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則西到李文星 互聯網企業坑害瞭多少人

08-03

傢屬貼出的李文星生前照片。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從魏則西到李文星,互聯網企業不負責任會坑害多少人

求職大學生李文星疑死於傳銷組織,死於焦慮和壓力,也死於互聯網。

Boss 直聘成瞭漩渦中心。在媒體報道(點擊文末 " 閱讀原文 " 查看新京報相關報道)中,這成為瞭一個關鍵環節:迫切求職的李文星,在 Boss 直聘上看到瞭招聘信息,然後疑似深陷傳銷組織之中。

似乎,Boss 直聘還沒意識到這起事件的真正含義:在一份官方聲明中,這傢公司扮演起瞭受害者," 傳銷與詐騙是這個社會巨大的毒瘤,用戶和平臺都深受其害 "。

在這份聲明中,Boss 直聘似乎成瞭受害者。但事實是,它恰是李文星死因鏈條上的重要一環:正是它不嚴格的平臺審核,讓假 boss 與李文星直接接觸,進而將他引向瞭天津,引向瞭不歸路。即便它不是主要責任方,也不能忝稱自己是受害者。

騙子固然是罪魁禍首,但不負責任為騙子提供平臺也非常可惡。

為瞭證明這一點,我們不妨做一個思維實驗。

如果把報道中的 Boss 直聘替換掉,換成勞務中介、貼吧這樣的社區,或者是幾傢業已魚龍混雜的分類信息網站,這則消息還會觸碰到公眾的痛感嗎?

或者,讓我們再做個極端的假設,假設李文星是在貼吧論壇裡看到的招聘帖,還會不顧親人勸阻義無反顧地奔赴天津嗎?

李文星與丁頁城的對話。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浸淫網絡多年,我們早已學會瞭機警地鑒別虛假信息,在未經審核的開放平臺得到的信息,正常人都會多出一個疑問,多搜集資料求證一下。

這正是 Boss 直聘這樣的互聯網招聘平臺所註意到的新機會。過往分類信息網站的招聘板塊,缺乏明晰的定位和嚴格的審核,自然,在招聘的效率和可靠性上要折損不少。主打真實招聘、垂直定位的,成瞭後來的互聯網招聘平臺招牌。

其中,Boss 直聘算是口號響亮的一傢。Boss 直聘的廣告語是這麼描述自己的:Boss 與牛人直接開聊的免費招聘工具,通過去除中間環節、簡歷 + 行為數據匹配等方式提升招聘找工作效率,讓牛人更快獲得更多優質機會。

我們來分析這短短的廣告語。"Boss 與應聘者直接開聊 ",這暗示用戶,平臺已經進行瞭前面的審核," 承諾 " 在平臺上與你溝通的都是 " 真實企業的真實 Boss"。

其餘的表述都在極力強化這種印象,例如 " 去除中間環節 ",制造一種去中介的印象,也等於間接承諾,你所溝通的人都是真實的企業方代表,而不是可能存在騙局的黑中介。

Boss 直聘所宣傳和承諾的,正是有效匹配和真實信息,這才是用戶願意為之買單的原因,也是李文星對一傢靜海的企業深信不疑的原因。

可惜,李文星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與他直接開聊的不是上市企業的 hr,而是傳銷組織的小頭目,直聘的也不是 boss,而是騙子和死神。

媒體報道揭示,在 Boss 直聘網站上,並沒有宣傳所暗示的嚴格審核。任何人都可以在註冊後,直接輸入公司名稱發佈招聘信息,平臺方連公司的營業執照等基本信息都未曾核實。

一個電話一張照片就能搞定的事,在這個到處大數據的年代,要甄別企業主的信息並不困難。平臺方嚴重失職,卻又對外誇大宣傳,營造一種有效真實的假象,層層加碼後,最終釀成瞭這起悲劇。

對於互聯網招聘平臺來說,審核並不難,但雇主是平臺的核心資源,有公司招聘才有用戶。

發現李文星的水坑。

所以,嚴格審核可能會屏蔽掉一些小公司或者是個體招聘,影響雇主資源的擴展,但 Boss 直聘忘記瞭,對於一傢以有效和真實為口號的招聘平臺來說,審核和風控體系才是生命線。

事實上,互聯網招聘平臺的亂象由來已久。坊間關於招聘公司販賣用戶數據的消息層出不窮,此前,也有多次用戶爆料平臺信息失實的案例。

對於曾野蠻生長的互聯網招聘平臺來說,出於各種原因考慮,他們的風控和審核體系卻始終缺席。

想想曾經被視為金融創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正是因為無節制的貪欲和小心思,放松瞭風險管控和信用審核,最終一再垮塌,釀成瞭裸貸等等悲劇。而和求職者的個人隱私數據直接關聯的互聯網招聘平臺,理當引以為戒。

一傢互聯網公司的失職,最終害死瞭一個心急如焚的求職少年。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支配現代人的時代裡,這是移動互聯網版的驚悚故事。而之前的受害者,是與李文星同年的魏則西。

魏則西和李文星不約而同向我們展示瞭,一個互聯網公司如果失職甚至作惡,可能造成多大的傷害。

而未來,當我們的隱私數據被互聯網公司接管,當我們連同疾病、性取向和收入水平在內的數據都被互聯網公司掌握的情況下,一著不慎,就可能又是一出悲劇。

對於在風口上旋轉的互聯網公司來說,認清責任和現實,似乎更為重要。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