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煎餅月入 3 萬” , 沒必要羨慕嫉妒恨

09-06

楊朝清

" 我月入 3 萬 ( 元 , 下月 ) , 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 北京一位煎餅攤大媽和顧客爭執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這位煎餅大媽一語而紅。記者近日走訪發現 , 品牌和選址是影響煎餅月收入的兩個關鍵因素 ," 掙得再多也是辛苦錢 , 人流量大 , 賣的時間長 , 月入 3 萬完全有可能 "。

不論是 " 北京大媽賣煎餅月入 3 萬 ", 還是 " 浙江金華大爺賣燒餅攢下 7 套房 ", 在這樣一個時代 ,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攤販出人意料的財富積累 , 難免會引發公眾的復雜情緒。比較之下的心理落差 , 讓一些人產生瞭失落感 ; 隻看見別人數錢卻看不見別人的艱辛 , 讓不少人難以理性、平和地對待他人的辛苦賺錢。

然而 , 不是每個賣煎餅的大媽 , 都可以月入 3 萬 ; 也不是每個地方的攤販 , 生意都那麼好做。在市場競爭充分的情況下 , 那些能夠獲取較高收益和回報的攤販 , 總是有過人之處。不論是位置好、客源充足 , 還是手藝好、有一技之長 , 抑或品牌好、人品好、口碑好 , 沒有天時地利人和 ," 賣煎餅月入 3 萬 " 難以成為現實。

在我們看得見的前臺裡 , 賣煎餅的大媽 " 掙錢很容易 "; 在我們看不見的幕後 , 隱伏著她們長時間、高強度的勞作。起早貪黑、風餐露宿 , 基本沒有休假 , 沒有多少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他們 , 確確實實掙的都是辛苦錢。

同樣是賣煎餅 , 總是有人出類拔萃。努力將自己的攤位經營好 , 努力將自己做得比別人出色 ," 賣煎餅月入 3 萬 " 做到瞭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吃瞭別人吃不瞭的苦、受瞭別人受不瞭的罪的勞動者 , 理應在市場中擁有更好的機會和待遇。

面對 " 賣煎餅月入 3 萬 ", 我們沒有必要嫉妒和羨慕。畢竟 , 那種以身份標簽來做價值判斷的思維和做法 , 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透過 " 賣煎餅月入 3 萬 " 這面鏡子 , 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調適自己——要想讓自己的勞動變得更有價值 , 除瞭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時間以外 , 沒有捷徑可走。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