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經理口中," 我覺得 "、" 很簡單 "、" 做做做 "、" 沒問題 " 應該是登場頻率最高的幾句口頭禪之一,但是你知道,你的脫口而出給自己挖瞭多少坑嗎?一起來看看
剛入行的產品汪,或多或少會在產品路上遇到文中所述的四個 " 坑 "。那麼接下來給大傢介紹具體是哪四個 " 坑 "。
坑一:" 我覺得 …"
內心戲:
我覺得頁面上這點小改動(合理需求)不會影響到用戶正常使用的 … 因為絕大多數用戶使用移動應用都比較熟練。
就算少部分用戶留意到這個小改動,隻要摸索一下就知道如何使用瞭。
結局:然後然後它就上線瞭。上線後,不少用戶打客服咨詢此問題,客服郵件給技術部排查問題,領導都被驚動瞭 …
總結:
此坑暴露出兩個問題:沒有需求評審、客服不知情
即使不會影響到產品主流程的細小改動,也要進行內部的需求評審。這裡評審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多個人。目的是確定此需求實現方案是否合理。上述的問題雖然是個小改動,本以為不會有多大影響,但事與願違。所以僅根據自己主觀的判斷方案的可行性,這種需求評審的方式太過於草率。
細小改動的內容未通知客服,這個不符合功能發佈的正常流程。如果客服知情的話,那麼至少在用戶反饋時,客服能第一時間告知用戶具體操作方法,安撫用戶情緒。這樣既可以減少用戶不滿情緒,又能降低排查問題的成本。
坑二:" 沒問題 …"
情景還原:
我:這個需求這個月能完成上線嗎?
開發大神:沒問題,這個月肯定可以上線的。
開發小哥哥技術實力杠杠的,他說沒問題的,這個月可以上線的。那後面我就不操心這個事瞭。
結局:月底就這麼到來瞭,開發小哥哥一臉悲傷的告訴我,這個需求還沒做完。此時我內心是崩潰的 …
此坑暴露出一個問題:沒有進行項目管理
產品汪必備技能之一就是項目管理,而此坑不是項目管理能力不夠,是根本沒有進行項目管理。按理在開發過程中,產品汪應積極主動瞭解需求最新動向,如需求實現是否遇到難度;上線時間能否按期完成等等。隻有積極主動的跟進,才能第一時間掌握項目動態,做到胸有成竹、風險可控。而不是等到上線前被動接收結果。
坑三:" 做做做 …"
運營小姐姐:前面巴拉巴拉說瞭一大堆,這個需求很簡單的,因為有不少用戶反饋沒收到提示,所以隻要在這個頁面加個指引就可以瞭。
我:噢噢,那就按你的想法做做做吧。下次發佈就加上。。。
結局:需求評審會上我提瞭此需求和此實現方案,結果被噴瞭。。。
此坑暴露出一個問題:沒有需求分析
由於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足夠的小,以至於業務部門都給出解決方案瞭。而作為產品汪缺沒有重視這個小需求,故而沒有對這個小需求進行有效的分析。按理產品汪沒有第一手接收到用戶反饋的此問題,所以需要知道有多少用戶反饋此問題?用戶原始的說法是什麼?然後分析用戶的需求是否合理?如何來解決此類用戶的需求?而不是根據需求大小來區別對待。對於產品汪而言,大需求、小需求都是需求,都應該按照正常的流程進行處理。
坑四:" 很簡單 …"
我:這個需求很簡單的,隻要這樣做就行的。你實現起來不難的,敲敲代碼就搞定瞭 …
開發小哥哥:……(各種爭論)
結局:需求被簡化,差點還打起來瞭(此處是玩笑 … 哈哈哈)
此坑暴露出兩個問題:溝通方式不恰當、沒有技術可行性評估
溝通的目的應以結果為導向,而不是各種漫無目的的爭論。我比較主張心平氣和的和別人溝通,不要帶有個人情緒,往往因為個人情緒,最後事情沒解決,同事關系還很尷尬。。
需求分析不僅要考慮滿足用戶需求,還需要考慮自傢技術實現的可行性。如當前的技術架構是否能支撐?技術實現是否有難度?需要付出多大的開發成本?綜合之後,再給出合理的需求實現方案。
總結:
以上是自己和別人在產品路上遇到的四個 " 坑 "。僅供參考學習,總結的內容比較淺,重在說明 " 坑 " 是什麼,目的是提醒剛入行的產品汪勿入此四 " 坑 "。