé Maranesi,它的粉絲們叫它 Caffè dei Ritti(ritti 是意大利語 " 豎立 " 的意思),直到墨索裡尼時代 barista 這個單詞發明前,沖泡咖啡的人都被稱為 barman。
這不是意式和美式咖啡文化唯一一次碰撞。
二戰期間,咖啡在意大利幾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麥——這是國際聯盟對意大利法西斯的貿易禁令帶來的直接後果之一。當時,很多意大利小孩第一次嘗到的咖啡,其實是美國大兵們帶來的速溶咖啡(還有口香糖、巧克力和自由)。
星巴克帶來瞭第三次碰撞。無論意大利人多傲嬌,星巴克終將成功。在米蘭這樣一個越來越人口密集和民族多元的國際化城市,人們在四處奔波的間隙,需要一個能休息、閱讀、工作、交談和洗手間的地方。
卡爾維諾恨之入骨的 " 假意大利 ",終於將和真實的意大利混合,並進一步模糊原版和復制版咖啡文化間的界限。這大概是最終的混合——當然不可避免的,苦中帶甜。
如何在傢做出一杯不會被意大利人吐槽的 Espresso?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就從工具角度,聊聊這個問題。
Step1:選豆子
意大利人民的小眾癌比例比我們低多瞭,在國外版知乎 Quora 有這樣一個問題," 意大利人眼中最好的咖啡品牌是什麼?" 排在首位的答案是," 毫無疑問,是 Illy。每個意大利人都會告訴你,盡管它挺貴,但,它的確是最好的。"
別瞧不起 Illy,至少品質有保證,全球 131 個國傢的人民在喝呢,走的還是高端路線。而且 Illy 從 1933 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專註 Espresso 事業,也是很匠人瞭。
叱吒意大利的還有 Lavazza(都說瞭意大利人不盲目追求小眾瞭),和 Illy 相比更平民大眾化,是 1895 年從一個食品雜貨店起步的。
從銷量來看,Kimbo 也是意大利人民鐘愛的,對瞭,它也是意大利傢電界頂梁柱——德龍在咖啡領域的首席合作夥伴。
Step2:選機器
如果你不差錢,追求極致,選它
這款機子制作出來的 Espresso 油脂渾厚,而且表現穩定(想想,外面的咖啡館是不是都達不到 " 穩定 " 標準),而如果你是一個拿鐵或拉花愛好者,它就更適合你瞭,它是傢用咖啡機裡極少數的,奶泡能細膩到進行拉花藝術的。
如果你追求性價比,選它
這款機子不是隨便叫 " 經典款 "(Classic)的,加吉亞也的確是 Espresso 方面的領航人。1938 年,創始人阿切裡 · 加吉亞(Achille Gaggia)發明瞭用彈簧塞代替蒸汽來沖煮咖啡的方法,提高瞭壓力,使萃取更充分,咖啡更香濃。
專利在手,他開始將這種技術運用於咖啡機,給機器取名 " 經典 ",並在 1948 年成立公司,把 " 經典 " 賣給全世界的咖啡館。
所以啊,做 Espresso,還是可以信加吉亞的。
這機子主要的毛病,是壓力的穩定性稍微差點——但說實在的,基本上不到七八千的機子都有這毛病。少喝兩個月星巴克就能買瞭,這點小毛病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