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乒聯換球嘗到甜頭,會不會每月來一次

11-23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 評論員 鄭曉蔚

國際乒聯換球成癮。有人發現,2018 年世界杯團體賽的比賽用球又將發生 " 變形 "。這意味著:在世界杯、世乒賽、乒聯巡回賽這三項重要的乒乓球賽事上,其用球都不重樣兒。因此有網友笑稱," 業餘打球都沒你國際乒聯換球換得勤快 "。

△國際乒聯官網截圖

雖然有網友認為,這一換球並不針對中國,因為 " 其他國傢的運動員也要適應新球 "。但這種想法顯然過於草率。因為不斷換球會削減你通過更多努力才能建立並鞏固的優勢。就好比你是小學學霸,小學作文老師都不敢給你滿分怕你驕傲。但最後期末考試題目突擊換成瞭大學論文辯題,你就隻能抓瞎,最後被迫和學渣平起平坐,拉不開檔次瞭。

而顯然,通過換球,國際乒聯已經嘗到瞭甜頭,似乎找到瞭遏制中國隊奪冠的辦法。

十月的世界杯,中國乒乓球隊隊長馬龍被波爾擊敗僅獲銅牌後,當時場外教練王皓就認為輸球的一大原因是新材料球的影響。" 今年亞洲杯前又更換瞭新材料球,樊振東和林高遠在參加亞洲杯時就在適應新球。馬龍的技術特點是比較敏感,前三板要求得比較細,這次從第一場到最後一場, 馬龍在接發球上和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樣,一旦體系被破壞,就會在場上受到很大限制。"

然而就在近日結束的德國公開賽上,據說早就在適應新球的樊振東同樣輸給瞭德國名將奧恰洛夫。

如果換球做法能夠減少中國乒乓球隊的奪冠幾率,能夠讓全世界運動員分享到改革成果,能夠避免乒乓球運動因全球推廣不力而被奧委會踢出局,那麼國際乒聯就會毅然決然地推動下去——甚至不排除每月換一次球。

因此可以說,國際乒聯所做的換球改革,既是為瞭遏制中國乒乓球隊,也是為瞭挽救乒乓球運動。隻有讓各國運動員都能看到爆冷奪冠的曙光, 這項運動才能展現出勃勃生機——而國際乒聯正試圖放大這種可能性。畢竟,沒有一位運動員甘心從事一項隻能爭奪亞軍的比賽項目。

由此想到當年我作為乒乓球愛好者,曾代表單位出戰,爆冷戰勝過兄弟單位的一位絕頂(就是頭頂有點禿)高手。當時的賽制是三局兩勝,鼓勵爆冷,因而對我有利。如果按照國際規則打滿七局,我輸球概率應該是相當高。但賽會組織方最終隻輕易采信瞭前三局的結果,便 " 草率 " 地判定我是勝方。賽後,當人群聳動著圍攏過來向我拍打祝賀,各自說著恭維話,我便有著一種被命運特別眷顧的欣喜,也有著擔心有人提議重賽的恐懼。我有著劫後餘生的慶幸。我知道,待這位高手把我套路摸熟之後,或者不再托大不再急於求成之後,我便很難再揩到油瞭。

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允許投機分子大量存活,還會認定看似不合理的結果合法有效。

因此,國際乒聯接下來做出什麼事兒來都不奇怪。別說換球瞭,隻要能夠阻止中國隊霸臺奪冠,該組織就是把七局四勝改為三局兩勝也是有可能的。

(編輯 王鵬)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