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王健林和馬雲打瞭個賭 現在怎樣瞭 ?

11-21

論起名字,馬雲勝王健林一籌。

從線上進軍線下,馬雲提出瞭一個名詞——新零售。

從線下轉戰線上,王健林成立瞭一傢電子商務公司。

馬雲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隻有新零售。

王健林說,暫定電子商務公司,可能會讓大傢誤認為是電商 ( 賣產品 ) ,名字還要琢磨。

盡管名稱不同,但兩人其實幹的是同一件事:融合線上與線下,使商業零售成為一個整體。

從這個角度來說,融合線上與線下才是雙方較量的主場。

馬雲的新零售

馬雲新零售佈局顯現。

11 月 20 日,阿裡巴巴以 224 億港元,入股國內最大的商超賣場運營商——高鑫零售。

高鑫零售並不為人熟知,但它旗下的兩大品牌——大潤發和歐尚,卻經常出現在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

目前,大潤發、歐尚兩大品牌在全國 29 個省市自治區運營 446 傢大賣場。

如此龐大的規模,即將成為阿裡新零售的試驗田。

事實上,自去年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阿裡投資傳統零售的步伐明顯加快。

2016 年 11 月,阿裡以 21.5 億元的代價購入三江購物 32% 的股份。

2017 月 2 月,阿裡巴巴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同年 5 月,銀泰完成私有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阿裡線下零售板塊已擁有 13 個平臺,涉及便利店、商超、零售百貨、連鎖超市、綜合大賣場等多個行業。

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意味著阿裡在改造老派零售業務方面,將投入更多精力。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表示,阿裡此前入股三江購物、大潤發、盒馬鮮生後,試圖按照當年打造菜鳥的方式在構建一個可以協同的供應鏈。

" 但供應鏈的復雜度與物流不同,尤其在快消品領域,各傢的供應鏈有優勢互補,但更多的是競爭雷同,能否全部打通整合成一盤精妙運轉的大棋,著實考驗運維能力。" 曹磊說。

王健林的場景消費

王健林和馬雲想的一樣。

2014 年王健林風頭無兩時,也想涉足 " 實體 + 互聯網 ",搭建一個 O2O 的大平臺。

在王健林眼中,O2O 是這樣的:

比如在萬達廣場消費,旺一點的廣場停車排隊幾十分鐘是常事,即使進瞭停車場,找車位也很麻煩,搞一個軟件,出發前可知有無停車位,甚至可下單預訂車位,一進停車場,手機導航可快速找到車位。

百貨零售的 O2O 也是如此,買衣服要增加用戶的體驗,開發一套軟件,人往那裡一站就知道三圍和各種尺寸,可自動選擇款式和大小,甚至可以量身定制。試衣的工作,手機上就可以完成,如果滿意,直接手機付款,拎包走人。

" 把線下的廣場變成智慧的,這才是 O2O。" 王健林說。

盡管 O2O 是大勢所趨,但萬達的電商探索一直未見太多起色。

" 騰百萬 " ( 騰訊、百度、萬達 ) 散夥,飛凡電商頻繁換帥,電商營業額目標下調,王健林的 O2O 目標也變得不再清晰。

今年以來,萬達大舉出售資產——文旅項目、酒店、物業以及海外項目。站在風口浪尖,王健林在 O2O 領域投入的精力也變得相對有限。

相通的 "O+O"

五年前,王健林和馬雲有一紙賭約。

"2020 年,如果電商在中國整個大零售市場所占的份額達到 50%,我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當時,王健林風頭無兩。

五年過去瞭,在 " 實體 + 互聯網 " 這條路上,兩個人並沒有齊頭並進。

馬雲走瞭一條從線上到線下的路。

王健林走瞭一條從線下到線上的路。

至於哪條路徑更便捷,並沒有定論。

曹磊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從線上到線下,以阿裡、京東為例,更多是將平臺積累的數據、用戶、流量、支付、金融等生態工具進行標準化,開放輸出,幫助線下實體完成互聯網 + 的改造。

" 再來說從線下到線上,以萬達、蘇寧為例,更多依靠自身力量為主,進行瞭漫長而痛苦的改造,它們也基本走出來瞭,特別是蘇寧。" 曹磊說。

曹磊還強調,由於消費升級的趨勢," 新零售 " 不斷發展,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有望成為未來主流的零售業態。

不久的將來,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商業零售將成為一個整體。

到那時,兩大巨頭,誰輸誰贏可能已不再重要。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