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瞭,去醫院打點滴,要打青黴素?先做皮試!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大傢都知道,這是為瞭看看你是不是過敏。
關於過敏,國內醫學教材中已經有成熟的理論體系——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敏感,對一些其他人可能無害的物質,比如花粉、牛奶、花生,產生強烈的免疫應答,視為有害物質,引發強烈的反應,紅斑、腫大、發熱、疼痛,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休克。常規的過敏源檢測方法,是皮膚測試和抽血化驗兩種。
但是從 2003 年開始,一種叫做 " 生物共振波 " 檢測、治療過敏的技術從德國引進國內,隨後,全國多傢醫院甚至三甲醫院都購買瞭此類設備。
" 生物共振過敏原測試 " 設備
與傳統理論不同," 生物共振波 " 檢測方法認為,一種物質與人體多次接觸後,會產生信息的 " 生物記憶碼 ",這種 " 記憶碼 " 就是過敏的 " 引信 ",通過檢測共振波,就能發現人體對何種物質過敏。
這項技術引進後,已有不少相關領域的專傢稱其 " 聞所未聞 ",與過敏理論完全不沾邊。而在它的發源地德國,已經有多傢學術期刊刊登過該技術不能檢測過敏的文章。
那麼,這個與現代醫學過敏理論 " 格格不入 " 的生物共振技術,究竟靠譜嗎?國外喊打的技術,為什麼在國內卻登上瞭大雅之堂?
北京的周女士近日頻繁打噴嚏,臉部發紅發癢,她在醫院皮膚科掛號後,醫生建議其用一種生物共振治療儀檢測過敏源。
周女士:隻聽過抽血化驗可以檢測過敏源,對這種新型檢測方式表示懷疑 ……
記者跟隨周女士來到北京某三級醫院,交納 350 元檢測費,經生物共振技術檢測後發現,周女士對貓毛和狗毛過敏。
北京某三級醫院檢測周女士對貓毛狗毛過敏
北京某三級醫院檢測周女士對花生、蝦類不過敏
周女士向該醫院皮膚科王主任提出質疑,她已經養貓養狗多年,怎麼會突然檢測出對其過敏?王主任解釋說,既然儀器在醫院裡,就要相信,因為很多大醫院都在使用:
這兩天你不過敏,但將來可能會引起你過敏。特別是當你已經有過敏癥狀時候,再接觸貓毛狗毛時候,你這個癥狀可能就會加重,以後還是要註意點。它既然在醫院裡能應用,在好多大醫院都在用,準確率是國傢給你把關的,這個你不用想瞭。這個準確率很高,就是有點太靈敏瞭。
王主任特意強調,人體的過敏源在不斷變化,隨著身體狀態變化,過敏的程度也會不同,以後要常來檢查:
過敏源一般是 3 到 6 個月,最長一年做一次。它是在變化的,不是不變的。過敏源跟人的狀態有關系,這兩天你睡覺比較好,身體比較輕松,不覺得累,那可能過敏東西一是沒有反應,一是反應比較弱。如果你這兩天精神狀態不好,這些 "+" 都有可能加重,或誘發過敏癥狀出現。
四天後,記者又跟隨周女士來到北京一傢民營醫院,繳納 480 元進行瞭生物共振波過敏源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周女士不再對貓毛狗毛過敏,而是對貝、蝦、螃蟹等貝殼類海鮮以及花生、黑木耳過敏。
北京一傢民營醫院檢測周女士對花生、蝦類過敏
北京一傢民營醫院檢測周女士對貓毛狗毛不過敏
可這些過敏項,周女士幾天前檢測時,都不過敏。負責檢測的張醫生:
你以前可以吃,現在不行瞭。為啥?免疫方改變,就是說你以前沒問題,現在有問題。為啥?你沒變吧,什麼變瞭?免疫方改變。過敏產生包括兩種反映,一種是當時反映,另一種是慢性累積爆發。你看到的結果其實是累積的過程。花生,以花生為原料的花生油,多註意點。
隨後,周女士拿出四天前檢測時對貓毛、狗毛過敏的報告,這位張醫生強調,生物共振技術檢測過敏,不打針不抽血,靠磁場檢測過敏源。就算是同樣原理的儀器,設定不一樣,結果也不同。過敏,是階段性的改變,並強調,檢測肯定會將人體所有過敏源都測出來,應該及時治療。醫生:
一周做一次,一次大概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十次一個療程,一次 120。
市面上的 " 生物共振治療儀 " 以摩拉、百康兩種儀器為代表,宣稱不僅可以檢測過敏源,還可以治療過敏性疾病。
德國百康生物共振過敏原檢測治療系統 bicom2000 過敏原治療儀
北京某三甲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向記者解釋,目前生物共振波技術,是最全面的過敏源檢測技術。
是用儀器檢測的那種,可以查一千多項,是目前對過敏源檢查最全的一個檢測方法。不打針,就是握著機器,用機器來檢測。基本上是檢查你現階段對於什麼東西過敏,是能查出來的。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王良錄向記者解釋,人體對某一特定物質是否過敏,是由基因決定的,除一些嬰幼兒時期的過敏癥狀,在長大後隨著胃腸道屏蔽功能的改善,不再對某些物質過敏外,大多數過敏的問題都是持續終生的:
首先過敏源不是機體內部有的,理論上第一次接觸是不會過敏的,因為是你基因決定的,經過反復接觸之後,產生針對青黴素或是牛奶的一種免疫球蛋白 E,我們叫做特異性 IgE 的抗體。產生這種抗體之後,你再接觸青黴素或是牛奶,跟這個抗體結合,抗體在咱們身體內的一種肥大細胞上,它活化顆粒,釋放一些介質,引發後面一系列癥狀。
生物共振波檢測過敏是否準確?王良錄副主任說,檢測缺乏科學依據:
至少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講,是沒有依據的。這個肯定是沒有進入醫學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中,肯定是沒有。我覺得他的檢測是缺乏科學性。
國傢千人計劃專傢李紀陽長期從事過敏源檢測方面的工作,他曾多次到德國考察,他說,從來沒見過正規的德國醫院使用此類儀器,學術上,也沒有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現在說人體受到某種共振波的幹擾,這種理論完全是匪夷所思。沒有一本教學書、有學術價值的期刊、有學術價值的文章說過敏是由物質的共振波引起的。因為工作原因,我也跑過很多醫院和醫學機構,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一傢正規的德國醫院會用這個東西。
此外,記者還翻閱瞭此前《健康時報》關於該技術的報道,其中提到,德國過敏和哮喘疾病聯合會新聞發言人藍莫表示,德國一些廠傢推出的 " 生物共振過敏檢測和治療儀 ",德國醫學界從來就沒有認可這種儀器,這種儀器在二三十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但德國沒有任何一傢正規醫院使用,這種儀器目前隻是在個別私人開設的非醫療單位使用。
王良錄副主任強調,過敏源檢測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絕不是一次檢測就能做出定論的,而貿然相信錯誤的過敏源檢測報告,對患者也非常危險:
我們要結合患者的病史,體內實驗以皮試為例,體外試驗特性 IgE,以及變態反應源的相關性,綜合分析才能知道患者是否真的過敏。本來我這個東西不過敏,你給我帶著過敏性的帽子,那你會給我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更可怕的是我本來過敏,你告訴我不過敏,那會造成生命危險。
一面有國內權威專傢對這種過敏檢測的進口儀器提出質疑,一面全國不少三甲醫院又在大量使用?究竟誰對誰錯?中國之聲將持續關註。
記者:任夢巖
實習記者:孫嘉雨
編輯:徐嘯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