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傢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
——元 · 王冕 《墨梅》
在昨天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最後引用的《墨梅》詩句,清新雋永又帶著浩然正氣,成為刷屏金句。
…… 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在中國多走走、多看看,繼續關註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的發展變化,更加全面地瞭解和報道中國。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 " 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 "。
淡墨畫成的梅花,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外在的誇贊,隻願在天地之間靜靜散發清香。同樣,正在發展中的中國並不追求世界的誇贊,但求堅守自我、實事求是,為世界不斷帶來有益的影響。
" 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 ",2012 年 11 月 15 日,五年前那場舉世矚目的記者見面會上,剛剛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以質樸的話語打動瞭無數人。而那句 " 夙夜在公 ",則是出自《詩經 · 召南 · 采蘩》。
近五年來,習總書記在許多內政外交場合畫龍點睛地引用經典詩句,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也由此,這一張張中華文化的金名片道出瞭華夏五千年的文化自信。
儒傢經典最常提
從諸子百傢到民諺俗語,都是習總書記講話用典的廣泛來源。不過,習近平引用最多的是儒傢經典名言。
" 學習中國 "app 基於習近平公開講話中引用的近 500 條典故統計,他曾引用《論語》32 次,《孟子》16 次,《禮記》15 次,《荀子》、《左傳》各 8 次,《史記》、《周易》、《尚書》各 7 次,《詩經》3 次,《二程集》等儒學經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
▲孔子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傢者,其傢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 2016 年 12 月 1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傢庭代表時的講話(引自《禮記 · 大學》)
齊傢是治國的先決條件,治國則是齊傢的最終效果,兩者緊密相連。治國要從教育自己的傢人開始,假如做不到這一點,也就沒有資格更沒有可能去教育別人、教化百姓,國傢當然不可能治理好。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之江新語 ·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引自《論語 · 子路》)
關於 " 正 ",孔子認為,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對百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習近平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這作為為政之德、為政之道、為政之要。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等文(引自《尚書 · 周書 · 周官》)
不管是國傢要實現振興,還是個人要成就事業,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為立志,二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為保障,無志不足以行遠,無勤則難以成事。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這句含義雋永的古語,正表明立志與實幹相輔相成的關系。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等文(引自《孟子 · 滕文公上》)
不管是政治制度還是人類文明,不管是中國道路還是儒傢思想,都是具有 " 多樣性 " 的。從政治制度看,各國有各國的國情,各國有各國的體制,各國有各國的歷史。"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瞭才知道 ",每個國傢都應該根據國情選擇合適的道路。
引用最多的古代詩人是蘇軾
習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宋代文學傢、政治傢蘇軾,其次是李白。
▲蘇軾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 2014 年 4 月 30 日《在新疆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等多個講話和文稿(引自《晁錯論》)
習近平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歡蘇軾的這句名言。天下最大的危機就是面對已有的隱患坐視不管,直至其發展到無可救藥的地步。習總書記引用這句詩意在表明領導幹部要保持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對於存在的問題不可聽之任之,而必須警覺起來、行動起來。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
—— 2012 年 11 月 17 日《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引自蘇軾《范增論》)
東西總是自身先腐爛,然後蟲子才會寄生,說明事物總是自己先有弱點然後才為外物所侵。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腐敗問題的關鍵在於腐敗者自身道德素養不高,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誘惑。引用此句意在提醒領導幹部自重、自省、自警,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除以上詩句,"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 ""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 臨大事而不亂 " 等蘇軾詩句都在習近平引用之列。
習近平曾引用李白的著名詩句有 "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等。
近現代詩句常引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也是一名詩人。在習近平的公開講話和文章中,也多次引用他的詩詞。
人間正道是滄桑
—— 2012 年 11 月 29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時的講話(引自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人間正道指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滄桑即滄海 ( 大海 ) 變為桑田,比喻革命性的發展變化。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 " 人間正道是滄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雄關漫道真如鐵
—— 2012 年 11 月 29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時的講話(引自毛澤東《憶秦娥 · 婁山關》)
不要說雄偉的婁山關像鐵一樣堅固,如今我們卻邁開大步從它的頭頂越過。 這句詞體現瞭毛澤東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決心。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不斷奮起抗爭,終於掌握瞭自己的命運。
風物長宜放眼量
—— 2012 年 2 月 14 日 習近平和美國副總統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業傢座談會(引自毛澤東《七律 · 和柳亞子先生》)
在中美都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的語境下,習總書記引用此句意在表明兩國企業傢應善於識別和把握時機。兩國經濟議程高度互補和契合,合作空間廣闊。企業傢的眼界決定境界和互利共贏的成果。
習總書記詩作
除瞭在講話與文章中引用名篇佳句,習近平還曾親自填詞。1990 年 7 月 15 日,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讀到一篇題為《人民呼喚焦裕祿》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寫下瞭《念奴嬌 · 追思焦裕祿》,後發表在《福州晚報》。
念奴嬌 · 追思焦裕祿
習近平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
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①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瞭平生意。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一九九〇· 七 · 十五
註:
①焦裕祿當年為瞭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如今,蘭考泡桐如海,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幼桐已長成合抱大樹,人們親切地叫它 " 焦桐 "。
②焦裕祿臨終前說," 我死後隻有一個要求,要求黨組織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瞭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瞭平生意。"
鏗鏘的詞句,真切表達瞭作者對焦裕祿的思念與欽佩,以及對其精神的深情贊頌。而在作者對這位兩袖清風的實幹傢的追憶中,讀者也能體會到習近平那份民重於山的情懷。
無論是諸子百傢的思辨,還是古代先賢的千古佳句,這些或飽含情懷,或蘊藏哲思的詩詞,都向世界發出瞭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 " 中國聲音 "。
參考資料:《習近平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