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傢夥熟悉的麥當勞突然又火瞭。
噢不對,或許咱們該改叫它—— " 金拱門 "。
聽到麥當勞這土炸天的新名字,網友們也紛紛開瞭腦洞,給洋快餐們貢獻瞭一批中文名 ……
…… 把 Subway 翻譯成 " 陜北味 " 的你給我站住!
老實說,外國品牌要進駐中國,必須得註冊一個官方的中文譯名。
就像是GAP的" 蓋璞 ",哪怕它難聽到炸,可能品牌自己都很少寫出來,但在證件層面," 蓋璞 " 這個中文譯名是少不瞭的。
再來考大傢一個 ……你知道 " 樂金 " 是什麼品牌嗎?
這個聽起來無比鄉土的品牌,其實就是咱們耳熟能詳的 ……
老實說,同為韓國品牌的Samsung的中文譯名" 三星 "也挺土的,但大傢至少聽習慣瞭不是麼 ……
還有小文青們很愛的咖啡品牌Costa, 人傢的中文名居然叫" 咖世傢 "……
按理來說,Costa 翻譯成 " 咖世傢 " 也勉強算是信達雅瞭。但不知為啥,或許咱們已經聽慣瞭 Costa,突然接觸到它的中文名,真有種說不出的別扭感 ……
再來看看英倫輕奢品牌Dunhill, 隨便拿張海報,那迷之英倫范兒撲面而來 ……
隻是 …… 看到它的中文名 ……
…… 這麼一說,連鎖酒店"Sheraton"翻譯成" 喜來登 "也是夠土的瞭。隻是為啥聽起來沒有 " 登喜路 " 那麼違和,可能隻是因為咱們習慣瞭吧
說到品牌的翻譯,化妝品和護膚品也一定是重災區。
按理來說,化妝品 / 護膚品的品牌名字應該往 " 美 " 的方向靠,而中文恰好音形韻無一不美。隻要肯走心,一個美美的中文譯名絕對不在話下。
經典的翻譯例子也有不少。比如咱們熟知的 " 蘭蔻 " 和 " 雅詩蘭黛 ":
雖然名字都含 " 蘭 ",但 " 蘭 " 在這並不是重點。
反而 " 蔻 " 和 " 黛 " ——中國古代常見的香料與畫眉顏料,才是突顯女子當窗理雲鬢之美的精髓。
這種美感一上來,隨即也出現瞭一大批詩人 ……
比如美國知名彩妝品牌 Revlon,中文譯名為" 露華濃 ":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還有法國的彩妝品牌 Make Up For Ever,現在的中文譯名為 " 玫珂菲 "。
而在早先,它還有個更文藝的譯名" 浮生若夢 "……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另外,法國護膚品牌 Clarins 的中文譯名" 嬌韻詩 ",或許也脫胎於古典詩詞:
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
欲笑還愁羞不語,惟有傾城嬌韻。
嗯 …… 這譯名可以說是非常本土化瞭,嬌韻詩,聽起來完全不像洋貨瞭。
此外,美國的護膚彩妝品牌 Clinique,也有個非常典雅的中文名" 倩碧 "……
東都妙姬,南都石黛,傾國傾城。
芳菲節,倩碧雲捧出,天外飛瓊。
哪怕不是詩人附體,也可以從其他的方面把產品包裝得高級一點兒。
比方說護膚品牌 LA MER, 字面意思差不多就是 " 大海 "。但若是你說" 今天我搽瞭大海牌面霜 ",那就真是土土的瞭。
而若是按發音把 LA MER 譯成 " 臘梅 ",說" 今天我搽瞭臘梅牌面霜 ",貌似還是土土的 ……
所以,人傢把 LA MER 翻譯成" 海藍之謎 ",乍一看和原品牌沒啥聯系,但架不住人傢的文藝細胞啊 ~
當然瞭,也不是所有的化妝品都翻譯得既高大上又精致文藝。
前面有說到 " 蘭 " 是這類翻譯裡的高頻字:美國有雅詩蘭黛,法國有蘭蔻,韓國有蘭芝 ……
但法國的知名化妝品牌 Guerlain 翻譯成 " 嬌蘭 ",就感覺有點 …… 嗯 ……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主頁君一直以為 " 嬌蘭 " 就是下面這個 ……
此外還有同樣" 蘭 " 字輩的法國輕奢品牌" 聖羅蘭 ",原名即妹紙們都知道的 YSL……
說 YSL 咱都懂。說 " 聖羅蘭 ",總有一種床上用品的既視感 ……
譯名同樣土土的還有日本護膚品牌 DHC:
說 DHC,知道的人肯定不少。但要說起它的中文譯名 " 蝶翠詩 "……
起個中文名?哪有那麼簡單!
中文博大精深。傢長給自傢孩子起名字都要煞費苦心,更何況一個擁有全球眼光的知名品牌呢?
▲ Coca-Cola" 可口可樂 " 至今仍是外國品牌中文譯名的經典案例
在品牌的中文譯名上,《紐約時報》就舉出過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
Coca-Cola, 可口可樂
Tide,汰漬
Reebok, 銳步
Lay ’ s ,樂事
Nike,耐克
BMW,寶馬
那麼,這個中文譯名到底怎麼取才好呢?
主頁君不由想起瞭礦泉水 Evian 的中文名" 依雲 ",那也是音意俱佳,信達雅全齊活瞭:
半依雲渚半依山,愛此令人不欲還。
(雲渚:山間的河流)
秩秩斯幹,潺潺清泉," 依雲 "這名字可謂是雅致到瞭極點。
嘿 …… 說瞭這麼多,其實洋氣也好土也罷,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 嬌韻詩 " 和 " 蝶翠詩 " 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三星 " 聽起來再土也同樣賣得好。
品牌名字固然能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本身。
你想啊,Apple 的中文名 " 蘋果 " 能有多高大上?還不照樣成為全球性的流行品牌?
…… 不說瞭,咱們放學後金拱門見吧。
最後要說,其實,對於害怕中國人民說自己土的洋品牌,麥當勞最近這一波神操作已經很說明問題:既然網友給瞭新的爆款設定,不如就沒羞沒臊地接受,等於一次免費的新品牌傳播,都省瞭自己的策劃成本瞭,效果更是明擺著。
畢竟,中國人對洋品牌的心態正在迅速變化,洋正在走下神壇,現在正是比拼誰更中國的時代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