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衡量城市的規模,往往優先選用占地面積或者建成區面積等指標。但這些指標有很多缺陷,比如說占地面積可能包括很多荒涼的山區,建成區也可能包括一些廢棄的工廠。對於城市來說,有意義的面積是那些商業活動頻繁、人員往來密集的 " 活躍 " 城區。如何找出這些 " 活躍 " 城區呢?
最近滴滴出行公開的數據提供瞭一個好思路。滴滴百城出行軌跡圖日前出爐,從 " 上帝視角 " 觀察城市的發展和動態。通過滴滴出行大數據,對出行量和人口數量較多的一百座城市進行分析,測算出城市的出行半徑,並以 " 城市星雲 " 的形式展現:
半徑排行榜,知曉城市繁榮度
城市半徑意味著,以市中心為原點,絕大多數(超過 90%)的出行起點或終點都分佈在以此為半徑的圓圈之內。
從圖上看,北京、上海、深圳、佛山的城市半徑已超 20 公裡。像北京,城市的出行半徑已經增長至 31.7 公裡,幾乎覆蓋整個六環城區。 而排名最末的滄州城市半徑僅為 6.0 公裡。要知道,滄州市內二區的面積相加為 227 平方公裡,而出行活躍面積卻隻有城區的一半,半徑與北京相差瞭 4.3 倍之多。
城市半徑和其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高度正相關聯系(r=0.73),也是反映城市活躍程度和繁榮程度最直接的表象。
城市版圖的擴張恰恰反映瞭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經濟較發達、人口凈流入地區的城市半徑往往也更大。
城市半徑榜單排名前 50 的城市裡,有 21 座城市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從省際分佈來看,廣東、江蘇和浙江分別在榜單中占據 8、7、6 個席位。
城市半徑與城市 GDP 總量、常住人口數量的關系
找找你傢鄉的城市輪廓
正如 1978 年簽署的《馬丘比丘宣言》中提出的," 交通被看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 ",而道路網絡可以說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經脈。根據滴滴出行數據,每座城市都已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輪廓和結構。
總體來說,中國目前的城市結構包括方格網式結構(西安):
環形放射式結構(成都):
狹長式結構(重慶):
濱海式結構(深圳):
" 蜘蛛網 " 式結構(廣佛一體化):
你的傢鄉半徑有多大?又屬於哪一種城市結構呢?
出行數據公佈後,引發很多網友討論,或為傢鄉辯護,或是提供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