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堅持雕刻 70 年,在一粒“米”上刻下 50 字

03-15

在一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下毛澤東的《卜算子 · 詠梅》;巴掌大小的有機玻璃上,刻下完整的《唐詩三百首》;普通茶杯大小的石頭上,留下清朝的鄉試考卷 …… 這些都是四川內江老人高迅波的微雕作品,而最近他又在一塊碗大石板上刻下瞭 3 萬多字的 " 十九大報告 "。

87 歲的高迅波是成都鐵路局內江車務段退休工人,他從十多歲開始學習雕刻,堅持至今已有 70 餘年,在他的雕刻世界裡,從動物骨頭到石頭,從鋼筆到鐘表都是他的刻石,而內容從《論語》到《出師表》,從《桃花源記》到《洛神賦》,從《唐詩三百首》到清朝的鄉試考卷應有盡有。

3 月 14 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瞭高迅波的傢裡,此時的他正在清理著自己的雕刻工作臺。

起源

從小學開始 " 出道 " 至今還有人用他刻的章

" 沒得啥子,這個不難。" 當記者說起微刻,高迅波笑著擺擺手,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事情,隻是這個 " 熟 " 對他而言卻代表瞭幾十年的堅持。說起自己的雕刻之路,高迅波笑道," 那就要從我小學的時候說起瞭。"

記憶來到瞭上個世紀 40 年代。那時,十多歲的高迅波還在上小學,有一次,學校舉辦 " 勞作比賽 ",即每個學生交一件自己的手工作品,因為高迅波父親的字寫得非常好,受父親的影響高迅波也寫的不賴,本想著就寫幾個字交上去,又覺得沒什麼 " 技術含量 "。於是愛動手的高迅波就在老傢的老房子前找到一塊石板,然後用小刀在石頭上刻下 " 天下太平 " 四個字。誰知,這一作品竟得瞭第一名。

然後,高迅波會雕刻的事傳遍瞭學校,而他的雕刻之路也就此展開。

此時,恰逢 " 土地改革 ",高迅波的學校門口有個外地人在給村裡的村民刻 " 土改 " 用的印章,內容都是村民的名字。那時,學生們對刻章很好奇,每天都去看,高迅波的同學就對刻章人說:" 我同學(高迅波)也會刻。"

這下刻章人來瞭興趣,就讓高迅波試試," 那時候膽子大,加上又確實喜歡雕刻,所以說刻就刻。" 刻章人一看高迅波刻地不錯,就把他留瞭下來,讓他跟著刻 " 土改 " 的章,而 " 報酬 " 就是每天的午飯。就這樣,高迅波刻瞭一年的章,也學瞭一年的藝,然後升入初中。

到瞭初中後,高迅波對雕刻越來越癡迷,經常給同學朋友雕刻,而讓高迅波驚訝的是直到現在還有人在用他當年刻的章。" 那是前幾年,我回(自貢)富順老傢,遇到瞭我初中同學,他一下就認出我瞭。" 高迅波說,這位同學是一名退休醫生,這麼多年一直使用自己初中給他刻的牛骨私章。

"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這是對我堅持幾十年雕刻的一個認可。" 高迅波深沉的言語充滿瞭自豪。

成長

輟學後開始修鐘表 修出一條微雕路

初中三年,高迅波在學習和雕刻的陪伴下很快度過,因為學習不錯,考上瞭瀘州高中。在這一時期,高迅波的動手能力和好奇心得到瞭最大滿足,由於當時學校有勤工儉學的制度,所以高迅波來瞭興趣," 我什麼都幹,三年裡,我做過瓦片、磚頭,彈過棉花,燒過玻璃還管理過學校的無線電廣播。" 當然,高迅波最喜歡的雕刻依然沒有放下,隻不過因為不能靠其掙錢,所以練習的時間變少瞭。

1961 年,高迅波考上瞭四川工學院,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年後他因病輟學回到瞭老傢。哥哥托人幫他找瞭一塊地,讓他耕種糧食,栽種紅薯、玉米之類的果蔬。在某次上街的時候,高迅波看到鎮上有一名修表師的生意很好,於是他每天都去看修表師修表,對修表產生瞭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他也學會瞭些技術。

後來在朋友的資助下,高迅波買瞭工具,擺起瞭修表攤,之後,他還特地去臨近市區的圖書館借書學習鐘表的構造及原理,以便更好修表。按理說,高迅波修理鐘表與微雕扯不上關系,可實際上,正是由於這個工作讓在他不知不覺地掌握瞭微雕技術。

每當找他修過表的客人再來修表,高迅波都能準確說出上一回的修理時間和內容,讓客人十分驚訝他的 " 記性 "。" 不是我的記性好,是我把修理內容刻在表的後蓋裡。" 原來,每次他給別人修瞭表之後,便會在表背面的蓋子裡刻下修理時間、內容和更換的零件等,從一開始的幾個字到後來幾十個字,高迅波的微雕技藝在無意之中迅速增長。

而這一修表攤也一直持續到 1963 年,這期間,高迅波的雕刻技藝日臻成熟。這也是他微雕之路的開始。1964 年,因手藝不錯,高迅波被人引薦,考進瞭內江車務段。從此,段上的鐘表維修被他承包瞭。在一次鐘表工考試中,他用自制的鉆頭竟在一根 10 絲的表軸上鉆瞭個孔,獲第一名。這些經歷為他日後的微雕之路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接觸

觀豬鬃上刻字 從此開始迷上微雕

進入機務段修表的高迅波雖然已經開始接觸 " 微雕 ",但他自己卻並沒有意識到,這時的他依然喜歡修表和雕刻,直到工作兩年後的一次成都之行,他的微雕路才正式開啟。

那是高迅波在內江機務段工作兩年後的一天,他到成都出差,聽說有人在進行雕刻展覽。這下高迅波來瞭興趣,跑到展館看雕刻,展館裡一根豬鬃微刻讓他大開眼界:" 如此細小的豬鬃毛上,竟然能刻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等 20 餘字。"

驚訝於此的高迅波來瞭興趣," 他們在豬鬃上刻字,而我在鐘表上刻字,都是在物件上刻小字,都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這就是微雕,我也可以做到 ……" 高迅波欣喜若狂。

然而此時的他並沒有預料到自己將會在微雕的路上越走越遠,成為一名 " 微雕大師 "。

回傢之後,高迅波開始迷上微雕,先是找來豬鬃來練習刻字。隻可惜,因為沒有放大鏡完全看不清,刻出來的東西是 " 四不像 ",就連老伴都調侃他 " 盡刻些沒人要的東西 ",於是他開始在石頭、飾品、鋼筆等物品上雕刻,隻要能刻字的,他幾乎都嘗試過,醉心於此的高迅波可謂廢寢忘食地研究微刻," 他沒其他愛好,一迷上微雕後,一天到晚就是刻字、看書和寫字。" 高迅波的老伴說道。

就這樣,在修表與雕刻中,高迅波迎來瞭退休。1986 年,50 多歲的高迅波退休瞭,從此他有瞭更多時間鉆研微雕,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雕刻出瞭一大批精妙的作品。"《論語》、《弟子規》、《出師表》、《洛神賦》……" 在高迅波的傢中,他逐一向記者展示他的微雕作品,這些微雕作品 " 微 " 到都需用放大鏡才能勉強看清,有楷、草、隸、篆等不同的書體,而且所刻的字結構非常精妙。

精湛

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詩 雕刻器具多達幾十種

最小能刻多小呢?面對記者這個問題,高迅波拿出瞭包裹非常好的一個小盒子,從裡面拿出瞭一粒 " 米 "," 就是這個,你看有多小哇。" 高迅波笑著對記者說道,經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在這塊米粒大小的象牙上有著三豎 " 黑點 "," 這個是我 1992 年雕刻的,毛澤東的《卜算子 · 詠梅》,加上日期有 50 多個字。"

高迅波戴瞭兩個放大鏡才能看清上面的內容,即便如此,記者發現這塊象牙上依然還有一部分空白的地方,這意味著這個字數還不是高迅波的極限," 你要多小,我就能在多小的材料上刻出字來!" 高迅波他自豪地告訴記者。

要刻出如此精湛的微雕作品,好的材料和趁手的器具是必不可少的,在高迅波的工作臺上,記者看到光是刻刀就有幾十把," 這些刻刀全是我自己手工做的,從小養成的習慣,買的用著沒感覺。" 高迅波的刻刀每一把都是他用鋼絲或鋼片打磨出來的,而他微雕時的使用的 " 放大鏡 " 也是以前修表留下瞭修表用放大鏡,而不是專業的雙目顯微鏡。

" 我這些是‘土裝備’,我也不是專業的。" 即便自己的微雕作品得到瞭很多人的認可,但高迅波一直認為還不專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雕刻這條路上他花費瞭太多的精力,高迅波講起瞭多年以前的一件趣事,那是在他還在機務段工作的時候,高迅波準備刻一個地方賦系列,當得知宜賓有一篇《宜賓賦》後,專門坐瞭 5 個多小時的火車來到宜賓,用手抄的方式將《宜賓賦》帶來瞭回傢。

高迅波能堅持雕刻 70 年憑借不僅僅是一時的興趣,他已經將雕刻 " 刻 " 進瞭自己的生命中。

未來

雕刻中可以聽到心跳 想成為一名 " 微雕大師 "

堅持 70 多年的雕刻到底給自己帶來瞭什麼?面對這個問題,高迅波沉默瞭一會," 它能讓我的心靜下來,平靜地看這個世界。" 高迅波說,幾十年的雕刻還讓他能以平靜地心對待任何事,同時這個靜還有另一層含義。

" 雕刻的時候一點也不能被打斷,一旦錯一個字就要把材質磨平重新雕刻。" 高迅波告訴記者,雕刻過程中,要凝神聚氣地盯著雕刻的石頭,雕刻時,安靜到連心跳聲也聽得清清楚楚。而一塊微雕作品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成的,高迅波指著一塊雕刻有《論語》的石頭說," 這個作品我刻瞭近 2 個月才完成。" 很多時候,高迅波一刻就是一天的時間,雕刻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現在要想找到一塊好的雕刻石材已不是那麼容易,所以現在的高迅波雖然幾乎每天都會雕刻,但卻很少刻出較大型的微雕作品。而最近剛完成的 " 十九大報告 " 是他很滿意的一個作品,為瞭雕刻好這個作品,他甚至取出瞭珍藏多年的一塊 " 三峽石 " 進行雕刻,這個作品花費瞭他 3 個月時間,今年春節前才正式完成。

接下來,高迅波準備重啟《論語》微雕," 以前刻《論語》的時候,技術沒現在好,工具也不行,所以想再刻一塊完美的《論語》。"

" 微雕也是一種藝術!" 高迅波說,由於他一直忙於雕刻,鮮有機會向大眾集中展示他的微雕作品,所以他希望有一天能辦一次個人微雕展覽,也希望有一天,他的技藝能夠申報 " 非遺 ",流傳下去。

(編輯 張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