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專業成藝考黑馬:是熱愛還是盲目報考?

03-12

最近,各藝術院校的藝考復試拉開帷幕,除瞭表演、播音主持專業仍是熱門外,木偶專業也成為一匹 " 黑馬 "。上戲表演 ( 木偶 ) 專業報考人數創歷史新高,中戲偶劇系首次招生,即有兩千多人報考。喜歡木偶戲還是為增加藝考成功率?木偶專業突然受歡迎,是否意味著木偶藝術將迎來新生?

木偶專業的春天?

2004 年,木偶表演專業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冷門專業,這年,上海戲劇學院首次招收木偶戲表演本科班。十幾年間,木偶表演專業一直保持低調,報考人數緩步增加。2016 年,報考人數達到 604 人。

沒想到,兩年後,這一數字翻瞭一番。2018 年藝考,木偶表演專業報考人數達到瞭 1380 多人,而招生人數則有所收縮,僅有 18 人。

另一邊,中央戲劇學院也 " 不甘落後 "。2018 年,中央戲劇學院偶劇系首次招生,便迎來 2073 人次報考,招生人數則有 25 人,競爭難度比上戲還要大。

近幾日,兩校的初試都已陸續結束。3 月 7 號上午,上海戲劇學院木偶表演專業正式進入復試環節。來自重慶的考生小華稱,大概兩百多人和自己一起進入瞭復試,考試內容是木偶操作和即興表演。作為一名主修表演的藝考生,他最擔心的還是木偶操作,畢竟自己沒有學過。" 沒想到考場上有老師帶,感覺還好。" 小華說,自己現在可以踏實等成績瞭。

同一天晚上,中央戲劇學院的偶劇系也公佈瞭初試成績。3 月 8 日中午,通過初試的同學陸續來到中戲門口,等待資料審核並參加下午的考試。中午十二點多,中戲門口就排起瞭長隊,有的拿著畫板,有的帶著工具,好不熱鬧。

來自新疆的考生秦琳是美術生,一直在北京學習繪畫,這段時間,她考瞭不少學校,大多數都是美術專業,也有跟美術相關的,如中戲的偶劇系。考試期間,秦琳媽媽一直陪著女兒,看到這麼多人報考偶劇系,她也有點意外。

毋庸置疑,木偶專業已成為今年藝考的一匹 " 黑馬 "。

偶劇系還是偶像劇系?喜歡木偶還是 " 曲線救國 "?

" 偶劇系是我給女兒報的,我想著可能是偶像劇,覺得挺好,就報吧。" 談及為什麼報考偶劇系時,來自山東煙臺的周女士表示,都是陰差陽錯。

偶劇系還是偶像劇系,除瞭周女士,還有很多人 " 傻傻分不清楚 "。

實際上,偶劇系跟偶像劇沒有一點關系,卻跟木偶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一種由演員操縱木偶表演故事的戲劇種類,漢代時產生,唐代期間得到興盛,隨後發展成為一種藝術門類,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過,對於一些藝考生來講,這一點似乎不太重要,報考這個專業,隻是 " 曲線救國 ",因而這一專業的考生也最全面,美術、播音、表演、舞蹈的都有。

" 很多學生都報瞭八九個學校,報這個專業也是多一個機會。" 秦琳媽媽表示,女兒的水平夠不上中央美院和清華美院,為瞭多點錄取機會,就報瞭一些冷門專業。在她看來,中戲的偶劇系希望還大一點,首屆招生,又比較綜合。

周女士也有類似的想法,在她看來,先考進去比較重要。她女兒學的是播音主持,但好幾所學校都沒過初試,沒想到中戲偶劇系給瞭一個驚喜。不過復試要考美術,女兒沒學過畫畫,急急忙忙地學瞭手工,她也有點擔心," 不知道考成什麼樣 "。

考生和傢長的想法,校方也深有瞭解。上戲黨委副書記、校長黃昌勇就曾表示," 表演系難進,不如先進上戲。" 他也建議,上戲各個專業的融合度較高,經常會出現畢業後專業變動較大的情形,因此不要急於給自己定型。

不過考生中也不乏一些從小就學習木偶的。來自西安的李佳就稱,她有個同學一直在藝校學習木偶戲,前段時間還順利通過瞭上戲的初試。而自己因為從小就喜歡玩偶,接觸很多偶劇後,就想讓玩偶變得生動起來,所以才報瞭中戲的偶劇系。

木偶戲發展重在人才

" 上戲木偶劇的火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一是國傢對傳統文化創造瞭良好的環境。二是木偶劇本身的發展空間和獨特魅力。三是有一群青年人為之努力傳承和發揚。" 談及木偶專業為什麼火時,上戲木偶專業老師秦峰如此表示。

中國木偶藝術如何走向新生,這一直是個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秘書長雅克斯就認為,木偶戲要傳承與發展,年輕人是關鍵。而對於中國木偶藝術來講,在向年輕人推廣之前,還要先培養出一批從業者。

2004 年,上戲聯合上海木偶劇團創辦瞭全國第一個木偶本科專業,十幾年來,它已經為中國的木偶皮影事業培養瞭不少人才。上戲也跟全國的多個木偶劇院聯系密切,還曾與漳州木偶劇團、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泉州市木偶劇團等聯合培養學生。

中央戲劇學院也很早就開始瞭對木偶戲的研究,1951 年,中戲就曾成立木偶戲研究組。2015 年,又重新成立瞭 " 木偶劇研究中心 "。2017 年設置偶劇系,今年正式招生。

除瞭上戲和中戲,北京戲曲職業藝術學院、福建省藝術學校、武漢市藝術學校等都開設瞭木偶戲、皮影戲的中專和大專學位。

木偶專業的培養方向同樣重要,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郝戎曾表示,偶劇系將在傳統的基礎上,汲取世界偶劇藝術精華,融合當代戲劇創作理念,構建我國偶劇藝術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心。

上戲木偶專業老師趙根樓也提倡,木偶專業要 " 專於玩偶,兼能演藝 ",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上戲木偶表演專業的學生彭昱暢順利轉型演員,除瞭個人的資質,恐怕也離不開學校的培養。

木偶專業為何之前一直冷門,現在卻突然火瞭起來。除瞭 " 曲線救國 ",學校的創新也讓藝考生放瞭心。

木偶專業受歡迎,對於木偶戲行業來講,這無疑是件好事。不過,木偶戲的傳承卻還任重道遠,如何創新木偶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讓更多人瞭解木偶戲,讓更多考生因喜歡木偶戲而去報考,這還需要從業者們的繼續努力。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