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辭職留學 2 年花 40 萬 回國工作月薪反降 2000 元

09-06

在杭州某培訓機構的展示墻上,貼著很多去往世界各地留學生的介紹。記者 嚴嘉俊 攝

早上 8 點半,小傑一路小跑趕到公司,在最後一分鐘打上瞭卡。對待這份工作,他是既珍惜、也有些得過且過。

去年從挪威研究生畢業回國後,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可對於現狀,他卻苦水很多。

" 我現在在一傢無人機公司做設計,我的工作看似朝九晚五,實則隨機性加班。工資嘛 ……" 說到這裡,他有些猶豫:" 怪難為情的,就六千。我是工作一年後再選擇出國的,其實出國前,我的月薪是八千。"

兩年的時間, 40 萬元的花費,至少目前來看,還沒有轉化為可見的收入。在小傑心中,這顯然是一場貶值瞭的留學經歷。在朋友圈子裡,小傑是一個十分開朗、愛和別人談天說地的人。但對於留學回國後的生活,他卻越來越不願多說。

出國留學,支付相對高額的學費和生活成本;畢業後回國發展,用海外經歷與所學知識換取不錯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曾經,在不少傢長和學生的心中,是一筆值得投資的 " 教育賬 "。

可如今,海外留學的性價比早已不復從前。

海歸的心理預期與現實差距到底有多大?快報隨機采訪瞭 50 位回國工作的海歸,聆聽瞭他們回國求職、就業的酸甜苦辣。

父母指責虛度光陰 工作經歷缺少與心理落差 造成 " 水土不服 "

小傑夏天愛穿短袖拖鞋,冬天標配沖鋒衣,平時愛運動和登山。這都是出國前的工作帶給他的 " 後遺癥 "。

三年前,小傑從一所大學輪機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按部就班地當瞭海員。工作就是負責日常輪機的維護,半年出海,半年休假,每逢出海,生活就極其單調,釣魚、遊泳已經是最好的娛樂。" 這也養成瞭現在話多、嘴碎的習慣。" 開朗的他總是不忘 " 自黑 "。

那時候,拿著 8000 元的工資,小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瀟灑,隻是工作實在枯燥辛苦。一年下來,他攢瞭些錢,和傢裡一合計,還是出國讀個研究生吧,改變一下就業方向。

運氣不錯的小傑,順利申請到瞭世界百強科技大學的 offer,花兩年時間攻讀瞭產品與系統設計專業,研究船舶上的模塊設計。國外的生活很瀟灑,性格開朗的他常和外國朋友一起聚會,其間還談瞭一個英國女友,可以說過得意氣風發。

學成後,帶著海外所學與經歷,小傑背著行囊回到祖國。如數量龐大的國內應屆畢業生一樣,他也要面對就業的現實。回國後,小傑幹勁十足,希望能在北上廣打拼一番,可現實卻讓他非常無奈。他給馬士基、來福士等知名外企投出的海量簡歷都毫無回音。接著,他又廣泛撒網,給所有機械制造公司都發瞭簡歷,也都石沉大海。在傢裡蹲瞭四個月後,父母越來越焦急,不斷指責他在國外的這兩年是虛度光陰!

無奈的他隻好再次降低預期,找瞭現在每月 6000 元的工作。

像小傑一樣遭遇的人並不少,懷抱著海外履歷,這些海歸往往希望能敲開一線企業的大門,但求職路上卻佈滿荊棘。

在快報隨機采訪的 50 位海歸中,僅有 11 位認為自己在求職階段適應得很好;有 28 位表示,在求職中發現,相比國內畢業生,自己工作經歷的缺失成瞭就業的主要障礙;有 16 位表示,自己對國內的就業形勢並不瞭解;有 20 位認為,最後找到的工作與自己的心理預設有強大落差。

失意時,小傑總結過自己工資低的原因。他認為,一方面是北上廣地區競爭激烈,和自己一起應聘的不少都是美國常青藤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近年來留學生越來越多,文憑含金量不復從前,企業在評判海歸時更為苛刻;最後,他認為跟自己所就讀的是傳統型專業有一定關系。

72% 海歸畢業後

選擇馬上回國就業

對於大多數留學生來說,回國就業依舊是他們的首選。這與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國內就業機會多、國外難留等因素不無關系。" 希望回國與親人朋友相聚 " 和 "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就業機會增多 " 成為大傢提及的最多話題。

在快報隨機采訪的 50 位海歸中,本科畢業占比 20%,碩士占比 80%。有 72% 的海歸在完成留學生活中選擇馬上回國就業,有 10% 選擇先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再歸國就業,還有 14% 選擇暫不就業。

大多數海歸都有一個共識:國外難留,國內也不錯。對於回國的選擇,不少海歸還提到瞭國外就業、移民政策、文化融入等問題。近幾年來,國外高校畢業後,想留下來越來越難,很多國傢的移民政策越來越苛刻。

就業優勢不明顯

高投入、低回報

僅有 10% 的海歸對現狀表示滿意

小費去年 9 月從英國華威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回國後,她立馬投入瞭就業大潮。" 不順利,太不順利瞭!" 出於個人考慮,她想去上海闖一闖,可當時一輪浩浩蕩蕩的秋招剛剛結束,大企業的崗位需求已經不多。

小費認為,剛回國時,不少留學生都同她一樣,對自己有一種盲目的自信,對自己的競爭力也會有錯誤的判斷。

" 當我去面試時,發現同期競爭的都是國內 211、985 畢業的研究生。而企業相對來說會更認可國內的學校。並且,這些國內名校畢業生大多已經在知名企業完成瞭 2-3 段的工作實習。用熟不用生,企業的邏輯我們也能夠理解。"

" 本以為語言能為我的求職加一份籌碼,但工作後發現,日常的英語已經足夠,除非你就職於外資企業或語言相關工作。在這樣的基準下,同期應聘者的能力幾乎是持平的,那也就直接導致瞭薪水的差距不大。"

在快報 50 位隨機采訪的海歸中,僅有 22% 的海歸進入外資企業,24% 進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則成為他們流向最多的地方,占比 42%,還有 6% 進入事業單位,2% 選擇瞭創業。

關於海歸們最不滿意的薪水問題,在我們的隨機采訪中也可見端倪。在 50 位海歸中,有 28% 的起薪在 6000 元以下,最低的隻有 3500 元;起薪在 6001 元 -8000 元的最多,占 40%;在 8001 元 -10000 元、10001 元 -20000 元和 20001 元以上的分別占 18%、10% 和 4%。而近七成的海歸對於回國後的第一份薪水的期待值在 6000 元以上。

就留學支出來說,僅有 8% 的海歸每年留學花費在 10 萬以內,有 20% 的花費在 10 萬到 20 萬之間,花費 20 萬至 30 萬的最多,占比 40%,還有 24% 的花費在 30 萬到 50 萬之間,8% 每年花費在 50 萬以上。

高支出形成高預期,低回報造成心理落差,情緒低落在所難免。

提起現狀,僅有 10% 的海歸表示對現狀滿意,有 36% 直接選擇瞭 " 不滿意 " 選項,其餘 54% 在過渡段掙紮,表示 " 暫時滿意 ",因為 " 降低預期 " 是他們求職初期的最大表現。

如今大量留學生歸國,企業也有瞭自己的一套標準,有的企業會根據學校知名度,在求職者薪水中體現一筆 " 名校畢業費 "。但海外高校紛雜,海歸能力也參差不齊,除一份文憑外,一些單位的 HR 沒有足夠的信息去判斷一個海歸文憑的含金量。

面對海歸起薪的 " 低開 ",一位知名留學行業人士表示:" 用人單位招聘,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其中工作經驗很重要。剛畢業的海歸和其他應聘者比起來,沒有比別人強多少。如果要看海歸的發展,最起碼要等個四五年,甚至是看未來十年。25 歲到 35 歲,10 年裡是否能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或者創業成功。"

面對自己高投入、低回報的現狀,未來發展能否 " 高走 "?在我們的小調查中,大部分海歸在迷茫中還是表現出瞭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雖說現在薪水不高,但出國的經歷對自己的成長和思維、能力各方面都有瞭鍛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