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蒸發 364 億,茅臺還扛得住嗎?

11-18

在資本市場的狂歡和經銷商的 " 囤積居奇 " 之下,茅臺開始變得無法用常理邏輯去理解。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陳白

恐怕沒有任何一傢 A 股公司能夠像貴州茅臺這樣,不僅僅是貼近人們日常中的高檔生活標簽,同時在資本市場擁有從長期看幾乎是永遠上漲的漂亮 K 線——這樣的線條,投資者也隻能在香港上市的巨頭騰訊身上見到。

11 月 16 日,沒有一點點防備,甚至沒有膠著的痕跡,茅臺以 4.51% 的漲幅輕松突破 700 元大關。收盤 719.11 元,市值突破 9000 億元

▲貴州茅臺 11 月 17 日跌 4.01%,報收 690.25 元

盡管周五(11 月 17 日)在輿論重壓之下,茅臺股價跳水 4%,一日蒸發 364 億元,但到目前為止,它依然是中國大陸資本市場上的最高價個股。

目前無一機構看空貴州茅臺,高盛更是將對其的目標價上調到 881 元。

當然,即使是 881 元,相比一瓶酒的價格依然有距離。在電商平臺上,一瓶茅臺飛天的標價是 1299 元,且是需要預約之後才有資格搶購。

在資本市場的狂歡和經銷商的 " 囤積居奇 " 之下,茅臺開始變得無法用常理邏輯去理解。

從資本市場來看,茅臺的股價在不斷挑戰投資者的認知,從 400 元的唱空,到 500 元的震驚,再到 600 元的甚至是 700 元大關,不同的聲音漸漸退去,在漲勢的巨大能量場面前,所有人都不得不心悅誠服。

▲貴州茅臺 2016 年 2 月至今的股價走勢

這種充滿邏輯悖論的存在,使得茅臺的漲價仿佛 " 魔幻現實主義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茅臺正在成為一個謎。

更可怕的是,即使是在 2015 年股災期間,茅臺股價走勢也極為頑強,幾乎呈現特立獨行的態勢,未見跌停,未見恐慌性踩踏,客觀上成瞭穩定市場的重器之一。

在互聯網新經濟時代,BAT 這樣的平臺巨頭漲勢如何驚人,本質上依然在人們心理預期的范圍之內。

畢竟,誰都不能否認,這是科技和互聯網平臺們締造的新世界,它們是新生態商業規則裡的主要玩傢。

但是,作為傳統企業代表的茅臺,同樣誰都不能否認,它所依賴的核心技術,千百年來並沒有發生生產關系和效率上的實質改變。

盡管信徒堅持認為茅臺不是啤酒,但背離基本面的過於誇張的漲幅,依然使得它更像是一場泡沫。

從酒業市場來看,盡管其他高端餐飲行業在 " 八項規定 " 出臺之後紛紛應聲而下,資本市場的先例,就是如今已經掙紮在生死一線、幾乎沒有門店的湘鄂情。

然而,即使是在有關部門嚴厲打擊 " 三公 " 消費最緊張的年份,翻看茅臺的財報,業績也並未出現大的波動,其主要財務指標一直以一種可預見的遞增曲線穩健增長。

▲貴州茅臺對股價創新高進行表態

如今,茅臺距離萬億市值僅有不到兩個漲停板。如果你無法理解 " 萬億市值 " 是什麼概念,不妨從一個經濟數據來作個比較:茅臺所在的貴州省,2016 年的 GDP 是 1.1 萬億元。

從以上角度看,甚至不妨可以說,市場的邏輯在茅臺面前已經失靈。

如果此時你還在繼續用供給需求的計算來考量作為商品的和作為股票的茅臺,可能隻會徹底迷失在這一價格的迷宮。

對於具備 " 國酒 " 標簽、具備 " 面子 " 屬性、具備 " 收藏品 " 價值的茅臺,與其說它是一種商品,不如說它已經異化成為消費社會的新宗教。

這種 " 宗教 " 的信仰,是曖昧卻巧妙地結合瞭歷史淵源沉淀的官本位和當代消費社會物質狂歡的新變種。茅臺身上所匯聚的復雜情緒、所創造的 " 唯一性 " 符號,在中國制造裡都是極度稀缺的。

在這種信徒心理基礎上,茅臺的股價即使充滿瞭泡沫,也是剛性的泡沫。

有多少人購買茅臺是沖著它的使用價值的?

▲在中國,茅臺是 " 面子 " 的象征

目前並沒有值得參考的數據。但可以想見的是,在奢侈品的定位和中國人的 " 面子 " 變現功能面前,隨隨便便就喝掉它,是不是顯得有些暴殄天物瞭?

況且環顧市場,當房子不再升值,當黃金不再可靠,甚至連美元都在失去光環,還有什麼能夠滿足沉積在市場中天量的無處可去的流動性呢?

除瞭 " 雙 11" 的千億級購物狂歡,也隻有像茅臺這樣的稀缺品。

法國哲學傢、社會學者讓 · 鮑德裡亞把這種拜物教稱為消費社會的異化:符號消費的不再是物而是關系本身,其實質在於通過物的消費獲取身份建構的意義。

資本市場的價格和白酒市場的價格,無非都是這種大眾消費欲望的具體表征。

隻不過,在股市的杠桿裡,這樣的欲望被凸顯得格外誇張,也格外具有危險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