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交”到 AI 手裡,或許是最好的

07-18

10 多年的苦讀,幾天的輪番考試,這是高考給人的主要印象。但這實際上卻是 " 簡單的 ",因為高考的路徑就在那裡,你所需要的隻是前進。

相比之下,高考志願反而要 " 難不少 ",你需要根據往期的分數去估算錄取概率,你需要通過第三方資料評估學校、專業的實力,你甚至需要思考規劃自己未來 30 年的人生。這也讓高考志願實際成為瞭整個高考過程中的 " 第二道跨欄 ",甚至許多人的人生也隨之改變。

而想要跨好這一道 " 跨欄 ",通常的方法隻能依靠著有著類似經驗的哥哥姐姐、老師又或者是專門的高考志願專傢。但真正能把志願報好的人實在鳳毛麟角。但有一傢公司卻打算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供幫一眾考生填報高考志願,用他們 CEO 的話來說——人工智能填報高考志願比 95% 專傢靠譜,你也可以說我們可能要嘗試著把人生 " 交 " 到 AI 手裡。

這傢公司就是 iPIN,公司的口號是 " 讓決策更智能 "。恰逢,iPIN 也來到瞭上一周 CCF-GAIR 大會的現場。CCF-GAIR 大會是中國計算機協會(CCF)主辦,雷鋒網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年度前沿科技大會。以下是雷鋒網在現場對 iPIN CEO 楊洋采訪記錄:

雷鋒網:這次高考中 iPIN 的產品表現怎麼樣,你們有做相應的統計麼?

楊洋:去年 12 月 21 日《中國教育報》公佈的全國調研中,完美志願已經被全國高中老師們一致評為綜合品質排名第一的高考志願填報工具。具體數字也有,去年完美志願就服務瞭 394 萬用戶填報高考志願。

今年的話同樣非常火熱,每天的獨立用戶數都超過 20 萬,通過技術輸出服務的用戶超過百萬,預計本月 26 號,直接服務的日活躍用戶將會突破百萬。要知道全國每年總共隻有 900 萬左右高考考生,突破百萬的完美志願目前已經是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產品。最重要的是,iPIN 從零做到目前這個成績隻用瞭 3 年。

雷鋒網:究竟用人工智能來完成高考志願的填報有多難?

楊洋:我認為它比 AlphaGo 下棋難多瞭。因為前者是一個簡單規則下的積累學習問題,而高考志願本身還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先對規則進行探索、學習和量化。它實際上屬於認知智能分析領域。

高考志願填報本身也是中國人生涯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我們投入瞭非常多資源去用機器理解高考志願填報是怎麼一回事,看志願填報是如何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的。

我也可以在這裡透露一個數字,我們從 2013 年開始著手研究到現在,4 年間累計投入已經超過 3000 萬元,目前還在朝著盈利進發。

要知道目前參與我們 " 完美志願 " 這個項目的有 9 個教授,分別來自 6 所世界著名大學,包括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這個項目成員中科學傢非常多,也恰恰說明這個項目非常復雜,因為高考生在填報的時候實際涉及人一生職業發展的全部。

雷鋒網:人工智能究竟是怎麼完成高考志願填報這件事的?

楊洋:高考志願填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事情。要解決它不是某項人工智能技術能搞定的。它所需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它所需要的計算復雜度也是非常恐怖的。可以說高考志願填報所需要的計算和分析能力,已經遠遠超出瞭一個普通人能夠處理的極限。

我們大致是分四步來完成整個志願的填報:

第一步,你需要為自己做一份符合自己特質且充分考慮目前就業市場現狀的生涯規劃。你要做到對自己足夠瞭解,並且對社會上各種職業的現狀足夠瞭解。所以我們一邊提供各種專業的測評工具,同時也利用海量數據對各種職業加以分析。

第二步,根據生涯規劃以及每個學校各個專業的就業去向,選擇學校和專業,否則再好的生涯規劃也無法實現。這一點即便大學裡面的老師也不一定清楚,更不用其他普通的人類專傢瞭。iPIN 當時就是為瞭做到這一點,才創建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校就業大數據庫,覆蓋 2500 多所高校 10 萬多個院系的詳細就業情況,甚至可以具體到藍翔技校挖掘機專業的就業詳情。比如外交學院就業非常好,中華女子學院也招收男生,復旦的國際政治專業畢業生非常受世界一流投資銀行歡迎等這些事實,都是我們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出來的。這是人靠經驗根本做不到的。

第三步,瞭解各個學校的歷史錄取數據,和今年的詳細招生計劃,以估算你去到每個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概率。有專傢為瞭估算準錄取概率發明瞭一些方法,比如說 " 大小年 " 等等。但這些方法在人工智能算法面前就有些簡陋瞭。我們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驗證發現," 大小年 " 這個很多專傢用來武裝自己的方法,根本站不住腳。在世界圍棋冠軍柯潔都下不贏 AlphaGo 的年代,人類專傢沒可能比人工智能更擅長計算概率。

第四步,詳細瞭解每個學校在每個省的錄取規則,和填報規則,並得到一份最優的志願表。這個事情超級復雜。例如,今年浙江省是新高考實施後的首次高考志願填報,在填報規則甚至高考總分與往年完全不一致的情況下,每個考生需要填寫 80 個志願。即便是再有經驗的專傢也不知道怎麼做才靠譜。這遠遠超出瞭普通人的計算和分析能力瞭。

以上四個環節,環環相扣。任意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影響最終結果。

雷鋒網:人類是否已經徹底告別志願填報這個工作瞭?

楊洋:專傢還是有它的獨到之處的。跟機器相比,人的最大優勢就是更善於與人溝通。當專傢與考生面對面溝通的時候,更能有效地去捕捉考生在交流時流露出的各種信息,比如表情等,而且能夠搜集到的信息不受限制。因此專傢在(1)對考生做自我認知和(2)收集信息並做更細致的個性化方案上是有優勢的。比如國內最知名的志願填報專傢晨霧老師,身為事業成功人士,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而且對志願填報的研究可以說已經上升到瞭理論高度,這樣的專傢我一直是非常尊重和欽佩的,非常難得。

雷鋒網:目前認知智能領域在國內發展怎麼樣?您認為這一項技術接下來將會怎麼發展?

楊洋:目前國內做人工智能 95% 的人實際都在做最外端的 " 感官 ",比如各種圖像識別,各種語音識別。這不僅僅是國內隻有的情況,實際上國際上都是如此,關鍵在於研究認知的人本身就很少。相比之下,神經網絡、深度學習之類的技術其實學術界比較早就已經開始研究瞭。

當然,我們同樣也是因為 " 早 " 才會選擇這一塊領域。一方面同類競爭小很多,同時越早進入一個領域,還是會有一些優勢。當然,iPIN 目前實際上已經在高考志願、職業規劃這樣的小應用場景中已經 " 走通瞭 ",盡可能將技術落地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

二個是認知智能技術的推廣,相比其他人工智能技術還是難不少。與 B 端相比,C 端可能還好做一點,因為 C 端用戶隻看重自身的使用體驗,並且並不會有太多的個性化定制需求。不過我們也在積極嘗試,法律、建築、智慧城市等一批項目已經向 B 端客戶開放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