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OPPO …九大廠商聯合 目標直指微信

03-20

流量越來越貴的時代,月活躍用戶超過 10 億的超級 APP 微信正顯示出 " 一統天下 " 的氣勢。

微信的流量有多恐怖?借助微信生態流量,拼多多能夠異軍突起,打得淘寶、京東措手不及;借助微信一二度人脈關系,新世相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刷屏。

當然,騰訊自身也在想法設法收割巨大流量帶來的紅利。這必然要動到他人的奶酪。

去年微信推出瞭小程序,不僅收割瞭各大應用流量,還掌控瞭用戶入口。在此之前,手機流量的入口屬於硬件廠商和蘋果,於是被動瞭奶酪的小米、中興、華為、金立、聯想、魅族、努比亞、OPPO、vivo 這些在手機市場競爭對手走到瞭一起,將共同發起快應用標準,直面小程序的競爭,頗有九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勢。

9 大廠商聯手推快應用,對抗小程序

今天(3 月 20 日)下午上述九傢手機廠商就將在北京舉行快應用標準啟動發佈會。

根據快應用生態平臺介紹,快應用是由 9 傢廠商聯合打造,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原生渲染,同時具備 H5 頁面和原生應用的雙重優點。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性能體驗。快應用框架深度集成進各廠商手機系統中,可以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用戶需求與應用服務間的無縫連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應用服務的轉化效率,同時支持生成桌面圖標等留存能力。

從產品特性來看,快應用定位與微信小程序十分相似,內生於微信的小程序也強調 " 觸手可及 "、" 用完即走 " 的特點。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消息,一名不願具名的手機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快應用的實質其實就是為瞭對抗小程序。雖然現在還沒有明顯的數據,證實小程序對應用商店造成瞭沖擊,但是,硬件廠商必須要防患於未然,避免被邊緣化。" 我還是比較看好這次聯盟的,APP 不能做特別重,所有的應用都在越來越輕。快應用應該說是廠商的主動出擊,去爭奪微信的市場和收益。"

從用戶體驗來看,快應用和小程序的相差無幾,兩者之間的競爭意味非常明顯。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 CTO 胡哲人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現在的狀況是線上流量吃緊,線下成本昂貴,無論是快應用還是小程序,都是龐大市場需求的產物。

快應用 PK 小程序

其實,早在去年,小米便推出瞭 " 直達服務 ",金立推出 " 秒開應用 ",魅族也推出瞭 " 快捷應用 ",它們與微信小程序相似,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然而無奈的是,這種面對小程序的被動反擊而推出的應用,一直不溫不火。

那麼,此次,九大手機廠商聯手的快應用,能夠和小程序一戰嗎?

快應用的優勢在於,基於操作系統,它離用戶近,更方便地讓用戶觸發快應用,運行速度也快。

相比微信,快應用不需要安裝 App,隻需擁有一臺支持快應用標準的機器(甚至連手機都不用換,隻需要升級、更換系統固件),就能使用快應用,而且,快應用還能直接從系統桌面直接啟動。

數據顯示,2017 年底,我國三大運營商移動寬帶用戶(即 3G 和 4G 用戶)總數 11.3 億戶。即使上述的九大廠商隻占 60% 市場份額,也有超過 6 億的用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快應用想要贏小程序依然非常困難。

一方面,在於用戶對應用分發不可逆轉的習慣趨勢。坐擁 10 億月活用戶的微信,已經形成瞭巨大流量場效應,隨著 " 跳一跳 " 為代表的微信小遊戲上線,2017 年 12 月,小程序累計用戶達 4 億。

另一方面,小程序的優勢還在於微信帶來的社交賦予的場景加成,而快應用很難創造出場景加成,也沒有社交優勢。

輸不起的手機廠商

面對強大的小程序,9 大手機廠商選擇瞭 " 同仇敵愾 ",因為應用分發的主導權之爭是一場手機廠商輸不起的戰爭。

一方面,應用分發是手機廠商收入的重要來源。

以手機 App 預裝為例。《法制晚報》曾援引某搜索軟件市場部門經理說法稱,每部手機的每個合作方軟件手機廠商收費價格在 2 元到 5 元之間。也就是說,一款出貨量達到 1000 萬部的手機,如果安裝瞭 15 款預裝 App,用戶將其全部激活,手機廠商收入將達到上億元。

除瞭授權費,很多手機廠商還會收取一定的預裝 App 分紅。據搜狐新聞,對預裝的搜索軟件,手機廠商會按照 " 千次搜索量 " 計算分成:用戶使用該搜索軟件搜索某個關鍵詞達到 1000 次,軟件廠商會獲得 80 元的利潤,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就會分得 15 元的分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目前手機硬件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對於手機廠商來說,賣硬件很難賺到錢,都在尋求向互聯網服務轉型。

最近披露的小米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 年,小米的收入組成中,79% 來自於硬件,21% 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硬件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 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凈利潤率則超過 40%。

目前,小米正在計劃擴大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比例,2017 年,預計小米的硬件業務的收入占比為 68.3%,預計到 2019 年,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占比將超過硬件收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