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年僅 19 歲的博士研究生新生范焱。(攝影:馬騫 王柏琛)
8 月 29 日是西北大學太白校區 2017 級新生的報到日,地質學系迎來瞭一名年僅 19 歲的博士研究生新生:范焱。
其實 " 西大最年輕博士生是 1998 年的 " 這個消息,在兩天前該校官微發佈 " 新生大數據 " 時,已經 " 震驚 " 瞭微信朋友圈。"98 年的博士生!我服!"" 太厲害瞭!然而同為 98 年的我才大二!""19 歲的博士生,後生可畏!" 談到大傢對自己這樣的評價,范焱靦腆地笑瞭:" 真的沒那麼瞭不起,隻是大傢不瞭解我的情況罷瞭。"
19 歲的讀博之路
范焱 1998 年出生,傢鄉在山西大同。他母親是大同市一所幼兒園的老師,據她介紹,兒子從小就很聰明,一首古詩,很快就能背得爛熟。於是母親在范焱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試著教他小學低年級的知識。到瞭范焱五歲的時候,父母決定讓他試著直接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讀。
" 剛開始非常吃力,不過後來逐漸適應瞭,就這麼讀下去瞭。" 他回憶,因為年齡比同年級的同學小很多,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不算很好。" 直到上瞭初三,找到瞭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開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高中時期,范焱開啟瞭學霸模式。" 從那時候起,考試成績一直是班裡第一名,收獲瞭一種成就感,於是就更加努力學習,甚至課間休息的時間,我都會用來學習。"
然而 14 歲那年,范焱第一次高考成績卻不算優異。在與父母長談後,他決定 " 卷土重來 "。2013 年,15 歲的范焱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由於在校期間成績優良,范焱獲得瞭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機會。本該保送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的他,卻又選擇迎接人生的新挑戰——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 西北大學地質學是一級學科國傢重點學科,自 2011 年開始招收本科直博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范焱是地質學系 2017 年招收的 5 名直博生之一,專業方向是地球化學。" 西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寇楠介紹。
" 所以說大傢可能誤解瞭,我是本科畢業後直接讀博,沒有那麼厲害啦。" 范焱笑著說。
感恩——母親揚帆 父親掌舵
談起自己一路來的點點滴滴,范焱滿是感恩,認為父母才是他背後的英雄。
" 媽媽不光是在我小時候教我簡單的學前知識,一直到我高中畢業為止,她都在悉心輔導我學習。" 他說。隨著他年級逐漸升高,所學內容也變得更多、更難。母親工作之餘,一有時間,便會拿起兒子的課本,和他一起學習,為他答疑解惑。
范焱從沒上過課外輔導班。他說,是母親的教導與陪伴,讓他在學習中獲得瞭成就感,找到瞭學習的方法與動力。" 初三的時候,我的英語成績比較差。媽媽就陪著我一起做英語閱讀題。通過不斷對做錯的題目進行整理與分析,我的英語成績有瞭顯著的提高,我和媽媽都特別高興。"
與西大地質學系結緣,則是受父親的影響。第二次參加高考,范焱的成績不錯," 如何填報志願 " 就成瞭他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 我有選擇恐懼癥!" 范焱笑著說。當時他年僅 15 歲,面對這個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難免不知所措。這時,有煤礦專業教育背景的父親向他推薦瞭地質學。這個父親口中 " 和大自然打交道 " 的學科,當時就引起瞭范焱的興趣。" 西大的地質學系很厲害,我自己又很喜歡西安這座城市,於是就選擇瞭這裡。"
不光這次,在面臨許多重大抉擇時,父親總會從旁相助,為他分析形勢,協助他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比如這次 " 直博 " 的選擇。據瞭解,相比於公開招考的博士生,直博生的學位申請在學分、科研成果等方面要求更高。這對於范焱來講,是機遇,同時也是一次挑戰。
" 我把我的擔憂告訴瞭爸爸,他就說瞭四個字:‘報!怕什麼!’ " 父親簡短有力的回答,堅定瞭范焱的信心," 我有自信能夠腳踏實地,努力克服困難。我年齡還小,有大把時光去拼搏。"
即將成為他博士階段導師的劉燊研究員,得知他決定 " 直博 ",也很高興。" 導師跟我說,你很年輕,直博的培養方式,也更有利於你心無旁騖做研究。"
范焱是地質學系 2017 年招收的 5 名直博生之一,專業方向是地球化學。(攝影:馬騫 王柏琛)
從青澀懵懂到羽翼漸豐
15 歲就考入西大地質系,年少有成,讓父母感到十分自豪;15 歲就要背井離鄉,獨自生活,卻讓父母感到有些擔憂。" 范焱的父親在陪同兒子來校報到後,並未離開。" 范焱大一時的輔導員劉俊傑說,由於當時范焱年齡小,又沒怎麼出過遠門,父親不放心,便站在軍訓的操場外,關切地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西安、西大,這個新環境讓范焱感到無比新鮮。對於靦腆內向的他,如何打破 " 人生地不熟 " 的處境,卻成為瞭這位 15 歲少年的新煩惱。
" 剛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個‘小白’,我們帶著他一起看球賽、吃西安美食,逐漸有瞭‘共同語言’。" 同學孫浩說。經歷瞭大一大二的適應," 我逐漸變得喜歡交朋友,性格也開朗瞭許多。開始認真經營自己的小圈子,和同學、好友相互扶持,一起成長。他們給瞭我很多幫助。" 范焱說。
在本科學業上,一開始卻沒有這麼順利。擺脫瞭高考帶給他的巨大壓力,離開瞭一直在身邊督促自己的父母,范焱有些懈怠。" 大一大二兩年,說實話沒花太多心思認真學習,成績也很一般。" 他頗有些慚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門名為 " 地球物理 " 的課程中,范焱表現出瞭濃厚的興趣,課上頻頻與老師互動,課餘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習,自然地,他這門課程得到瞭很高的分數。從 " 小成績 " 中獲得瞭成就感之後,范焱重啟瞭學霸模式。
孫浩翻起瞭范焱的 " 黑歷史 ":" 別看他現在體型比較勻稱,以前他可胖得很,1 米 7 的個頭,體重卻有將近 170 斤。"
搞地質學研究,需要經常出野外,歷經跋山涉水,忍受酷暑嚴寒。西大地質學系每年都會組織本科生去野外實習。" 相比於真正的野外研究,實習基地的環境還算是比較‘溫柔’,可是我當時太胖,實習過程中走個上坡路就感到很吃力。" 范焱說。
為瞭能夠更好從事地質學習與研究,從大三開始,以往不愛運動的他,強迫自己堅持鍛煉,成為瞭操場的常客。籃球、羽毛球、跑步都是他喜愛的項目。僅僅用瞭幾個月,他就減重至 130 多斤。
遠離超重困擾的他心情很好,笑著說:" 兩個多月前,我跟著系裡的研究隊去新疆阿爾金山進行野外研究,順利地跟著前輩們翻山越嶺。我算是有瞭一個適合搞地質的健康身體。"
關於未來,范焱坦言,還沒有特別具體明確的目標,但是心願很早就已定下瞭。" 我就是想通過努力學習和研究,爭取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在專業上做出一些成績來。"
一談到熱愛的專業,他興致勃勃,眼中仿佛還映著阿爾金山的燦爛陽光。" 地質學研究是無止境的。比如一些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還存在著許多研究空白。"
" 去那些地方搞研究,很苦的呀。"
" 我們地質人,從來不怕苦。" 他堅定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