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 28 載守護山林 曾在山洞居住

11-12

攝影 / 范培真 撰文 / 徐進群

編輯 / 趙占斌

騰訊圖片出品

因為王業方長年巡守的習慣和 " 難纏 " 的性格," 三十六灣 " 林場以及周邊山場的樹木都得到瞭良好的保護,滿山樹木蔥蘢,成瞭不少野生動物棲息之地。

" 山上冷,多穿點衣服,別著涼瞭。" 王業方愛人一邊幫他準備著幹糧和水,一邊叮囑著王業方上山前做好充分準備。清晨,王業方像往常一樣,斜背著裝有幹糧和水的挎包,肩扛鋤頭,手拿彎刀,辭別妻子奔向 " 三十六灣 " 林場的大山。

現年 64 歲的王業方是安徽省嶽西縣菖蒲鎮港河村三十六灣林場場長。從 36 歲開始,他就把一腔熱血傾註到孤寂的大山,硬是將昔日近千畝的荒山禿嶺變成瞭 " 綠色銀行 "。28 年的守山護林,讓他先後多次獲得安慶市綠化獎章、優秀共產黨員、嶽西縣綠化先進個人、雙培雙帶先進、全民創業先進等榮譽稱號。

" 三十六灣 " 林場座落在安徽省的潛山、太湖、嶽西三縣結合部,海拔 600 多米,因當地有三十六個山灣七十二個宕而得名。1984 年山林分到戶,這片千畝山場被港河村王屋組 18 戶村民分得經營,由於遠離村莊,地處偏僻,管護難度大,原有樹木幾乎被盜伐殆盡,出現大片荒山。

1989 年,適逢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 " 五年消滅荒山,八年綠化安徽 " 的計劃,早就想在這片荒山做點文章的王業方看到機會來瞭,不顧別人的反對和懷疑,毅然決定承包這片山場,承包期限 25 年,通過簽訂合同將各戶山場按面積作股經營,隨後王業方請來 3 位貧困戶農民做幫工,辦起瞭 " 三十六灣 " 林場。巧合的是那年他正好是 36 歲,取名 " 三十六灣 " 林場,他認為很有紀念意義。

建場初期,一無所有。王業方和他請的 3 位幫工每天從傢中帶著糧食和镢頭、彎刀、斧子等工具上山墾荒。頭幾天還行,時間長瞭,他們認為天天這樣跑來跑去不是辦法,既浪費時間,又消耗體力。

因為從王業方傢到 " 三十六灣 " 林場,有 10 公裡長的路程,上山一次都要走兩個多小時,等氣喘籲籲到達目的地時已是半晌瞭,一天幹不瞭幾個小時。得找個地方安頓下來,隻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率。

王業方便在山中尋找到一個石洞,他們在洞裡用樹枝搭瞭一個簡易床鋪,在洞口用石塊支起一口鍋,4 位農民就這樣過起瞭穴居生活,開始瞭艱苦創業的生涯,這樣一住就是 3 年。直到三年後在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的支持下,山上才建起瞭三間磚瓦結構的場房。

此後的日子,他和妻子就經常住在山上,給樹木松土,砍除雜草和雜木,同時在肥沃的地方開荒種茶、種藥材。1000 多個日日夜夜裡,王業方就過著這樣 " 苦行僧 " 般的生活,終於在這片荒山坡上栽下瞭一株株幼小的樹苗,消滅瞭宜林荒山。

人手不夠時就請附近的鄉親幫忙,自掏腰包付工資。寒暑假的時候還把孩子也給 " 請 " 上山幫忙,幫著燒水做飯,打下手。" 那時吃的苦,現在簡直不敢想,有時一個月要穿破幾雙鞋,夏季天天都要忍受蚊蟲叮咬。" 王業方對造林往事記憶猶新。

王業方艱苦創業的事跡在當地引起瞭不小的反響,1990 年縣委組織部領導專程到石洞裡看望他,至今他傢裡還珍藏著當時的合影;1992 年縣林業局長親自將市政府 " 造林綠化先進 " 獎章送到石洞裡。地處三縣交界,且遠離村莊,盜樹者經常出沒,這對護林帶來嚴峻考驗。" 一有空,我就在山林裡轉悠,這些樹我是看著長大的,閉上眼,有些樹長成什麼模樣,我都清楚。" 王業方說。

十幾年前的一次巡山,他發現山上少瞭 5 棵杉樹,便一有空就到周邊逐村逐戶查訪,功夫不負苦心人,兩個多月後,終於在太湖縣的一個農傢小院裡認出瞭自已的樹,便舉報給兩縣的森林公安要求調查處理,當他有根有據地把樹木的特征一一描述出來時,盜樹人不得不乖乖地在事實面前屈服。從此,王業方的 " 神奇 " 之名不脛而走," 三十六灣 " 林場的樹再也沒人敢碰。

" 每戶每年山場樹木的流失量不大於 3 株 "。當初王業方與 18 戶林農簽訂的合同上是這麼規定的,他始終嚴格遵守這一 " 法律 ",山場樹木的年流失量從沒有超過 54 棵,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和亂砍盜伐、毀林開荒等不法行為。" 三十六灣那裡有王業方,年年防火期我們不需要操心。" 菖蒲鎮分管林業的紀委書記王喜生說。

王業方對林場特別有感情,2009 年 2 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凍雨和冰雪,讓林場慘遭重創,不少樹木攔腰折斷," 我的林場損失可大瞭,有幾百畝的樹木被凍雨全壓斷瞭,我的心血白流瞭 ! " 王業方心痛得一連幾天吃不下飯。

管理山林王業方也富有經驗,在曾經擔任生產組長期間,有一年就成功處理瞭 18 起山林事件,其中有多起是與外縣的山界糾紛。他經常 " 警告 " 附近的木材收購戶," 我對山場的每一株樹都熟悉,如果發現收購瞭在我山上盜伐的樹木,我會一追到底。"

正因為長年巡守的習慣和 " 難纏 " 的性格," 三十六灣 " 林場以及周邊山場的樹木都得到瞭良好的保護,滿山樹木蔥蘢,成瞭不少野生動物棲息之地。這麼多年,王業方在林場上收效甚微。自 2009 年開始偶爾申請采伐計劃,因交通不便,除去砍工、運費和林農的 30% 分成後節餘無幾。即便如此,他還是將有限的收入投到林區道路建設。

2014 年承包合同到期,王業方舍不下這片山場,力爭再與林農簽訂協議,2016 年 5 月,他從親戚朋友處借來 10 萬元的流轉經費,成功地與其中的 13 戶簽訂瞭一次性流轉 30 年的合同,按每畝 200 元的價格流轉林地經營權,再按每株 12 元的價格流轉在農戶手中 30% 的杉木所有權。王業方說," 幾十年辛辛苦苦培育的樹木舍不得放手,這個場長我要一直當下去,守著我的山,守著我的樹。"

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王業方也有瞭打算:" 準備在林場辦一個生態茶廠,生產加工杜仲藥茶和高山野茶;再辦一個能養殖 5000 隻土雞的生態養雞場;嘗試培植城市綠化樹種和花卉。吸納周邊農戶入股,以公司化模式運作,逐步將 " 三十六灣 " 林場轉化為生態園區,讓林場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