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雲的 " 無人商店 " 火瞭。店內無人看守,貨品拿起就走,機器自動識別,出門即走即付。對此不少人擔心,有 " 共享單車 " 的前車之鑒,面對無人超市這類全靠自覺的新事物,市民素質恐怕經不起考驗。令人意外的是,上海首傢無人便利店 " 沒敗給市民素質,卻輸給瞭持續高溫 "。 ( 據昨日《南方都市報》 )
事情是這樣的,上海最近氣溫高達 35 ℃,無人便利店由於選址沒經驗,未配備防曬設備,導致店內溫度高達 40 ℃,像甜甜圈、巧克力、糖霜一類產品,全部融化。無人便利店也被迫暫時停運。看來,無人商店概念雖火,但真實落地之後,肯定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對此,商傢應未雨綢繆,有所準備。
無人超市出現後,媒體對於 " 考驗素質還是考驗技術 " 這個問題,焦點多放在前者;而目前看來,無人商店面臨的技術上的問題也很突出。敗給高溫的上海首傢無人商店,這個例子很典型,連馬雲的 " 淘寶會員店 ",運行初始也遇到瞭不少問題。比如,據報道,目前淘寶開發的無人運營系統,身份識別的錯誤率是 0.02%,商品識別錯誤率為 0.1%,識別精度尚有提升空間。個人識別上,如果用戶同時戴太陽鏡、口罩、帽子,或者商品被身體緊緊捂住,識別就會比較困難。而且 " 結賬門 " 目前隻能單人依次通過,若購物人數過多,會造成排隊現象。還有,雙胞胎、" 整容臉 " 購物,如何進行有效識別?若顧客使出 " 損招 ",打開飲料喝完再把瓶子放回去,技術上如何防范和處置仍是未知之數。
當然,在素質尚未過關,技術也亟待完備的時候,不可能等到素質過關瞭才來試驗推廣新技術。實際上,所謂的 " 素質堪憂 ",也不是中國才有的問題。國外早就有無人收銀,顧客自行掃碼付款的超市。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普通超市每年因偷盜產生的損失是營收的 1%-2%,管控較 嚴 的 沃 爾 瑪 可 以 做 到 0.8%,但無人收銀領域,產生的偷盜率明顯升高。2015 年 6 月間,阿裡巴巴曾經在杭州和北京進行無人超市一日實驗,結果杭州的實驗超市當日隻收回瞭八成應收貨款,損失 3000 元。
有時你還不得不承認,愛貪小便宜這類人性弱點,長期內很難消除。順手牽羊的人不是買不起,而是趨利本能讓他覺得,別人能拿為啥我不能拿。這決定瞭光靠道德的力量難以令所有人自律。那麼通過技術的辦法來督導鞭策,未嘗不是一條推動市民素質提升的新路。當然,大數據會讓個人隱私無所遁形,消費者一舉一動都在電商和數據公司 " 全天候 " 監控之下,這樣的擔心有其合理性。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在涉及個人金融信譽的范圍內,大數據如果扮演類似 " 上帝 " 角色,讓人內心有所敬畏,懲惡揚善,令占小便宜、網絡欺詐、欠債不還者,上超市出不瞭大門,詐騙賬戶被銀行凍結,老賴不讓買飛機高鐵票,站在利益受損一方的立場上,的確是大快人心的事。
總而言之,我的意思是,技術跟素質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如果總是以 " 素質太低 " 的不變解釋來回應萬變現實,共享單車恐怕也不會有今日的可觀局面瞭。與其以 " 素質 " 預見一切,不如關註技術如何影響人、塑造人,並鼓勵企業研發更具人性溫度的技術。倘若有一天,無人超市能為報紙上登過的那位 " 偷雞腿給孩子過節的母親 " 打開一扇門,網開一面———正如任何有同情心的超市老板會做的那樣,人們會說,這才是我們想要的超市。 □果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