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傢找到“天使粒子”

07-21

由 4 位華人科學傢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瞭正反同體的 " 天使粒子 " ——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瞭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 80 年的漫長追尋。

據人民日報 7 月 21 日消息,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志上。該成果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康隆課題組和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寇煦豐課題組等多個團隊共同完成,通訊作者為何慶林、寇煦豐、張首晟、王康隆,均為華人科學傢。

諾貝爾獎獲得者 Frank Wilczek 評價這項工作時說 : 張首晟與團隊設計瞭全新的體系 , 並在實驗中清晰地測量到馬約拉那費米子,這真是一項裡程碑的工作。

國際同行指出:發現馬約拉那費米子是繼發現 " 上帝 " 粒子 ( 希格斯波色子 ) 、中微子、引力子之後的又一裡程碑發現,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讓量子計算成為現實。

" 神秘的正反同體粒子,讓我們等瞭 80 年 "

在物理學領域,構成物質的最小、最基本的單位被稱為 " 基本粒子 "。它們是在不改變物質屬性前提下的最小體積物質,也是組成各種各樣物體的基礎。基本粒子又分為兩種:費米子和玻色子,分別以美國物理學傢費米和印度物理學傢玻色的名字命名。

東方西方哲學傢都認為,人類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滿正反對立的世界:有正數必有負數,有存款必有負債,有陰必有陽,有善必有惡,有天使必有惡魔。 1928 年,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傢狄拉克 ( Dirac ) 作出驚人的預言:宇宙中每一個基本費米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粒子。根據愛因斯坦 E=mc2 的質能公式,當一個費米子遇上它的反粒子,它們會相互湮滅,從而使兩個粒子的質量消失並轉化為能量。

從此以後,宇宙中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被認為是絕對真理。然而,會不會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說正反同體的粒子 ?1937 年,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傢埃托雷 · 馬約拉那 ( Ettore Majorana ) 在他的論文中猜測有這樣神奇的粒子存在,即我們今天所稱的馬約拉那費米子。不幸的是,他本人做出這一猜測後在一次乘船旅行中神秘失蹤。自此以後,尋找這一神奇粒子成為瞭物理學傢門夢寐以求的探索目標。

科學傢們認為,在粒子物理中,標準模型范疇之外的中微子可能是馬約拉那費米子。而要驗證這一猜想,需要進行無中微子的 beta 雙衰變實驗。可惜的是,這項實驗所要求的精度在今後的 10 年到 20 年以內都難以達到。

張首晟把突破口轉向凝聚態物理。從 2010 年到 2015 年,張首晟團隊連續發表三篇論文,精準預言瞭實現馬約拉那費米子的體系及用以驗證的實驗方案。王康隆等實驗團隊依照張首晟的理論預測,成功發現瞭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為持續瞭整整 80 年的科學探索畫上瞭圓滿的句號。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的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命名為 " 天使粒子 ",這個名字來源於丹 · 佈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 這部作品描述瞭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過去我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瞭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隻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張首晟說。

" 今天的成果,是建立在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基礎上 "

困擾瞭物理學界 80 年的難題是怎樣被破解的 ? 張首晟認為,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建立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天使粒子的發現,得益於先前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探索,也是理論和實驗結合的成果。

最初,張首晟按常理做瞭一項推斷:既然馬約拉那費米子隻有粒子、沒有反粒子,那麼它就相當於傳統粒子的一半。他很快意識到," 一半 " 的概念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早在 2008 年,張首晟理論就預言瞭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預言在 2013 年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領銜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證實。在實驗中,隨著調節外磁場,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呈現出量子平臺,對應著 1、0、-1 倍基本電阻單位 e2/ h。也就是說,量子世界裡的電阻是量子化的,它隻能整數倍地跳臺階。

這給瞭張首晟一個靈感:馬約拉那費米子是通常粒子的一半,既然通常的粒子按整數跳,馬約拉那費米子或許就是按半整數跳——它一定會呈現出一個奇特的、"1/2 的臺階 "。由此,他預言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存在於一種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薄膜和普通超導體薄膜組成的混合器件中。當把普通超導體置於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之上時,臨近效應使之能夠實現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相應的實驗中會多出全新的量子平臺,對應 1/2 倍基本電阻單位 e2/ h。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