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結伴的旅行,如果各自都用照片把沿途風景一一記錄,就會發現即使去的是同樣的地點,你們看世界的視角也各有不同。
像是最近一次去海島,在我心中默默感嘆晚霞恢弘瑰麗,把天空映成油畫一樣色彩的時候;
同行的夥伴最不吝嗇相機內存去拍的,卻是白天我們在輪渡上搖搖晃晃時,看到的兩個靠著欄桿一片悠閑的外國小朋友。
我們互相交換過得意之作後,兩個人忍不住要互相詫異起觀察角度的不同。
我很珍惜平常在城市裡難得看到濃烈的霞彩,沒有任何掩映地直接壓在人心頭。而朋友則覺得:“小孩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這種自然的專註神態也是好久沒見過瞭啊。”
即使被同樣的海風拂過面頰,也在同一個角度眺望過遠處的島嶼,彼此之間的物理距離不超過 30 厘米,但我們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旅行結束在機場候機時的互看相冊,也像是在交換自己對世界的觀察軌跡。
之前也零零散散提到過幾次,自己對旅行主題電影的偏好。
大概是天性不喜歡太過安定的生活,才會在人生一個個需要做出決定的轉折點時,毅然決然地選定那條別人看來更不“穩妥”的路。
我在 2013 年看過一部電影,叫《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略帶奇幻,又有些荒誕。在第一人稱的世界裡,男孩斯派維的傢隱沒在山脈中,離城鎮很遠,每天隻有三班火車會經過這裡。
他的傢庭也不像一般的西部人那樣關系親密:他的父親是個狂熱的牛仔迷,母親則是個醉心於昆蟲研究的生物學博士,區別就像白天黑夜一樣分明;
而故事主角、一直在冷靜觀察周遭事物的斯派維,顯然才是這個傢庭裡最特別的那個 —— 十來歲的男孩偏偏是個科學天才,畫瞭幅磁力輪的設計圖就能拿到大名鼎鼎的世界科學大獎貝爾德獎,主辦方還特別邀請他去華盛頓做演講。
但他沒有告訴傢人自己得瞭獎要去領獎,也沒告訴主辦方自己還是個未成年的小孩。
他悄悄做瞭決定,要獨自上路去遠方。
沒給自己規劃乘車的費用,斯派維是自己爬上運送貨物的火車開始這趟旅程的,然後中途安檢的時候,他再悄悄潛入運送玩具展架的車廂裡。
從西向東,他必定要沿著山脈,去探詢那些曾經隻在地理課本裡才看到過的未知。
火車經過高架橋,陰沉的天色和兩岸的翠綠從水面上分割出鏡像畫面,美妙極瞭。
天色不過由淡轉濃,卻像進入瞭兩個世界。斯派維也開始在一個人的旅行裡感覺到壓抑,或許是因為反方向的視線,又或許是因為第一次獨自離開傢這麼遠。
在車子經過熱狗店的時候,斯派維忍不住想下車去買。熱乎的食物有時候不僅能讓胃得到安撫,人間的煙火氣能溫暖的還有心。
好在他這一路上遇到的都不是壞人,有個講著蹩腳童話的大胡子老爺爺會給他買熱狗,
賣熱狗的阿姨明明知道斯派維就是警察們要找的那個“可能被綁架的”小孩,卻還是包庇著他,再提醒他傢裡人會擔心。
於是斯派維想想,還是在火車快開動的幾分鐘前往傢裡撥瞭電話,道瞭平安。
他開始用另外一種視角看待經過的世界:城鎮不再是冷冰冰的,或許在某扇窗戶的背後,也有一個小男孩正被火車經過的聲音吵醒;也許半夜著燈的某個傢庭,也處於互相對彼此的不理解中,但依然因為對彼此的愛意而選擇瞭包容。
他也開始去試著讀母親的日記,發現在大人的世界裡,所有沉默不語並不是忽視不理,他們有著自己的哀傷與遺憾,所以才選擇瞭不去提起。
下一個白晝到來的時候,他已經置身於大都市中。
眼前的一切不再是大自然隨意勾勒的圖樣,人工建築物們都遵從著幾何原理,在冷漠的直角上泛著金屬水泥的光。
他在芝加哥遇到瞭一個喜歡跟人合照留影的司機,不但讓他搭瞭一路便車,還關心他有沒有受傷。
隻是這個看起來很溫柔的司機大叔,他年輕時在戰場上,也曾輕描淡寫地解決過很多人的生命。這讓斯派維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往,但一定要往前看,才能不沉湎於過去負面的經歷和思緒中。
在分別的時候,司機對他說:別忘瞭一件事,路是在自己腳下的。
從蒙大拿州出發的斯派維,終於來到瞭他要做演講的華盛頓,眼前的一切應該是神聖莊嚴的,但當他說自己就是獲獎的那個人時,卻沒有人願意相信。
直到他自然熟練地介紹完自己設計圖的原理,所有人的態度都轉變瞭。他被送去檢測中心,用精密的儀器和復雜的運算來測試他大腦的運轉程度,最終才確認瞭他的身份。
這時一些打扮得體入時、妝容精致的面孔圍著他,給予他一些不走心的祝賀,仿佛是在嘲笑一個孩童。
他早已判斷出這些都是惺惺作態的假意,人們都崇拜著大人物,卻沒有人會真的祝福一個看起來比他們“弱小”的角色。
但他仍然選擇在頒獎臺上說出一直在自己心底盤旋的那件事:自己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叫雷頓,隻是他童年便早夭,他覺得自己是在帶著雷頓的力量一起前行。
或許在場也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情,但這位小小少年通過瞭一段奇幻旅行,完成瞭對自我的認知和反省。而許多看似光鮮的大人們呢?還在過著遮著左眼騙右眼的生活。
故事的結尾,斯派維依舊是美國西部的天才少年,不過傢裡又有瞭新的生命加入,他也不再孤僻著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
作勢君喜歡這部片子中,斯派維面對高樓大廈時說出的:“人類創造出瞭這麼多直角,但他們的行為卻又復雜又荒謬”。
同一片景色,每個人眼中看到的世界都如此不同,面對這片高樓大廈,有人感慨繁華,有人感覺冷冰冰,有人著眼背後的藍天和雲霞,斯派維則讀出瞭人生的“直角”和“復雜”。
這和畫傢用畫筆描繪出的作品何其相似,他們都把眼前的景象加以自我的解讀和渲染,最終呈現在別人眼前。
以前和某位習畫的朋友一起出外旅行,他就喜歡在當地隨手描一幅小像。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是他最喜歡的畫傢,為此他不止一次向我介紹過透納(Turner)沿著他的祖國英倫三島的海岸線遊歷,記錄瞭許多景色。他又沿意大利、非洲海岸線考察一路畫下去的故事。
盡管我對畫作並沒有研究,如何用光、透視和用色,卻也能感受黑夜中海浪滔天的磅礴,和月光透過烏雲灑下來的溫暖。
等到經過風浪的帆船從深海慢慢駛向淺灘,日出又讓海面變成瞭金色。
不管是洶湧後又再度平靜的海,還是港灣裡慢慢停靠的小船,他都能捕捉得帶有濃烈的“情緒”,充滿瞭感染力。
據說這位把風景畫和歷史畫、肖像畫擺到瞭同等的地位的天才畫傢,曾幾度探訪意大利,還曾專心研究海上光的強度、雲彩和風雨的活動,來捕捉大海光色和空氣的變化。
這種心得又何嘗不是一種旅行的痕跡與回憶呢?
沒有人不喜歡給旅行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和註解,區別隻是在形式的不同而已。
像是靠碼字為生的作勢君,可以光明正大地把每次看完外邊世界的所想所感都寫到文字裡,不一定以遊記的形式,但某一瞬間風吹起旗幟的軌跡、在不知名的小巷吃到過忘不掉味道的食物,都會變成細密的情緒被註入到文章開頭結尾的感慨中去。
又或者像開頭所寫的拍照,或者天才兒童斯派維穿透一切的認知力,都不荒廢旅行中眼前的景致。
還有的朋友喜歡寫明信片、買去到當地的小特產小擺件。比起腦海中不可與人言說的私密記憶,似乎我們都更喜歡把意象具化為實物,看得見摸得著才更能流傳永久。
那如果將那些旅途中的美好風景和人事物,都“收納”到你隨身攜帶的包袋上呢?
這一季的 Louis Vuitton 的大師系列,就把透納那副著名的《古羅馬》搬上瞭自傢的經典包袋上瞭。
這幅作品全名叫做《古羅馬:帶著日耳曼尼庫斯骨灰登陸的大阿格裡皮娜》,創作於 1839 年,故事描繪的是忠貞的將軍遺孀阿格麗皮娜,將被害的丈夫的骨灰帶到羅馬埋葬 —— 悲劇的故事、白日月升都在說明古羅馬帝國的氣數將盡,有種歷史的恢弘感。
當然透納不可能親眼目睹將軍遺孀登陸,他把自己摯愛的羅馬城景色,融入瞭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眼睛和想象力、加上手頭的畫筆,一起創造瞭他心中的盛景。
橘色陽光中的羅馬城,還有緩緩駛來的小船,都表現出 Turner 獨特的浪漫主義畫風。
和這幅《古羅馬》一起被選中 Louis Vuitton 大師系列的,還有莫奈(Claude Monet)那幅聞名遐邇的《睡蓮》。
作為 Monet 最著名的畫作系列,誕生於 1916 年,現藏於東京國傢西方藝術博物館。白色的法國睡蓮和色澤濃麗的異國品種混在一起,在流動的波光裡輕輕搖曳,動與靜都在這藍綠之間的方寸裡。
也有主角是人物的作品入選,比如法國印象派大師馬奈(Édouard Manet)的《草地上的午餐》,他 31 歲展出的這幅畫作在巴黎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其中裸露的女子形象,也因為他繪畫的技法打破瞭傳統的筆觸,用類似平塗的色塊創造出明亮而對比度高的畫面。
這是他眼中的“草地午餐”,法國人天生自由而隨性,褪去衣物又何嘗不可呢?
但當它被放在包袋外層,讓畫中女子的淡定和散漫之態放到最大,反而讓人覺得平靜和自由。
如果你對上一季 Louis Vuitton 大師系列足夠熟悉,會發現當時選擇瞭《少女與狗》這樣經典的洛可可風名作。
第二季裡,洛可可風格的代表是 Francois Boucher 那副著名的《躺在沙發上的少女》,盡管不著寸縷,但畫中那時年 15 歲的主角仍散發出童真般的魅惑 —— 在這張畫作面世之後,畫中的模特 Marie-Louise O'Murphy 也成功被國王納入後宮。
這個紅色系為主色調的系列,估計就是用來收割大傢少女心的 ……
這個拿名畫配名包的大師系列,一看就知道無須作他想,肯定是 Jeff Koons 的主意。
在上一季大獲成功、制造瞭無數話題之後,這一次他顯然玩得更盡興瞭。
不僅讓塔希提女人拋著媚眼跳起草裙舞 ……
還給草地上野餐的人們配上瞭嘻哈的節奏。
不過也有認真致敬的部分:包袋的外部用金屬字母飾有畫作對應的原創畫傢姓名,
包袋內以燙金印有畫傢的生平。
和上一季一樣,Jeff Koons 還給每隻手袋都配上瞭自己的標志性掛件 —— 皮革兔子,並且在“ LV ” logo 對稱的地方加上瞭自己名字縮寫“ JK ”。
總有無法理解 Jeff Koons 藝術超前性的人反復詢問他,“這樣表達有什麼意義?這還是藝術嗎?”
但在 Jeff Koons 看來,人們應該在這些作品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過去,而不是拘泥於教條一般的解讀中。所以他要想打破藝術欣賞的陳規,讓自己的藝術是能和人交流的。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 LV 大師系列的一切,可以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
於是他把名畫和最負盛名的奢侈包袋結合到一起,讓皮具充當展示和收藏的媒介,讓我們在人生旅途中又多瞭一種思考和收納回憶的方式:與其沉湎當下,不如同行上路。
是啊與其讓自己困頓在同一方天地裡,不如把足跡印滿每一寸想要去的土地。特別是當你把這些畫作中、照片和電影的景色親身經歷過,才會明白想象與現實究竟有什麼不同。
旅途中景色的魅力不僅在於欣賞,而是為你儲存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