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本土設計被西方稱為「紅色迪奧」

03-10

說起蘇聯名人,你的第一反應是斯大林?赫魯曉夫?還是戈爾巴喬夫?

除瞭這些大佬,其實還有一個不被我們所知但全俄羅斯都認識的重量級人物。

他極其不安分,即使冷戰時期也照樣飛到國外去交友;為瞭工作更自由,說退黨就退黨;遊走於多位領袖夫人身邊,她們都對他青睞有加。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帶各位老爺去瞭解一下這位神秘分子的傳奇經歷。

本文由「空白雜志」授權轉載

ID:kong_is

說到俄羅斯時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當紅設計師 Gosha Rubchinskiy,還有以 Irina Shayk,Natalia Vodianova,Sasha Pivovarova 為代表的俄羅斯超模軍團。

而在俄羅斯人的心中,「Slava Zaitsev - 斯拉瓦・紮伊采夫」才是他們默認的時尚第一人。

紮伊采夫自 1960 年代初開始時裝設計生涯,他的作品很快就被西方世界知道,還被法國媒體評價為「Red Dior - 紅色迪奧」。當時甚至有觀點指出他會是皮爾・卡丹、伊夫・聖羅蘭等設計師的潛在對手。

但是那時期的他在蘇聯工廠上班,沒有創立品牌的機會。不過,到瞭冷戰最焦灼的 1980 年代末期,他終於受邀在巴黎辦秀,還將衣服賣到瞭美國。

從蘇聯到俄羅斯,紮伊采夫為多位政治領袖的夫人設計過衣服,很多第一次也在身上發生:第一個被蘇聯政府允許在自己衣服貼標簽的設計師,第一個在巴黎時裝周發佈作品的俄羅斯設計師,第一個在美國舉辦時裝秀的俄羅斯設計師 …

最難得的是,紮伊采夫一直拒絕西化,始終堅持通過作品體現俄羅斯文化的原生根脈。

紮伊采夫(中)與模特合影

( c ) Slava Zaitsev

1938 年 3 月 2 日,斯拉瓦・紮伊采夫出生於俄國西部城市「Ivanovo - 伊萬諾沃」,他的父親是 1930 年代肅反運動(大清洗)的受害者,被國傢認定為人民公敵,被監禁在斯大林集中營,母親是一名普通的清潔工和洗衣工。

紮伊采夫念完初中之後,因為父親的關系,他無法去工業學院、戲劇學校和飛行員培訓學校學習,被剝奪瞭像大部分同齡人那樣成為工程師、藝術傢、飛行員的機會。

但他並沒有終止學業,而是選擇去伊凡諾沃化學與技術學院學習。那段求學經歷,讓他對紡織產生瞭極大興趣,畢業之後,他決定前往莫斯科追逐自己的紡織夢想。

1956 年,18 歲的紮伊采夫進入莫斯科紡織學院學習。大學期間,他還完成瞭人生的一項重要任務——結婚生子。同校的妻子,後來成為瞭俄羅斯知名藝術傢。兒子在他的影響下成為瞭時裝設計師,並且是他時裝事業的得力幫手。

年輕時的紮伊采夫(下)與模特合影

( c ) Slava Zaitsev

1962 年,紮伊采夫大學畢業,獲得繪畫和設計學士學位。那年 3 月,他開始擔任蘇聯「實驗技術服裝廠」的藝術總監,負責監督莫斯科及周邊地區零售店的女裝生產。

雖然在統一標準下工作,他卻不安現狀,一些別致的設計作品引起瞭周圍人的註意,比如莫斯科小鎮披肩裙,為集體農莊工作人員設計的多色氈靴。

那些設計後來成為瞭他的標志性作品,但在當時那個講究穿著整齊劃一的年代裡,他的作品卻不能被批準生產,即便當局對作品表示瞭極大贊賞。

不過也有好消息,法國知名雜志「Paris Match - 巴黎競報」不知從哪裡知道瞭他,於 1963 年 2 月對他進行瞭報道,並給予瞭高度評價,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首次知道瞭社會主義陣營裡還有如此時裝牛人。

理論上,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紮伊采夫能被西方知道已經非常僥幸,可不曾想,兩年之後,更大的幸運光環再次光臨。

1965 年 3 月,紮伊采夫成為「All-Union Fashion House - 全蘇時裝屋」的藝術總監。那年 4 月,「Pierre Cardin - 皮爾・卡丹」,「Guy Laroche - 姬龍雪」,時任 Dior 設計師「Marc Bohan - 馬克・博昂」等時裝設計師訪問莫斯科,幾位西方同行對他的作品給予瞭高度贊譽,法國媒體甚至稱他是「Red Dior - 紅色迪奧」。

1960 年代的紮伊采夫

紮伊采夫在全蘇時裝屋工作到 1978 年,那之後他創立瞭個人工作室。脫離瞭政府體系,他的個人時裝事業迎來瞭黃金期。

1980 年夏季奧運會在莫斯科舉辦,他為蘇聯代表團設計瞭一系列服裝。1982 年,契訶夫創作的戲劇「櫻桃園」在東德和匈牙利演出,他擔任服裝設計師。

1982 年至 1992 年,他為多位獲得世界冠軍的蘇聯花樣滑冰運動員設計服裝。

1982 年,紮伊采夫將個人工作室更名為 Slava Zaitsev 莫斯科時裝屋,他成為被蘇聯政府允許為自己衣服貼標簽的第一位設計師。

根據美國「Pittsburgh Post-Gazette - 匹茲堡郵報」在 1984 年的報道,紮伊采夫的時裝屋在當時的顧客人數過萬,生產銷售的服裝價格從 170 美元到 260 美元不等,而高級禮服的價格高達 1000 美元。

到 1980 年代中期,紮伊采夫擁有 600 名雇員,每年生產的服裝價值約 200 萬盧佈。

當時,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妻子賴莎成為紮伊采夫的客戶,他因此獲得瞭空前關註,成為蘇聯傢喻戶曉的名人。

1985 年日本東京,1986 年加拿大溫哥華的兩屆世博會,他的作品代表蘇聯參與展出。

隨著聲名遠揚,紮伊采夫被一些西方媒體評價為「世界最火的時裝設計師之一」,於是他在 1987 年與一傢美國加州的私營企業簽署瞭為期三年的協議,後者在美國制造和銷售他設計的衣服,那是美蘇兩國之間簽署的首份消費投資協議。

雙方合作的原因,源於美方認為他的作品是當時美國職業女性喜歡的優雅風格。然而,當他的作品首次出現在紐約華道夫酒店的精品店裡時,卻被美國人視為非常過時,簡直就是幾季前的巴黎時裝。但是美國人絕對沒想到,他們的偏見僅僅保持瞭幾個月。

在法國時尚設計師、Carven 品牌創辦人 Marie-Louise Carven 的盛情邀請之下,紮伊采夫於 1988 年 1 月攜作品第一次亮相巴黎時裝周,驚艷瞭整個西方世界。當那一季作品出現在紐約時,美國人民立馬變臉,表現出瞭濃厚的興趣。

紮伊采夫、Marie-Louise Carven、皮爾・卡丹

1998 年 Slava Zaitsev 巴黎時裝秀後合影

( c ) Slava Zaitsev

1989 年是紮伊采夫作為設計師最為風光的一年。3 月,他被法國 Maison de Couture 評選為「時尚界年度人物」。

9 月,作品第一次在西德展出。12 月,他與 Donna Karan,Claude Montana,Hanae Mori 和 Byblos 一起,在日本東京獲得「世界五大時裝設計師」稱號。

從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雖然美蘇正在經歷冷戰,但是紮伊采夫卻交瞭不少西方的設計師朋友。

除瞭前面說到的幾位,還有法國時裝設計師「Thierry Mugle - 蒂埃裡・穆格勒」,兩人於 1985 年在莫斯科會面,穆格勒為紮伊采夫拍的照片隨後被「巴黎競報」刊登發表。

紮伊采夫和超模 Christy Turlington 合影

( c ) Slava Zaitsev

實際上,作為一名蘇聯共產黨員,紮伊采夫曾經相當長時間堅信蘇聯信仰和共產主義未來,但是為瞭捍衛自己的自由權利,他於 1980 年代末期作出瞭退黨決定。

即便如此,蘇聯內務部還是在 1991 年委托他設計瞭蘇維埃民兵制服。

蘇聯於 1991 年解體,蘇維埃民兵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警察,紮伊采夫的時尚事業繼續。

1992 年是紮伊采夫職業生涯中的重要年份,那年他首次在紐約和比佛利山莊展出瞭他最新的時裝系列,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舉辦時裝秀的俄羅斯設計師,同時他的畫作也首次在西方展出。

紮伊采夫的繪畫作品,完全不在社會主義的教條規范之內,畫作表現出的詩意、色情、怪誕,給人一種深刻而魔性的觀感

時裝秀和展覽在美國東西兩岸反響熱烈,被視為美國與新俄羅斯在視覺藝術領域開展文化交流的良好開局。

正是那次美國之行,紮伊采夫結交瞭不少新朋友,比如美國知名影星「Jane Fonda - 簡・方達」與時任丈夫「Ted Turner - 特德・特納」,時尚攝影師「Herb Ritts - 赫伯・利茨」等等。

簡・方達與紮伊采夫

1996 年,新上任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總統授予紮伊采夫「俄羅斯聯邦國傢文學藝術獎」。

2003 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攜時任妻子普京娜訪問英國,紮伊采夫摒棄俄羅斯女性很少戴帽子的習慣,說服普京娜戴瞭一頂大氈帽搭配白色禮服,那頂帽子比英女王的大好多,引發瞭全球媒體的各種解讀。

近些年,關於紮伊采夫的新聞並不多,不過時至今日,他依舊是少數被視為蘇聯偶像的人物之一,同時他又是現代俄羅斯的偶像。

根據美國「時代周刊」2007 年的報道,有 93% 的俄羅斯人熟悉他的名字。

Slava Zaitsev 2018 春夏男裝

稱紮伊采夫為俄羅斯時尚的鼻祖,不會有人反對。不僅是因為他資歷老,還因為他為俄羅斯時尚發展做瞭很多實事。

1990 年代至今,紮伊采夫一直贊助或舉辦職業設計師大賽,為發掘和培養新興人才貢獻瞭巨大力量。

而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堅持俄羅斯時尚的原生性,不僅自己的作品深受俄羅斯傳統穿著、沙俄宮廷服飾和斯拉夫風格的影響,他還鼓勵其他設計師不要受西方影響。

話說 1996 年,他在俄羅斯舉辦瞭一場以「再見芭比,歡迎 Maroussia」為口號的比賽,尋找「女性青春期最純粹的本質」,目的是減少芭比娃娃在俄羅斯的影響。

他認為,「芭比僵硬、冷酷、憤世嫉俗,而我們的女孩,不僅美麗,而且甜美、迷人、神秘,每一張臉都有一個秘密,所以她們是新的俄羅斯娃娃。」

2008 年 4 月,紮伊采夫告訴美國「WWD - 女裝日報」:

「我認為作為一名俄羅斯藝術傢,我的作品應該在俄羅斯展出,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我就有機會在巴黎辦秀,但我意識到,那不是屬於我的地方。」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紮伊采夫曾被視為「Pierre Cardin - 皮爾・卡丹」,「Yves Saint Laurent - 伊夫・聖羅蘭」,「Christian Lacroix - 克裡斯汀・拉克魯瓦」等西方設計師的潛在競爭對手。

但在當時的政策之下,他無法像西方設計師那樣成立品牌。

「如果他有機會向國外展示他的作品,他將成為世界知名品牌。」2004 年,出生在俄羅斯的巴黎時裝歷史學傢及設計師「Alexandre Vassiliev - 亞歷山大・瓦西裡耶夫」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

1980 年代的紮伊采夫

同時也必須看到,蘇聯時期的紮伊采夫,在巨大的政治光環下工作,作品表現出來的蘇維埃各民族多樣性的生活方式,有意或無意地促成瞭他後來所堅持的作品風格。

軍服風格的夾棉大衣、莫斯科小鎮披肩裙、斯拉夫風格或沙俄宮廷服飾的現代改良 … 紮伊采夫標志性的設計作品,用如今的時尚審美看,似乎已經不那麼合時宜。

但在俄羅斯時裝協會執行總裁、俄羅斯時裝周創始人「Alexandre Vassiliev - 亞歷山大・瓦西裡耶夫」看來,紮伊采夫始終是俄羅斯年輕設計師應該學習的第一人,他從第一個系列開始,就在表達俄羅斯的根源、文化、工藝,每一個方面都值得年輕一代學習。

2010 年,莫斯科舉辦過一場紮伊采夫作品回顧展,如今回看展覽期間拍攝的大片,他的作品相當經典。

攝影 Dmitry Zhuravlev

從蘇聯到俄羅斯,突變的時代大背景下,經歷過暴力政治和文化變革,少年時期就堅定瞭紡織夢想的紮伊采夫,一直沒有停下自己的時尚腳步,每一季始終親力親為,今年已經 80 歲高齡的他,依舊活躍在第一線,可見時裝藝術是他的一生熱愛。

2018 年 3 月 2 日是紮伊采夫的 80 歲生日,特此寫下他的故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