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過去瞭,遊戲和青少年教育的矛盾真的解決瞭嗎?| 騰雲下午茶

01-31

1 月 23 日下午,騰訊互娛、騰雲、木果書架聯合深圳報業集團讀創客戶端、西西弗書店,在北京、深圳兩地同步舉辦瞭騰雲下午茶遊戲沙龍 " 有效溝通:青少年與遊戲 ",教育學、心理學、遊戲專傢與傢長們相聚在一起,探討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遊戲話題,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遊戲規則。

觀點一:每天一小時遊戲時間有益身心

深圳大學心理與社會學院王臘梅副教授和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博士高璇認為,不要一提到遊戲就感覺是洪水猛獸。

他們綜合瞭牛津大學等國內外機構對遊戲的研究報告,為聽眾系統闡述瞭遊戲的益處,認為如果幫助孩子選擇好的遊戲,可以幫助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王臘梅老師說:"SRI 國際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玩電子遊戲可以讓學生的認知學習成效提高多達 12%,並且讓手眼協調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記憶力得到改善。牛津大學研究發現,與那些從來不玩遊戲以及每天玩 3 個小時以上的同齡人相比,每天玩 1 小時以內電子遊戲的兒童及青少年心理適應能力較同齡人更佳,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最高,所遇到的友誼及情緒問題以及多動的情況較少。"

心理專傢們認為,孩子在通關遊戲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挑戰,獲得一種艱難的樂趣,會知道經過艱難的練習能得到一定成果。而在遊戲中,玩傢需要在有限時間內解決難度逐步增大的謎題,這一過程提高瞭玩傢做出決策的能力與速度,這是當今的雇主很看重的能力。

觀點二:傢長,請守住談判的底線

來到深圳沙龍現場的多位傢長聽眾提出無法與孩子就遊戲問題進行溝通,往往因為溝通不暢而導致父母與孩子關系惡化。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教授吳巖提醒傢長," 玩遊戲 " 與 " 傢庭關系不和 " 是兩個問題,應該區別對待。

深圳中學心理教師王新紅說," 當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遊戲成為他們處理問題的手段,往往問題根源可能在傢庭關系、學業負擔過重或者生理等問題。"  

來自深圳石巖公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的田春利主任通過一個生動的 " 杯子倒水 " 小演示,告訴傢長們," 不能向裝滿水的杯子或者杯底朝上的杯子再倒水,這就像孩子們關閉的心。" 田春利說," 傢長承認自己有問題,是我們跟孩子溝通的第一步,從遊戲裡走到現實中的第一步。"

高璇強調瞭 " 規則 " 在傢庭親子關系中的重要性,她建議規則一定要越早設置越好,否則到瞭青春期再去管束孩子也許不再有效。高璇也指出:" 到瞭青春期,即使是從小被父母陪伴得非常好的孩子,隨著他們獨立意識的增強,也會和父母產生沖突。傢長應該與孩子一起探討,制定出更適合他 / 她這個年齡段的規則。"

王新紅處理瞭很多傢庭的失敗個案,她建議傢長一定要設定自己的底線,並且守住自己的底線,否則與孩子的談判便失去瞭意義。

觀點三:遊戲與學習問題,需更多公開探討

北京景山中學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周群和北京大學附中教師魏然都指出,目前很多學校是禁止學生在學校玩遊戲,基本上對學生玩遊戲的事情采取屏蔽的態度,而周群認為傢長、教師與學生應該共同面對,公開就遊戲這個問題一起做更多探討。

遊戲設計師李濤從遊戲從業者的角度提醒傢長:" 為什麼玩傢尤其是孩子要去遊戲中尋找成就感?很可能他們在現實中得不到這樣的成就。" 諸多案例顯示,一些成績好的學生考入重點學校之後無法面對考試名次下降的失落感,選擇到遊戲中尋找成就感。王新紅指出這是典型的青少年在新環境中的自我定位問題,她建議傢長先判斷孩子是否有情緒障礙,然後跟孩子溝通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危機時期,重點是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在溝通中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從小玩遊戲的北京師范大學科幻文學博士薑振宇分享瞭自己與父親談判遊戲時間的經歷,建議傢長與孩子在討論遊戲與學習的問題時,可以先討論孩子 "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放棄的 ",他們對一些耗時而無多少益處的事情達成共識之後,便可形成一種對遊戲時間的默契。

點擊此處查看現場問答實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