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特朗普 16 日簽署所謂的 " 臺灣旅行法 " 之後," 臺美官員交流 " 被全數解禁。就在臺灣高雄市長陳菊 18 日前往美國訪問之際,20 日,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被曝赴臺訪問 ……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20 日," 美國在臺協會 " ( AIT ) 發言人遊詩雅稱,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現如今正在訪問臺灣,並將出席明晚在臺的美國商會活動,屆時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將出席。
對於此次黃之瀚的訪臺行程,遊詩雅介紹稱,黃之瀚將在臺北美國商會活動中致詞," 也會和臺灣當局討論許多對美臺關系具重要性的議題 "。
但被問及此次黃之瀚之行是否與 " 臺灣旅行法 " 有關?遊詩雅則回應稱," 此次訪問早已敲定,與‘臺旅法’並無關聯 "。
而對於黃之瀚能赴臺訪問,臺涉外部門自然歡欣鼓舞,稱黃之瀚是特朗普政府上任後,首位政治任命的亞太副助卿," 在外交政策的擘畫及分析上具有豐富經歷 "," 對其來訪表達誠摯歡迎 ",且 " 此交流彰顯臺美友好情誼,也有助於深化雙方的夥伴關系 "。
《自由時報》對此還報道稱,近年訪臺最高層級的美國官員是美國務院主管經濟及商業事務助卿費南德茲,黃之瀚雖不是最高層級,但是是 " 臺灣旅行法 " 生效後第一位訪臺的現任亞太局高級官員,且黃之瀚在國務院亞太局內負責美國 " 印太戰略 ",來訪政治意涵不言而喻。
" 臺灣旅行法 " 剛剛生效沒一周,臺美官員就坐不住要開始 " 互訪之行 ",18 日,高雄市長陳菊和 " 行政院政務委員 " 鄧振中等官員就接連造訪華盛頓,引發島內外各界關註。但臺灣 " 中時電子報 " 對此報道稱," 美政府大門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開,讓陳菊直接進政府機關見官員,但可能會安排巧遇,並測試大陸反應 "。
臺灣 " 聯合新聞網 " 也對此評論稱,盡管特朗普就算不簽署," 臺灣旅行法 " 也會自動生效,但他選在自動生效的最後一刻簽署背書,這樣的動作多少有打 " 臺灣牌 " 的意味。
有臺媒消息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19 日曾在回復臺媒的郵件中稱,美國仍信守基於美中三項聯合公報與 " 臺灣關系法 " 的 " 一中政策 "。
但 " 臺灣旅行法 " 剛生效後又作出如此回復,怎麼理解?!
對於這部鼓吹 " 臺美官員互訪 " 法案的危害,臺灣《中國時報》在 19 日的評論中曾寫道,特朗普簽署 " 臺旅法 ",相當於讓美國的力量堂而皇之介入臺灣海峽,這是北京絕對無法容忍之事。大陸必然更警覺外力介入內政,將祭出更嚴厲的對美和對臺政策。
臺灣 " 中央日報網絡報 " 也提醒臺當局," 臺灣旅行法 " 生效對臺灣將是 " 短多長空 ",臺美交流及高層互動固然可能增強,但突破勢必付出代價,臺灣在經貿和軍售的談判上,即使不讓美方予取予求,也一定要做重大讓步;更可悲的是,在未來中美角力過程中,臺灣不隻完全處於被動,也把自己逼入墻角,無形之中使兩岸終局攤牌階段提前," 這對臺灣究竟是福是禍?難道還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