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市場上,1 厘米身高值多少錢?

03-19

在某集《非誠勿擾》中,2 米女嘉賓成 1 米 7 男嘉賓心動女生。

在相親中,身高到底有多重要?

比錢還重要。根據大學碩士許榮漫對南京 " 萬人相親會 " 的實證調查,在相親過程中,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身高永遠都高居對對方條件要求的第一位。

在各種相親會、各大相親網站上,身高作為一項擇偶標準,早已不是單純的一項 " 條件 " 那麼簡單。身高條件儼然已經成為瞭一種相親的準入門檻:誰身高達不到某個高度,比如 170cm 以上,別說找對象瞭,連相親的門都摸不著!

近日,一個 1 米 6 的小夥相親被分手 31 次引發瞭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評論:沒有人有義務越過你的外表去瞭解你有趣的靈魂。可問題是,這小夥子條件並不算差(配對次數高達 31 次),然而,身高居然已經重要到可以僭越外貌、體重和收入等,成為瞭否決一切的因素。

小夥被甩 31 次,疑是身高。

而且,根據 2015 年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為 167.1cm,女性平均身高為 155.8cm,與此同時,最受女性歡迎的男性身高為 178cm、最受男性歡迎的女性身高為 163cm。

理想和現實差距如此之大,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對相親的態度都是 " 廣撒網多捕魚 "。這甚至讓很多人都喪失瞭主動去尋找的信心——把信息掛在網上或者相親角,然後等消息就好瞭。

或許在如今的相親市場,情況真的如那位在相親角為女兒物色對象,一連物色瞭三年的劉伯所說的那樣:身高,差一厘米都不行

李伯女兒一米六,他覺得男方怎麼也得比女兒高十二厘米以上,差一厘米也不行。

相親時,身高是什麼樣的存在?

——————

中國式的相親經歷過三個階段,分別是介紹相親、組團相親和 o2o 相親。人們對對方身高有要求的習慣,很有可能就是在一開始介紹相親的時候養成的。

在父母還在包辦婚姻的階段,大傢庭裡子女們的婚姻幾乎都靠媒婆介紹。媒婆為瞭提高配對成功率,總會誇大其詞,極力贊揚對方的樣貌和氣質。但是,無論媒婆怎麼吹,這其中唯一無法作假的信息就是身高。

很多人可能都低估瞭 " 身高 " 對相親的重要性。據中國青年網去年年底的報道,在北京一個千人相親會上,近八成男生會把對女生的年齡要求放在第一位,而超過九成的女生則會把對男生的身高要求放在第一位。其他條件諸如經濟條件、外在形象和內涵氣質等反而處於次要位置。

2016 年韓國建國大學 Kitae Sohn 教授主持的一項研究指出,男高女矮的婚姻更幸福。

步入現代,父母包辦婚姻慢慢消失,年輕人們擁有瞭自由戀愛和擇偶的決定權。但由於工作或經驗的關系,年輕人自己的擇偶能力其實相當有限,他們的父母憂心忡忡,日不能思夜不能寐,不得不親自張羅。

在北京的龍潭公園,晨練的老人們閑聊起自己傢孩子找對象的問題,每個人都唉聲嘆氣。後來有人順著牛皮癬廣告的思路,產生瞭類似的想法:與其老讓自己去麻煩別人,為什麼不讓別人主動來找我呢?

於是他們把子女的信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公園的樹上,有人看上瞭就電話聯系,接著進一步聊聊。這種模式發展到後來就徹底成瞭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每個人都可以在信息的海洋裡面自由匹配和篩選。

這種模式一下就擴散到瞭全國,北京的中山公園、杭州的萬松書院、上海婦聯的巾幗園 …... 這種組團相親,就這樣慢慢變成瞭名副其實的 " 父母相親會 "。

上海傢長聚集人民公園 " 相親角 "。圖 /CFP

然而,在這種相親會裡,雖說依舊戀愛自由,決定權也在子女的手中,但父母們依舊是 " 把關人 ",掌握著設定準入門檻的權力。父母們的價值觀和婚姻觀通常都比較保守,為子女選擇配偶的條件更傾向身高、收入、年齡、傢庭情況等實用的目的。

又因為父母進行的是初步的信息篩選,所以很有可能在有些條件上會放松一點:現在收入低一點沒關系,說不定是個潛力股;現在長得胖一點也沒關系,以後可以減肥;年齡大一點也沒關系,性格會更成熟、生活也會比較穩定;但是現在要是長得矮一點,那就 ……

而且,參加這種相親會的人,各項條件大致都挺平均。所以在這個時候,男性 160cm 和 170cm 之間的差別,就顯得相當之大瞭。

在某街訪節目上,一位阿姨表示,男生身高必須要 170cm 以上。

花錢能彌補身高的不足嗎?

——————

有人就要問瞭,在傳統的相親模式裡,媒婆、父母作為絆腳石,讓身高成為瞭雙方 " 先見一下 " 的障礙。那在現在盛行的直接一對一的相親網站上,身高是否可以成為不那麼重要的條件呢?或者說,要是我比較矮,但我多交點錢,能不能讓更多人看到我的信息從而瞭解到我呢?

答案是——也不一定。

目前相親網站的盈利模式通常分兩種:一方面,在信息分發的基礎上進行收費,如在世紀佳緣網站上,註冊用戶必須要通過購買 2 元的 " 郵票 " 才可以讓通信雙方瀏覽通信內容,或者付費包時段成為會員——這是很多相親網站收入的大頭。

另一方面,註冊用戶通過付費雇傭 " 紅娘 " 來增加相親的成功率和匹配度。由於相親網站的這項服務針對的主要對象是 " 有錢沒時間 " 的人,這其中的效率未必會比自己找要高。再者,相親網站的紅娘幾乎都是先收費再服務,所以服務的態度、最終的成功率其實也很成問題。

2014 年 12 月 19 日,北京八裡莊的線下相親會。

而且根據世紀佳緣近日發佈的《2016 — 2017 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顯示,在女性註冊會員中,可以滿足男性平均要求的隻占萬分之 7.6,而在男性註冊會員中這一比例更低,可以滿足女性平均要求的隻有萬分之 1.37 ——而這些女性對理想男性的身高要求,幾乎都在 175cm 到 180cm 之間。想要找到理想的對象,幾乎得萬裡挑一。

所以,那些希望通過付費給相親網站增加匹配成功率的人們,由於盈利模式的問題,向相親網站付費其實並沒有提高他們自己的競爭力,也沒有使匹配到的對象的條件變得更好,付費隻是提高瞭選擇的效率而已——以前可能要在 1000 個人裡挑相親對象,而現在隻需要在 100 個裡挑,而且是別人幫你挑,不需要自己費心勞力。

相親網站實質上隻是用雇傭代理的方式,取代瞭曾經挨傢挨戶串門的媒婆和為子女操心的退休父母。至於在相親網站上 1 厘米可以值多少錢,這隻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不管你交多少錢給代理,如果你真心想找對象的話,你的身高信息還是白紙黑字地寫在簡歷裡。你可以祈禱的,就是相親網站上匹配的算法別在初步篩選的階段就把你直接 pass 掉。

北京某 " 相親專門店 ",前來相親的兩位會員在 " 私密相親區 " 見面。

為什麼那麼看重身高?

——————

中國人的身高歧視古已有之,就在前幾年,網絡上還盛行著 " 男生低於 170cm 就是三等殘廢 " 這類的說法。康奈爾大學法學院中國法教授於興中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的本性造成的,即講究等級秩序和帶有歧視性,而這種價值觀又因現代資本主義而變得更加復雜。

他說:" 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中國找工作越來越難。" 在這樣一個買方市場裡," 一些機構在招聘員工時,就變得非常挑剔且具有隨意性。" 而身高就是典型的一種具有相當大隨意性的基於歧視的對他人的判斷。

2014 年,中國大連市兩名保安在領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對兩人同工不同酬感到困惑,而公司的回應是,這是因為其中一名保安身高比另一名高出 5 厘米。他們說,身高高於 180cm 的保安工資更高,因為更高的保安給人更多的安全感。

在某些職業,身高更高的人,工資也更高。

但除瞭保安這類職業,中國對很多並不需要對身高有要求的事情通常也會有身高指定。比如,要進入福建華僑大學學習旅遊和酒店管理的話,校方更偏向招收身高在 170cm 以上的男生以及身高在 158cm 以上的女生。

根據 2012 年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拉塞爾 · 史密斯與別人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中國,男性身高每增加一厘米,其收入平均提高 4.5%,而女性的這個數字更是達到瞭 7.3%。

身高歧視幾乎無處不在,隻是有些表現為明文規定,有些則表現為潛規則——身高相對矮一點的中國人,在工作、擇偶等方面競爭力會大不如人。但在法律層面上,大傢對身高歧視還是有個基本共識的,所以現在的很多用人單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在招聘廣告裡對員工有身高要求。於是這個觀念開始下沉,並且在相親市場裡大行其道。

身高歧視在相親市場裡大行其道。

當然,身高歧視本身並不是中國人獨有的,全世界都有身高歧視的現象,隻是歐美一些國傢的吃相可能沒有那麼難看。經濟學傢對此發明瞭一個新的概念—— " 工資—身高溢價 ":即從全球范圍來看,身高與報酬的確呈正相關關系。在西方國傢,身高每增加 4 至 5 英寸 ( 約合 10.2 至 12.7 厘米 ) ,工資就會相應增加 9% 至 15%。

提出這個概念,並不是要證明 " 越高的人越優秀 ",它想表達的反而是,這個社會對身高的歧視已經通過在多個方面上的作用,最終造成瞭一種現實的不平等——例如在建築工地,主管和工程師的平均身高,比在工地裡接受日曬雨淋的民工們要高得多。

由於身高歧視觀念的盛行,你經常能從父輩口裡聽到," 找對象要找高一點的,要不以後的孩子也會很矮 "、" 這是為瞭改善基因,這是人類為瞭繁衍下去必要的努力 " 之類的說法。

這套說辭,從幾十年前德國某位領袖口中說出來的時候,當時大傢好像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