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爾濱特派記者 尹明 王坤 王媛 文 / 攝 北京報道
黑龍江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大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連續幾年兩會,來自龍江的很多全國政協委員都曾呼籲,國傢以立法形式在我省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2016 年末,作為中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首開先河,將 " 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 " 等內容寫進《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作為連任三屆的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趙雨森每年的提案大多關於龍江農業產業發展。今年兩會期間,他與 ZAKER 哈爾濱特派記者聊起瞭 " 非轉 " 等百姓關註的糧食話題。
趙雨森
特派記者:我省將 " 非轉種植 " 立法曾受到全國關註,主要是因為人們認為在轉基因食品的負面說法未有科學證實時,黑龍江做出這一步是很勇敢。您認為黑龍江在堅守什麼?
趙雨森:現在仍沒有正式、科學和權威的文章表明轉基因食品的負面作用。科學雖未定論,但黑龍江出臺這個政策的初衷,是為瞭在我們國傢保留一片非轉基因的種植區。保護起來,是一件好事,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一個能夠比較的樣本。另一方面,在這個問題還沒有結論的時候,設立一個非轉基因區,也可以增加全國百姓對龍江糧食的信任。
特派記者:這幾天我也旁聽過來自其他省份的代表委員小組討論,有人也提到民間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個別情況。您認為如何加強龍江對 " 非轉 " 的監管?
趙雨森:關鍵在於對種源階段的監管要下工夫。民間種植的情況可能是,種子是由農民私自弄來的,因為轉基因作物可能有抗蟲、抗雜草的作用。這些農民種轉基因作物,也有可能 " 傳染 " 周邊的非轉作物,因為植物的花粉會通過風媒傳播、昆蟲傳播、動物傳播等方式進行傳播。而最終的轉基因產品與非轉基因產品,用肉眼又是無法辨別的。因此有的地方可能監管不到位。這就必須靠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加強監管,並且靠群眾等各方面的監督。
趙雨森(左)
特派記者:我省 " 非轉 " 立法一年多,今年兩會關於這個話題,全國的代表和委員們如何評價?
趙雨森:之前我們很多代表和委員都在呼籲。爭取國傢層面的立法,是希望得到國傢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現在我們省內立法,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責任要更大一些。這次兩會和他們交流起來,大傢對這個事還是挺認可的。他們認為,一方面樹立瞭黑龍江 " 非轉 " 的品牌;另一方面,大傢認為我們為國傢保留一塊 " 非轉 " 的 " 凈土 ",這是有必要的。還有一點十分關鍵,就是國傢規定轉基因產品必須要有標識,我認為在國傢和科學層面並未完全否定轉基因產品的情況下,這一做法是為瞭保證讓民眾有知情權,從而確保民眾對這類產品有選擇權。
編輯 王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