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

09-07

由中華文化學院 (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 " 中華文化與宗教中國化 " 論壇 9 月 6 日在京舉行。昨天,觀察者網在頭條報道瞭《我國五大宗教團體負責人共議宗教中國化》。

正好,觀察者網 - 正經君就此翻瞭翻《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當中一章正是 "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當中有很多深刻的論述。

正經君挑出瞭其中首次面向大眾公開的部分,以饗讀者,本篇為第一篇。

國傢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關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互助,促進民族和諧。我們要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2014 年 3 月 4 日)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歷史形成的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我國少數民族有一億多人,處理好民族關系始終是國傢政治生活極為重要的內容。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開發的,中華民族的未來也要靠五十六個民族共同來開創。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 年 5 月 28 日)

我們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深入細致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堅決克服和防止簡單化、片面化,堅決克服和防止忽左忽右、搖擺不定。隨著形勢發展,需要完善的可以完善,需要改革的可以改革,但不能在根本立場上動搖。

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堅持團結穩疆,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傢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

必須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

概括起來說,民族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集這麼多的 " 區 " 於一身,足以說明民族工作在黨和國傢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隻有瞭解瞭這個 " 傢底 ",才能真正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懂得民族工作有多重要,做好民族工作有多不容易。

——《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 年 9 月 28 日)

2014 年 9 月 28 日至 29 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上,曾經有許多民族登上過歷史舞臺。這些民族經過誕育、分化、交融,最終形成瞭今天的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共同開發瞭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瞭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輝煌。可以說,多民族的大一統,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傢的一個重要優勢。

我們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傢庭和傢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傢庭裡不同成員的關系。

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就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

我們黨采取民族區域自治這個新辦法,既保證瞭國傢團結統一,又實現瞭各民族共同當傢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傢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瞭重要作用。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做到 " 兩個結合 "。一是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團結統一是國傢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國傢團結統一,就談不上民族區域自治。同時,要在確保國傢法律和政令實施的基礎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給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決好自治地方特殊問題。而是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民族區域自治,既包含瞭民族因素,又包含瞭區域因素。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這一點必須搞清楚,否則就會走到錯誤的方向上去。

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我們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

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是我國民族關系的真實寫照。盡管發生瞭一些事情,但我國民族關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團結的基礎是穩固的。民族分裂勢力企圖破壞民族團結,極個別民族地區發生民族隔閡的現象,這是支流,不是主流。不能把某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局部出事同這個民族整體捆綁在一起,不能把某一少數民族中極少數人鬧事同這個民族全體捆綁在一起,不能把發生在少數民族人員身上的事同實踐已經證明並長期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捆綁再一起。要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多看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同時,要正視新情況新挑戰,不斷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民族團結說到底是人與人的團結。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都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創共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傢統一的人心防線就一定能築得牢牢的。

加強民族團結要創新載體和方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端著架子空喊口號是不行的,形式轟轟烈烈,效果未必就好。要在全社會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頭頂同一片天空,腳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幹部群眾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一切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行。

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隻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問題,有不少是由於群眾不懂法或者不守法釀成的。這些矛盾和問題,雖然帶著 " 民族 " 字樣,但不都是民族問題。要增強各族群眾法律意識,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要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置。不能因為當事人身份證上寫著 " 某某民族 " 就犯嘀咕、繞著走,處理起來進退失據。對極少數蓄意挑撥民族關系、破壞民族團結的犯罪分子,對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動的犯罪分子,不論什麼民族出身、信仰哪種宗教,都要堅決依法打擊。

加強民族團結,要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反對 " 兩種主義 " 的問題,從共同綱領到現行憲法都作瞭規定。大漢族主義要不得,狹隘民族主義也要不得,它們都是民族團結的大敵。大漢族主義錯誤發展下去容易產生民族歧視,狹隘民族主義錯誤發展下去容易滋生離心傾向,最終都會造成民族隔閡和對立,嚴重的還會被敵對勢力利用。當然,人民內部、同志之間真正能上升到主義層面的分歧並不多,要防止無限上綱上線,把 " 兩種主義 " 變成內耗工具。要各去所偏、歸於一是,引導各族幹部群眾自覺維護國傢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關鍵是實現什麼樣的發展?" 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 "。要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對口支援的項目和資金,不能用錢砸形象,而是要著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改善民生。就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一個人沒有就業,就無法融人社會,也難以增強對國傢和社會的認同。失業的人多瞭,社會穩定就面臨很大危險。有的民族地區就業問題突出,必須堅持就業第一,增強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切實把這個民生頭等大事抓好。民族地區發展二、三產業,開發項目、建設重點工程,無論誰投資,都要註重增加當地群眾就業、促進當地群眾增收。

民族地區抓團結、抓發展,都離不開教育這個基礎性工作。如果對青少年放任不管,他們就容易受錯誤思想特別是錯誤的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的影響,有的甚至會走上危害社會、危害國傢安全的道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搞好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造就更多適應民族地區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民族工作要見物,更要見人。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的,正確行動來源於正確思想,錯誤行動來源於錯誤思想。要把黨的民族政策貫徹落實好,要把民族地區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抓好,沒有正確的思想認識不行。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傢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瞭,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就難以形成認同。在一些有關民族地區推行雙語教育,既要求少數民族學習國傢通用語言,也要鼓勵在民族地區生活的漢族群眾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學好國傢通用語言,對就業、接受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融入社會都有利。要積極推進民漢合校、混合編班,形成共學共進的氛圍和條件,避免各民族學生到瞭學校還是各抱各的團、各走各的圈。

2014 年 9 月 28 日至 29 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 9 月 28 日,與會代表在聽會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