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上拼簡歷,拼不過 985 不奇怪

08-17

深圳晚報評論員 李屾淼

就業市場上的學校或學歷歧視如今大概都不好意思被稱為潛規則瞭,這點即使是監管部門三令五申恐怕也無濟於事。監管部門確實能讓用人單位撤掉招聘要求裡那些像 "985、211 高校畢業 " 一類的明顯歧視條款,但也僅此而已。

一般來說隻要用人單位不是缺心眼,完全可以做到潤物細無聲地歧視你:不回應,說你不合適,設置一個你不符合的條件要求 …… 你很清楚你被歧視瞭,但你就是抓不住對方把柄。要合情合理合法地拒絕一個求職者,辦法實在太多。

在安徽衛視《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節目中,人力資源資深前輩小米告訴參加瞭 150 場多招聘會,每場投簡歷 100 份的畢業生小何: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將 985 大學生簡歷和非 985 大學生簡歷分開放,最後隻帶走隻帶走 985 大學生的簡歷。

小米還跟小何列舉瞭一堆 985 大學生的優點:學電腦的精通編程語言,學金融的有豐富大企業實習經歷,能在國際頂尖行業雜志發表文章,常出入國內國際行業交流活動,闖勁十足有創業經歷 …… 如此盛贊想必會讓不少真實世界中的 985 高校大學生羞愧難當——他們當中當然有人符合上述說法,但顯然也不是全部。再好的高校也有不肖之徒,非重點高校的學生也有出類拔萃之輩,給群體貼標簽很討厭,也很愚蠢。

但對於用人單位招聘來說,按某種標簽和偏見取人,很可能是最經濟的辦法。尤其是在人才市場或招聘會這種場合,直接按學校等級選人,效率是最高的。

換你是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到瞭一場招聘會,看著眼前烏央烏央的人頭,個個都滿懷期待虎視眈眈,你唯一瞭解他們的方式就是他們手中那份內容真真假假的簡歷。而你的任務是從他們中選出幾個你未來的同事,能為單位做事的人。這雖然不是相親,但也不可不慎重。你從何選起?立一個簡單粗暴的標準進行淘汰,不斷縮小選擇范圍,幾乎是你唯一的選擇。

而以畢業高校檔次作為淘汰標準,很可能又是所有淘汰標準中最公平的。寒窗苦讀十數載,能以更高分考進名校的學生,在就業市場賣相上占點便宜,著實不過分。這至少能證明,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你面前的應聘者可能謊報瞭實習經歷,可能有些技能資格證是買來的,可能並沒有當過學生會主席,可能愛好並不像他說得那麼廣泛,但他的畢業院校是一項基本無法作假,又很能說明他水平的硬指標。這一點,隻要中國高校還是按高考考分而不是階級成分來錄取學生,就不會有大的變化。

當然不能說非名校就沒有優秀人才,學校出身差點絕不至於無路可走,但這也意味著有些路對於你而言會更不好走。就業本質上是一種銷售,銷售的要點在於,突出產品特點,淡化產品缺陷。明知賣相相對較差,還非要跑到招聘會這種隻看賣相的場合與硬碰,那麼即便是海投出去 15000 份簡歷,也隻能算是 15000 次無謂掙紮。

賣相差,就得找機會證明自己的內在品質。985 的學生可以海投一通回傢躺著等通知,這是人傢高考高分的紅利,而非適應所有人的就業途徑。招聘會顯然不是什麼證明內在的理想場合,非重點大學的學生要證明自己,肯定免不瞭要更費勁,光費勁還不夠,還得找對方式方法。你要麼在實習中表現突出,要麼像羅永浩那般寫一封文風奇詭的自薦信直接打動老板,要麼註意積累利用社會關系 …… 這當然不易,但不甘平庸想證明自己從來都是不易的,尤其當你還不是 985 學生的時候。學校背景絕不是最好的選拔標準,但它也絕不是最壞的,至少值得慶幸的是,用人單位還是普遍相信實力的,否則招聘會的選拔標準,很可能會是身高相貌胸圍這些東西,那可就真的是叫天天不應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