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 9 月 4 日電 韓國人放棄漢字帶來瞭很多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韓國在近代吸收瞭大量日本和制漢字詞,但是後來卻廢除瞭漢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諺文書寫,造成民眾語意理解困難,甚至鬧出不少笑話。日媒稱,日本人稍作思考便知道邏輯不對的事情,韓國人卻囫圇吞棗地加以理解,這其中涉及到漢字廢除所帶來的影響。
韓語漢字詞中 8 成是和制漢字詞
據日本 mag2 網站報道,原本朝鮮半島都處於漢字圈范圍內,如果用漢字書寫的話,很多用語都好理解,對遊客來說也很方便。但是韓國人卻用讀音接近於漢字詞讀音的表音文字進行書寫,導致瞭很多不良後果。
日本豐田有恒曾在《韓國不能復活漢字的理由》中敘述道," 韓國很多漢字熟語來源於日治時代的日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熱衷於大量汲取歐美文化、科技等成果,研究出倫理、科學、報紙等方面的各種譯詞,連漢字本傢的中國都進行瞭吸收采用。如今,韓國使用的漢字詞中,有 8 成以上都是和制漢字詞。特別是在日治時代,日本在政治、科學技術、企業經營和體育等方面迅速推進近代化,韓國在這些領域的專業術語幾乎都是來源於和制漢字詞。
比如,在科學和數學領域,和制漢字詞有:科學、化學、物理、引力、重力、密度、組成、體積、加速度、電位、電動、元素、原子、分子、鹽酸、算數、代數、幾何、微分、積分、函數等等。在經營方面有:社長、常務、部長、科長、手續、組合、株式、支付、赤字等等。
韓國通過借用和制漢字詞,學習瞭近代科學技術,在近代企業經營上開始起步。
廢除漢字惹的禍
雖然在科學技術、企業經營、交通、法律和政治方面,近代韓國吸收瞭大量日本的和制漢字詞,但是從 1970 年開始,漢字開始在韓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教科書中消失,這帶來瞭很多負面影響。
韓語中的同音漢字比日語多得多,這導致韓語中出現瞭大量的同音異義詞。比如,長、葬、場都讀一個音,所以會長、會葬、會場都是同音詞," 會長來會場會葬(送殯)" 念起來會讓人啼笑皆非,所以從文脈來判斷很難。平常說話交流還沒那麼嚴重,可一旦書寫時對於正確傳達語意有很大的影響。
韓語中,神社和紳士讀音相同,在被問到 " 靖國神社 " 時,韓國年輕女性竟回答 " 應該是某個偉人吧 ",把靖國神社理解成某個偉大的紳士。
日本如果都用假名書寫的話,除非有忍耐力,否則沒有人能讀下去,而且閱讀速度會大大下降,一年平均讀完 5.3 冊書是完全不可能的。
韓國人的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據日本 news-postseven 網站報道,在日本對韓國殖民統治的時期,韓國使用的是較難的漢字,民眾大多無法讀寫,識字率僅為 6%。因此,日本將學校數量增加瞭 59 倍,達到 5960 所,向民眾教授諺文,這種文字相當於日語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當時普及的是漢字諺文混合書寫的形式。由於福澤諭吉的努力,朝鮮人的識字率在 1943 年上升到 22%。
但是 1970 年以後,韓國逐漸廢除瞭漢字,隻使用表音文字諺文。有很多人指出由於廢除漢字,韓國人的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日本拓殖大學國際學院教授吳善花指出,最近,連韓國一些研究人員因為不懂漢字,根本無法閱讀歷史資料。因此,韓國人不能瞭解本國過去的歷史事實,把一些 " 孤芳自賞 " 的幻想當作本國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