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江山市石門鎮泉塘村泉塘畈的百畝晚稻。
畝產破 1000 公斤
浙江水稻新紀錄緊追袁隆平
驗收專傢組:" 甬優 12" 高產示范方不僅產量高,而且稻米口感好
金燦燦的稻田裡,沉甸甸的稻穗上,掛滿顆粒飽滿的稻米,它正用最有誠意的姿態,回報這片土地上的人一年的辛勤耕耘。
11 月 15 日,浙江省農業廳組織國內有關專傢對衢州江山市石門鎮泉塘村泉塘畈的百畝晚稻 " 甬優 12" 高產示范方進行實割測產驗收。
經驗收組測定,該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為 1010.99 公斤,其中高產攻關田畝產達 1071.51 公斤——這一畝產已雙雙打破瞭浙江省有史以來水稻百畝示范方和攻關田產量最高紀錄,也創造瞭浙江省水稻畝產的浙江農業之最紀錄。
浙江省種植管理局局長、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嶽鈞對錢江晚報記者說:" 早在 2012 年,我省水稻單畝畝產就突破瞭 1000 公斤,這次百畝方畝產首次達到 1010.99 公斤的意義重大。"
據瞭解,目前全國僅袁隆平院士的 1149.02 公斤紀錄超過這一產量 ( 平均畝產 1149.02 公斤,即每公頃 17.2 噸。這創造瞭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 。
大米到處有
浙江高產稻意義何在
大米我們天天要吃,糧食的增產對國傢的安全、社會的穩定、農民增收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浙江土地資源緊張,水稻高產不僅能讓農民增收,更可以節約寶貴的土地,更好地發展經濟。" 王嶽鈞說,即便是農產品大流通的今天,糧食自產的意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農科院院長馬榮榮育成的甬優系列是全國領先的水稻品種,其中的甬優 12 是最高產的品種,也是最容易畝產達到 1000 公斤的,而且這米的口感也不錯。
" 雖然 2012 年,浙江水稻單塊田畝產就突破瞭 1000 公斤,但百畝方畝產破千公斤的技術攻關是很難的,我們浙江是花瞭 5 年努力才實現的。" 王嶽鈞說。
王嶽鈞說:" 現在,運用這種技術育秧的人並不少,但是百畝方畝產破千公斤,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今年 55 歲的占才水,老傢在江山壇石鎮,1982 年從浙江金華農校畢業後從事農業工作。占才水的高產水稻田,采用瞭他的團隊上世紀 90 年代在省內率先從日本引進的旱育秧技術。
" 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都有過吃不飽飯、餓肚子的經歷。" 說起往事,占才水刻骨銘心。由於小時候經常挨餓,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大米飯,對於年幼的占才水來說是莫大的奢侈。因此,在他的心中,大米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帶著這份特殊的感情,占才水在農技推廣領域已整整奮鬥瞭 35 年。
獨創 " 旱育拋秧技術 "
終於圓瞭超級水稻夢
農技員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知識、對待工作認真細致的勁頭,還需要吃得起苦的韌勁。
" 夏天出門我們都要隨身攜帶十滴水,因為在田間地頭中暑,那是常有的事兒。" 占才水笑著說,有一次剛下田,一陣突如其來的暴雨兜頭澆下,自己被淋瞭個透。每次都是幹幹凈凈地出去,滿身泥漿地回來。
在旱育秧試驗過程中,占才水發現,旱育秧對土壤調酸技術的掌握程度要求較高,硫磺粉要與土壤攪拌均勻,調酸時間要精確把握,調酸要在特定濕度條件下才能進行等。一系列的限制條件,對於廣大農民朋友來說,很難一一準確把握。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占才水及其團隊及時引進最新的壯秧劑技術,將調酸、殺菌、營養等幾個步驟合一,使旱育秧技術更便捷、易操作。
旱育秧技術解決瞭原先水育秧導致的易爛種爛秧、播種時節受溫度影響大、播種面積無法保證等問題,能將畝均產量提高 15%。
這技術不僅保證瞭秧苗的質量、節省瞭播種面積,還免去瞭大傢在早春時間冒寒下水的辛勞,農戶對此贊不絕口。
占才水還和同事一起,在 " 塑盆拋秧 " 的基礎上,研發瞭 " 旱育拋秧技術 ",為廣大勞動者在農忙時節減輕不少勞動強度。這項技術也獲得瞭浙江省 " 農業豐收 " 一等獎。
" 要想水稻生長發育良好,時間點的把握非常重要,施肥、打藥、曬田,都有精確的時間要求。"
在占才水的指導及眾人的努力下,前幾年," 甬優 12" 在該示范片的產量雖然沒有突破 1000 公斤,但也一直在穩步地上升。
逐年累積的經驗和持續不斷的付出,終於在 2017 年秋天有瞭回報。" 畝產 1000 公斤是所有水稻農技人員的夢想。如今,我們的夢想實現瞭!" 占才水說。
而王嶽鈞表示:" 浙江的水稻育種在全國是領先的,特別是甬優,在江蘇、安徽、江西等長江中下遊省份有廣泛種植,另外浙江的浙優、春優等系列也都是高產品種。"
本報記者 施雯 通訊員 厲寶仙 高曉曉 / 文 邱招席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