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坐長途火車的必備品,泡面毫無爭議該位列其中。比起火車高鐵上難吃又貴的便當,泡面顯得物美價廉得多。
但在高鐵上吃泡面,也可能招來麻煩。
前幾天,高鐵上一位女乘客怒罵旁邊的男乘客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
罵人的起因是,男子吃泡面的味道影響到瞭自己和女兒。
視頻一開始,這名女子情緒就頗為激動,高聲指責男子:“說瞭不讓吃你還沒完沒瞭?”“有沒有公德心?”“吃完還不倒湯,留著故意熏別人!”
到最後臟話連篇:
“什麼叫噴你?你吃屎才噴你呢!”
“你這種敗類,以後別上高鐵”
男子則比較平靜地用手機記錄下女子辱罵的片段,在被懟時堅持和同行的女友吃瞭泡面,還告訴女友:你慢慢吃。
從視頻裡看,他的態度和這位女子形成瞭鮮明對比。
高鐵上能不能吃泡面?兩人究竟誰對誰錯?視頻一出,網友已經就這些問題吵翻瞭天。
有人認為錯在女子,因為高聲喧嘩會打擾更多人,比起泡面味兒更讓人難以忍受。多次用手指著男子、用侮辱性的字眼攻擊他,顯得很沒教養。
也有人認為這名男子錯在先,明知高鐵是密閉車廂,吃味道大的食物就應該去餐車。
可仔細分析事情的經過會發現,其實這兩個人,都缺乏規則意識。
女子情緒失控臟話連篇
從視頻來看,這名女子全程情緒激動,不停地大聲質問對方:“有沒有公德心?要不要臉?”並且用上瞭“傻 X ”、“敗類”等侮辱性的字眼。
這也是讓網友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比起泡面的味道,更多的人認為,這樣毫無顧忌地大聲喧嘩、臟話連篇更讓人難以忍受。
圍觀群眾來勸:“大過年的,就互相理解下吧。”女子卻不依不饒。
隨後她又吼道“這兒還有孩子呢!大人受影響孩子也受影響!”
男子反問:“你還知道有孩子啊?”言外之意,讓孩子看到你發飆的樣子真的不合適。
女子理直氣壯:“這是我的孩子,關你屁事?”
背景音裡,是孩子的哭聲。
有人說,還好孩子還小,將來未必會記得這一幕。否則,自己的母親在眾人面前暴怒而起、歇斯底裡,恐怕會成為一生難忘的恐怖畫面。
除此之外,女子幾次強調,高鐵明文規定不準吃泡面。
事實上,2016 年,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營運部副主任黃欣提到過,動車組不同於普通空調列車,它的封閉性極強,泡面味道又大,在動車上吃泡面可能會影響別人,所以動車上不出售方便面。
也就是說,官方並不鼓勵在動車上吃泡面這種行為。
然而,據《鐵路進站乘車禁止和限制攜帶物品的公告》第六條規定,禁止攜帶的危害列車運行安全或公共衛生的物品包括:可能幹擾列車信號的強磁化物,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品,有惡臭等異味的物品,活動物(導盲犬除外),可能妨礙公共衛生的物品,能夠損壞或者污染車站、列車服務設施、設備、備品的物品。
泡面並不在其中。
所以男子在高鐵上吃泡面,沒有違反任何規定。
面對質疑,女子拿不出證據,開始胡攪蠻纏,一口咬定高鐵上就是不準吃泡面。
有人辯駁,她提高嗓門直到破音。
心理學傢武志紅在《巨嬰國》裡寫道:“我們都是龍,而龍都在追求全能感,全能感一旦被破壞,會生出毀滅整個世界的破壞欲。”因為他們要爭奪唯一說瞭算的話語權。
女子的處事方式:你讓我感到不爽,我不管怎麼樣都要讓你付出代價,就是一種很典型的破壞欲。
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女子這次的行為也並非不可理解。
隻是,女子隻想到瞭自己如何討厭泡面的味道,一遍遍質問男子有沒有公德心,卻絲毫沒有想到,從她高聲罵人開始,她自己的公德心,也早已消失。
擾亂公共秩序,卻毫無知覺,隻關註自己的情緒,正是自私。
男子采取人肉方式發泄情緒
女子的錯一目瞭然,男子的錯卻容易被忽略。
吃不吃泡面屬於個人權利,旁人不喜歡也可以理解。隻是規則之外,還需要有一點公共意識。
賭氣不倒湯的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乘客。
如果說女子的辱罵和制止,是一件事的起因。
那麼這位藏在手機背後全程沒露臉的男子,才真正把事件推向高潮。
3 月 3 日,男子在滄州貼吧上發表瞭視頻,配的文字是“請人肉這個滄州女人,乘高鐵沒素質,滄州老鄉們有認識的嗎 …… ”
將女子辱罵自己的片段錄成視頻、沒有打碼地發到網上,號召網友人肉,不過是換瞭一種形式的網絡暴力。
最後,他還牽連瞭乘務員。
視頻中可以看出,男子是主動去找乘務員訴苦,這時乘務員安慰男子,說瞭罵人女子兩句。
看到男子拿著手機在拍,她問:“你不會拍我吧”。
男子拍瞭卻謊稱沒有。
在這之後,他將乘務員和他私聊時說的話也全數放在瞭視頻中,面貌也未經打碼。
對此,男子的解釋是:視頻是在半醉半醒間發出去的。
女子沒有規則意識,把沒的說成有的,男子同樣沒有規則意識,選用人肉這種方式,發泄瞭情緒,卻沒法收拾殘局。
利用網絡輿論的潛規則,不經人同意就上傳視頻,已經是侵犯肖像權。
現實中的個人暴力,和網絡上的人肉暴力,沒有誰的傷害低。
記得去年南京南站一男子猥褻女童的事件引起熱議,照片被傳到網上,一位名為李炳鑫的男子迎來無妄之災。
因為與照片中的男子有幾分相似,被無辜錯認,之後有博主在沒證實的情況下,擅自將他的信息公佈在網上,幸好從事媒體的他,知道如何應對網絡暴力,最後才能在網上自證清白。
可更多被網絡暴力傷害的無辜或有錯的人,根本沒有辯解機會。
更深的傷害,是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毀壞。
就像“魚信任水,水卻煮瞭魚”,喊狼來瞭的小孩最後遇上狼沒人來,也是失去信任的緣故。
本來占據道德高地,卻在之後穩當回擊。
在男子的解釋中,他拍攝視頻女子是知道的,自己也是為瞭證明清白才選擇拍攝這段視頻。
從錄視頻,要求乘務員處理,再到把視頻發出去,他其實也把自己放在弱者位置上,求取同情。
利益沖突時換位思考
胡適曾在《容忍與自由》裡說,人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這是不容忍的根源。一切不容忍,都來源於深信“我不會錯”的心理。
本質上講,視頻裡的女子因為女兒對泡面過敏,希望男子做出讓步,是為瞭維護自己的權利。
而男子這邊,更沒有什麼過錯。在火車上吃泡面,是他的權利。
本來是一件小事,溝通起來隻要雙方多一份理解和體諒,相信會得到圓滿地解決。
隻因為都覺得自己沒錯,兩人沒能各退一步。
雙方爭執不下時,女子的解決方法是,放任自己的情緒失控,滿嘴污言穢語。
雖然在之後的采訪中女子提到,自己提醒過男子不要再吃瞭,對方不理會,自己才發飆。
但過激的言行舉止,還是為她招致瞭更多的謾罵。
現在有許多人,不會過公共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把自己的感覺和利益看得太重。
去年高考前夜,廣東惠州有許多大媽自發地暫停瞭平時每天都進行的廣場舞活動。
可也有廣場舞隊伍照常在跳。被采訪的大爺說,如果因為高考,就不讓他們跳舞,是剝奪他們鍛煉身體的權利。" 明天高考,今晚又不高考,我們還得練!”
孔子在《論語》裡提過四件堅決不要做的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毋我”意思就是,不唯我獨是,不以自我為中心。
自己的利益容不得絲毫損害,輪到他人的利益時,就愛咋咋地,反正和自己無關。
對方是軟柿子,尚且還能維持表面和氣。一旦對方易燃易爆炸,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傢住福州的葉女士喜歡聽歌,在傢時總把聲音搞得很大。
鄰居因為這事沒少跟她吵架,可她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鄰居夫婦不堪其擾,破門而入。一邊罵著“你放的破音樂,要把人逼瘋瞭”,一邊把葉女士暴打瞭一頓。
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
多想想“假如我是他,我應該怎樣?假如我是他,我受得瞭嗎?我不願意的,他願意嗎?”,能避免至少一半的爭吵。
世界上的所有人,其實都在為兩個字而忙,就是“幸福”。
千萬別讓那些突如其來的小問題,拉低瞭你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